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类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探究
2020-01-14张钊铭
张钊铭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1 校企合作模式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校企合作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校与企业的优质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将相应的学习、实践与就业平台提供给学生,增加就业机会,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并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从而实现企业持久稳定的发展。
1.1 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主要指的是在共同培养人才这一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并以此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从培养模式上来看,机械类人才的校企合作主要是指将学校内的机械专业学生输送至企业,并为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从而使这些人才得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1]。
1.2 校企合作的特点
依托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实现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其特点主要有:第一,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对于机械专业这门学科来说,它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借助校企合作,学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第二,有利于人才资源结构的优化。基于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企业可以将一定的资金提供给学校,使其能够购买相应的设备与资源来培养机械类的人才,进而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同时,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践,能够将其所学知识内化成实际的生产力;第三,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正确的指导。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培养机械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岗位来学习专业知识,进而使其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安排[2]。
2 促进校企合作发展的策略
2.1 围绕就业对机械专业人才的建设进行规划与调整
在为机械专业的人才制定培养计划之前,学校需要进行相应的调研,并以社会对机械人才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为依据,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确保机械教育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从长远角度出发,基于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来培养机械专业人才,努力将机械专业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从而使其机械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得到丰富。
2.2 发挥岗位技能培养优势,加快机械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创新
作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机械专业的教学课程内容必须将机械知识的先进性、科学性、实践性、专业性与发展性全面反映出来。要在课程的传授与建设中融入企业的生产需求及特点,使学生能够对机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断提高机械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开放程度[3-4]。
2.3 构建“学校+企业”的联合教学机制
在培养机械人才期间,要想将校企合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构建“学校+企业”这一联合教学机制。在该教学机制下,学校能够与企业共享彼此之间的资源,使各种优质资源得到整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除了教学资源之外,资源共享还将硬件设施涵盖其中。例如,共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安排教师前往企业对先进的机械技能知识进行学习,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互补主要是指依托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将他们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学校可以大力培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丰富的师资队伍,而企业则可以为这些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设备与场所。
3 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与人才息息相关,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使机械人才得到有效培养。同时依托校企合作,机械类人才能够在学校内更好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将这些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从而使自身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