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及有效性探讨
2020-01-14王道荣
王道荣
口腔畸形多见于年轻人群中,过去临床往往给予患者牙套[1]。尽管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此类治疗方法通常需要患者积极配合,而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可能会导致后牙发生明显前移,不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而且也降低牙齿美观程度,增加患者不适感,增加治疗难度[2]。随着微型种植体支抗出现及发展,口腔正畸治疗中其能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现选取本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期间本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5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两组均为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比两组患者咀嚼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17.45±4.23)岁。观察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18.49±4.44)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自愿参与研究,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男女不限;口腔畸形患者[3]。②排除标准:全身性疾病:如精神方面或患者无法配合者;牙周病:牙周病比较严重无法控制者;严重的骨性错颌需要正颌手术者。
1.3 方法 手术前,医务人员均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手术流程及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①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腔正畸治疗,利用不锈钢材质的直丝弓传统正畸治疗。②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手术前结合曲面断层片、根尖片等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明确植入方向、深度、部位及角度等,最大限度不碰触到患者牙槽、牙根、上颌窦。本组患者术前采用浓度为0.02%的氯己定帮助患者清洁口腔,接着用碧兰麻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支抗钉的植入角度要与骨面相垂直,倾斜角度范围15°~20°,位置偏根方一定距离,一般偏离2~3 mm[4]。观察组术后拍摄根尖片,观察组1例患者治疗中植入微型种植体见图1,术后给予抗生素,降低感染发生率。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并给予患者漱口液漱口。
图1 治疗中植入微型支抗钉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效果:磨牙位移程度显著改善,上中切牙凸距差、中切牙倾角差显著下降,术后无不适,则评价为显效;磨牙位移程度有所改善,上中切牙凸距差、中切牙倾角差有所下降,术后存在轻度不适,则评价为有效;无效:无以上好转情况[5]。②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包括水肿、炎症、不适[6]。③对比两组患牙咀嚼功能。本次研究通过咬合力测试仪进行测试,评估患者咬合力。另外测试咀嚼效率,全部入选研究对象都咀嚼2 g杏仁,两边牙齿(左牙及右牙)都咀嚼杏仁20次,接着取咀嚼物,添加适量蒸馏水进行混合,摇晃均匀,用200目筛子过滤,称重未滤过残渣质量,统计两组患者咀嚼前后质量百分比[7]。④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对比并发症。⑤对比两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不同时刻对比采用重复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咬合力、咀嚼效率、SF-36均显著改善,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三个时刻两两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SF-3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咬合力、咀嚼效率、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生活质量咬合力(lbs) 咀嚼效率(%) SF-36(分)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 75 81.54±6.98 116.52±20.54 153.69±59.85 50.96±6.96 62.54±5.36 78.95±7.54 36.59±5.4942.62±5.21 53.26±6.32观察组 75 80.65±7.54 169.87±25.84 256.98±85.65 50.35±6.21 82.65±8.65 92.68±5.02 36.95±5.2165.98±6.52 89.96±5.26 t 1.386 4.977 5.951 1.242 5.966 8.541 1.454 6.865 7.251 P 0.178 0.000 0.000 0.197 0.000 0.000 0.163 0.000 0.000咀嚼功能组别 n
2.3 两组患者畸形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上中切牙凸距差明显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畸形治疗效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畸形治疗效果比较()
磨牙移位(mm)对照组 75 28.65±8.25 2.63±0.79 6.52±1.52观察组 75 12.58±7.56 4.89±0.67 3.86±1.16 t 12.437 18.895 12.048 P 0.000 0.000 0.000组别 n 上中切牙倾角差(度)上中切牙凸距差(mm)
3 讨 论
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少、且稳定性高、治疗后恢复快的优点,近几年已被广泛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能够增强支抗[8],综合效价优于非种植体治疗,其目前已广为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关注,成为目前口腔正畸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临床中,通过对口腔畸形患者给予适当处理,可以保持牙列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还可满足对外貌美观的需求。对需要正畸手术治疗的患者行微型种植支抗处理,是口腔正畸学与口腔种植学有机结合的产物。该治疗方法具有操作流程简单、体积相对微小、支抗持续作用稳定、对患者创伤较小等优点,有助于更加快捷有效地让正畸牙朝着健康的方向移动。但是这种手术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①微型种植支抗在正畸手术的应用中,虽然具有很多的优点,但也存在着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比如患者的牙根出现感染或者咬合不适以及种植体支抗出现松动等问题,或者对患者的骨膜产生刺激,进而出现炎性与感染反应,使得患者的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的位置出现疼痛与肿胀现象;虽然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操作十分简单、体积较小,比传统的种植支抗的稳定性好,但这项技术依然会对患者造成创伤与心理阴影,这就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咬合力、咀嚼效率、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明显较对照组小,上中切牙凸距差明显较对照组大,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口腔畸形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文献[9]报道的结果较为接近,充分表明了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较佳的支抗作用,能大大提高患者正畸治疗的成功率。微型种植体支抗一般植入上下颌骨牙根之间的牙槽骨,通过种植体与需要移动的牙齿、牙弓加力,可以达到前牙内收过程中后牙几乎不前移的效果;种植体可以为正畸治疗提供足够的支抗,扩大正畸治疗的范围;微型种植体可用丝锥手动植入,能有效减少植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界面的骨创。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支抗作为一种新型的正畸手术方法,为有效解决口腔正畸学中的支抗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能有效解决支抗效果完全依赖患者配合的现状问题。这项技术具有疗程短、操作流程优化、支抗稳定性强等优势,被广泛运用到口腔正畸手术之中。但由于这项技术的应用时间短,在行正畸手术时需要谨慎操作以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