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问题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020-01-14左家盛
左家盛
(枣庄市峄城区应急管理局,山东枣庄 277300)
石油化工企业对工业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石油化工本身的特殊性,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因此,有必要对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1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缺乏安全管理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其生存的保障。但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导致爆炸、泄漏等事故时有发生。石油化工企业的原料大多数都是易燃易爆炸的危险品,目前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仍有漏洞。一方面,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现有的制度往往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当中。另一方面,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足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许多操作人员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1.2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石油化工企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大规模扩张。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引进先进设备,着力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与此同时却忽略了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虽然工作人员意识到物料的危险性,但并没有在实际的操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安全生产得不到保障。
1.3 设备与工艺不成熟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存在设备与工艺不成熟的问题,通常会酿成安全事故。主要包括设备质量不过关,工艺操作失误,运输方式不当等问题。一方面,由于原料质量问题通常会导致设备损坏。另一方面,在工艺操作时,会出现设计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在操作时发生安全事故。石油化工企业的设备与工艺操作是复杂的,如果相关工作不到位,未达到安全指标,则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1.4 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足
在石油化工企业作业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在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中,存在着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考核评价制度过于单一造成的。对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且在企业长期的发展中没有激励措施,使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同时石油化工企业没有针对相关人员展开技术培训,大多数员工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没有明确的认识,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加强石油化工企业标准化建设的举措
2.1 加强安全管理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
(1)石油化工企业应对当前的安全制度进行完善,根据外部市场的形式,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要制定规章制度,还应在实际操作中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避免出现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2)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查与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使陈旧的设备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对生产不规范的行为予以整治。
(3)石油化工企业应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明晰每个人负责的工作范围,做好责任归属工作,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出现操作问题或设备质量问题时能够做到及时追责,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特殊性,领导是整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主体,对于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应进行严格的监管,使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实处[1]。
例如,在两会中,提出了对发生事故化工企业的领导人应进行处罚,追究党纪、政纪处分并且终身不能进入该行业的规定。此规定的提出,能够使石油化工企业的领导部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加大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好防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客观上的安全管理制度,更需要主观上的安全防范意识,使相关领导与工作人员真正意识到生产的严峻性。一方面,企业制定相关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必须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而不是为了规定而规定,提高对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此外,不能只有安全防范意识而没有安全防范行动,这种表面的意识并不能真正地将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生产中。一方面,作为领导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特殊性,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较高。因此,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应急体系的建立十分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的伤亡与经济损失,能够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解决,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所带来的伤害。另一方面,对于石油化工作业的工作人员来说,相关部门应善于运用新闻媒体,加大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全面地认识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实现生产的规范化,减少安全隐患,做到安全生产,保障石油化工企业长久平稳的运行。例如,凉水塔着火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发布事故的原因、经过,并进行了责任分析,最后总结了事故教训,能够为相关企业的员工敲响警钟,避免日后类似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设备工艺管理
在石油化工企业选择工厂时,应结合石油企业的生产特点,充分考虑厂区的风向、周围环境、居民区、水源等问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择厂区。一方面,避免石油化工企业发生事故时对周围环境以及居民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由于周边危险环境对石油化工企业形成威胁。在石化产品生产以及运输的过程中,应严格管理各个环节的设备,防止设备老化、原料腐蚀设备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要对生产中的设备进行安全评估,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及时发现设备老化、接触不良的情况,避免出现管道爆炸、石油泄漏。对于老化、腐蚀的设备,应对损坏的程度进行判断,对拆除或修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再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拆除。此外,在生产设备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还要提高工艺设计水平,结合具体的标准,保证设备的通风性、耐腐蚀性、隔离性等。保障厂区的科学合理布局,避免由于工艺设计不合理而出现安全事故,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4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将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避免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水平的进步,使知识成为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因素。但石油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往往跟不上科技变化的脚步,不能满足石油化工企业对流程化操作、高效化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对这类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让石油化工企业工作人员队伍充实知识,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成为石油化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石油化工企业应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薪酬体系,改善当前许多企业依据领导主观判断的现状,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应明确技术人员的业绩要求,摒弃主观的判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业务能力。
3 结束语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在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求中,不能忽略对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重视,应在实践中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减少生产中的不当操作,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