APP下载

确保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01-14杨煌

中华魂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中华民族

杨煌

2020年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实现,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梦想即将实现,目标马上收关。现在到了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阶段,要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紧紧围绕目标,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以扎实的工作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和追求,小康社会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我们党把人民的愿望变成自己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人领导人民闹革命,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开启了人民幸福的新纪元。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用小康说明中国的现代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大展望我国新世纪的发展,提出新世纪头10年要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并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从历史到现实,从“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建设”到“全面建设”再到“全面建成”,体现了我们党在前进目标上顺应民心、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部署,强调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标志着我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从最主要指标来讲,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在1999年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90万亿,人均国民总收入接近10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到今年年底,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会更加接近高收入国家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就要在我们手上实现。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这将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就要历史性地画上句号,这一“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是党领导人民奋斗的结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回顾历史,几千年来,小康梦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下都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历史上所谓的盛世,不仅只是短短的历史瞬间,而且一边是“朱门酒肉臭”,一边是“路有冻死骨”,小康在盛世里依然是美梦一场。近代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小康更不可能。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苦苦摸索,共产党的成立才找到了实现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的新路。新中国的建立,为国家大规模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条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新时期,短短几十年时间,我们创造了人间奇迹,在解决了温饱,总体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小康社会就要建成。这一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证实了邓小平同志的论断:“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

二、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与总体小康相比,全面小康有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更全面的要求,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于“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全面小康社会不仅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不仅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有正确的认识方法。从水平上看,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有很大差别,因此,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要求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那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全面小康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从底线来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将消除绝对贫困,但这不是说一下子全国人民都同步富裕了,要看到绝对贫困没有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

三、勠力同心,确保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基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还有一些短板,最大的短板是脱贫攻坚。越是接近目标,越要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斗争精神,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争朝夕、奋力拼搏,确保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仍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使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清醒认识到,“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等于“不要GDP”,而是强调要更全面、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有利条件,也面临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必须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把各类风险隐患化解于小、消弭于早,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二是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曙光在前,重任在肩。要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三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必须做细落实。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要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坚持问题导向,瞄准薄弱领域、薄弱区域、薄弱环节,真抓实干,不懈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

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如果只实现了增长目标,而没有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即使我们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全面小康的“成色”就会打折。因此,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民生領域工作推进,解决好群众急迫的现实问题。要健全社保兜底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攀上的一个新高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让我们乘势而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小康微博互动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豌豆小姐和树洞先生
只要充满自信,做什么工作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