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处理处置对策

2020-01-14喆,荆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6期
关键词:废物甘肃省医疗

喆,荆 涛

(甘肃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中心,甘肃兰州 730020)

李瑞娜,张

1 概述

加强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和无害化处置,无论在生态环境保护还是在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管控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分为焚烧处置技术和非焚烧处置技术,焚烧处置技术主要包括热解焚烧技术和回转窑焚烧技术,非焚烧技术主要包括高温蒸汽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微波处理技术。医疗废物处置新技术包括电子辐射技术、高压臭氧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

2 医疗废物管理现状

甘肃省地域狭长,地形复杂,医疗废物产生具有点多面广、相对比较分散等特点,管理起来难度相对较大。甘肃省医疗废物产生量自2011—2019年逐年增多,现每年产生量在10kt以上。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全省绝大部分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交通便利的乡镇级卫生院和诊所的医疗废物能够得到集中收集和处置,一些偏远农村、交通不便利山区卫生所医疗废物暂时不能有效收集,自行处置。

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建成18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均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除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兰州市)采用回转窑焚烧处置技术外,其余市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均采用非焚烧处置技术。兰州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采用回转窑焚烧+高温蒸汽处理技术工艺,有能力处置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和药物性5类医疗废物;平凉市、会宁县、古浪县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采用微波+高温蒸汽处理技术工艺,有能力处理感染性、损伤性和病理性医疗废物中的一部分废物(即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其余市、州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均采用高温蒸汽处理技术工艺,仅能处置感染性和损伤性2类医疗废物。

3 医疗废物管理存在问题

3.1 制度不健全,医废监管不到位

医疗废物管理涉及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卫生健康委就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和安全处置联合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通知,但我省医疗废物没有地方立法,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仍有缺失,致使个别地区没有实现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处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3.2 医疗废物源头分类收集贮存不到位

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露天堆放,与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未设专人管理;有些医院内部职责不清,管理混乱,没有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运输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包装不合格、包装破损、密封不严,警示标识制度没能很好推行,既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又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带来不便,存在突出隐患。

3.3 偏远山区(农村)医废纳入处置体系难

甘肃省地貌复杂多样,偏远山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纳入集中处置体系难,存在很大风险。很多地方山大沟深,医疗废物产生量少,交通不便,收集成本高。近年来,针对这一现状,我省探索出了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消毒毁形—规范贮存—电热蒸汽灭菌—生活垃圾场集中填埋”的自行无害化处置模式和途径,但并没有在全省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

3.4 尚未形成有效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

当出现处理设备故障检修或遇到重大疫情、灾险等紧急状态时,全省只有部分市州自身具备应急处置能力,其余市、州均难以独自应对。近年来,甘肃省初步建立起了相邻地区医疗废物协同应急处置机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但是,部分医疗废物管理部门和集中处置单位之间应急联动体系和机制落实不到位,应急处置能力须进一步提升。

3.5 工艺落后,五类医废不能实现全处置

截至2019年底,全省除兰州市以外的13个市、州的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医疗废物都无法实现属地化集中安全处置。全省现有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大部分为“十一五”期间建设,设备老化,运营模式不灵活,部分集中处置中心处置费低于其运行成本,致使无法正常运行,亟待升级改造。

4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对策

4.1 健全制度,使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

将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责任书予以考评和奖惩,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抽查。加快医疗废物管理地方立法,尽快出台《甘肃省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究。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等相关制度并在全省推行,实现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

4.2 分类收集贮存和集中安全处置,彻底消除环境隐患

严格实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处置工作。积极探索,开展多样的医疗废物收集模式,完善收集网络体系,有序并加快收集体系建设。以县域为单位开展偏远农村地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示范工作,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模式,并逐步推广。督促偏远地区增建医废处置中心,督促现有医废处置中心扩大收集范围,确保全省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率不断提高,实现医疗废物全收集、全处置。

4.3 完善协同处置机制,推动医疗废物就近协同处置

继续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协同处置机制,为扩展区域性医疗废物处置、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实现设施资源共享发挥重要作用。另外,针对部分市州医疗废物集中收运能力不足、运输路程较长和运输成本高而无法实现集中收集处置的现实,本着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打破行政分割,积极协调,推动相邻市州建立临近县区医疗废物就近运送处置的模式,以解决此类集中处置难的问题。

4.4 强化宣教培训,提高医废管理从业人员及公众的认识

各级环保、卫生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医疗废物的基本常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公众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废物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4.5 完善信息系统,推进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

为强化对医疗废物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实现全流程监控,提高医疗废物管理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我省在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上增建了医疗废物管理模块,下一步要继续完善医疗废物管理模块相关内容,实现医疗废物管理全过程可溯源,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可控性,解决医疗废物监管难点,提升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

4.6 指导督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工艺升级改造

将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纳入当地公共基础设施范畴进行建设和管理,模式上可引入第三方民营企业和资本进行医疗废物集中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生产,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的灵活、便捷、竞争等优势。鼓励集中处理设施不断扩大收集服务范围,市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采用热解焚烧、等离子体等处置技术,以彻底解决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医疗废物无法属地化或就近集中安全处置的问题。

5 结束语

本项目查清了甘肃省医疗废物管理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意见和建议,为切实加强医疗废物环境管理,防范医疗废物公共卫生和环境风险,确保环境和卫生安全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猜你喜欢

废物甘肃省医疗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废物不废的西瓜皮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电子废物何处去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