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金山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实践
2020-01-14刘雪峰
刘雪峰
(上海市金山区生态环境局,上海 200003)
上海市金山区牢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推进美丽金山、美丽中国建设不懈努力。
1 金山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定位
金山是上海的西南门户,在杭州湾北岸,与舟山群岛隔海相望,西与浙江的平湖、嘉善接壤,是浙江进出上海的第一站。上海两大化工基地——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工区均位于金山区境内。上海市委、市政府对金山区的战略定位为“两区一堡”,即金山区要努力成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2 金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重要性
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全市产业布局的原因,金山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特别是与上海两大化工基地相配套的化工企业相对较多,导致化工“一业独大”,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相对较多,历史欠账多,监管难度大、任务重。近年来,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生态环境总体仍然脆弱,环境治理成效并不稳固。随着“两区一堡”战略定位落地落实,金山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将对全区环境容量造成新的压力。在自然禀赋不足、发展压力大、老百姓需求高三者矛盾叠加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金山显得尤为重要。
3 金山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3.1 抓好“领导责任”和环境整治这一牛鼻子
成立金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组建高规格、跨区域、多领域的协调架构,实行“双主任”制,即区委书记、区长担任主任;副主任中不仅有区委副书记和分管产业、环保、农业的三位副区长,还有上海化工区、上海石化分管领导;成员包括公检法机构和通信、媒体、邮政等社会各界,强化环保工作在更高更广层面的统筹。同时,区生态环境局、第二工业区与上海石化、平湖市生态环境部门、平湖市独山港区建立“五方联动”平台,签订金山、平湖“三监”联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金嘉平(金山、嘉兴、平湖)“两山”议事堂,着力实现区域数据共享、执法联动的大环保格局,打破跨省市污染治理的行政壁垒。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金山区、奉贤区、上海化工区、上海石化四大板块,聚焦62平方千米的产业核心区域,携手同步开展了两轮的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其中,金山区由区委书记挂帅,总投入301.7亿元,共推进了涵盖产业结构调整、废气深化治理、河道整治、禽畜牧场整治、绿化防护林建设等方面的735个整治项目,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启动第三轮环境综合整治。
3.2 用好“科技赋能”这一新手段,推进“一网统管”建设
生态环境智慧管理应用场景被列入本区“一网统管”试点之一,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正在依托已建成的环境空气质量(AQI)分区评价监测网、特征污染(VOCs)监测网、大气污染网格化监测网、扬尘污染监测网、地表水断面监测网以及功能区噪声监测系统、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放监测系统七大物联感知单元(400多套监测设备),打通数据的“采、管、控、用”,强化数据汇集关联后的管理赋能,推进源头可溯源、指标可考核、结果可应用的全过程智慧管理,努力构建污染数据自动预警、系统自动派单、属地快速处置、案件销项管理的闭环管理体系,将智能管理触角延伸到环境治理末端单元,探索建设“区、镇、村”三级全覆盖的生态环境协同管理网,提升行业部门管理实效和属地政府处置实效,确保“一屏观,一网管”。
3.3 下好“制度创新”这一先手棋,总结探索“环保五步法”
即“一查二劝三改四罚五公开”。措施上,打出组合拳,不搞“一刀切”。“五步法”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查、劝、改是核心。严查是基础,政府社会企业共查互动;力劝是方法,有教而诛,激发内生动力;即改是目的。查劝改形成管理闭环。第二层面,罚和公开是手段与保障。特别是在当前“六稳”“六保”形势下,更突出慎罚、重改,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理念上,体现“管理有要求,服务无条件”。按照“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要求,力度就是要加强监管,温度就是要加强服务。在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严守环保底线的前提下,改变以往相对单一的处罚、监管,增加指导、协助、服务、风险排查等柔性执法,将提醒警示、业务指导、信息服务融入执法环节,通过“自查清单”执法互动,通过“执法意见书”提示警醒,力争做到“查”中有预防、“劝”中有监管,“改”中有扶持,“罚”中有劝服,既不放松标准,也不一棒打死。比如,梳理水气渣等27个监察要点,向重点企业推行“清单式自查”,将以前让企业倍感压力的执法检查化为有确定性的“开卷考试”,企业对检查内容和标准心知肚明,使企业从“要我改”有效转向了“我要改”,参与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得到增强。
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金山区促进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2015—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8.98%。同时,属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8%,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从63.48分上升为78.98分,并获得了一次全市第一、一次全市第二的好成绩。
4 金山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思考
4.1 加大统筹协调,汇能量,构建多元共治体系
一是更注重全民行动,与疫情防控一样,环境治理也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整合村居、群众、网格员、协会、志愿者等力量,发挥“前哨站”作用,夯实基层基础。二是更注重区域联动。“水、空气都是流动的”,金山区地处长三角地区,“同呼吸、共责任”,要进一步联防联治,共同发展。
4.2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扩容量,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一是向治理要空间。继续高规格推进区域环境整治,落实排污许可证核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等工作,探索企业环保责任清单等制度,增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主动性,引导和倒逼企业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二是向管理要空间。注重分类管理和科技赋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4.3 围绕群众环境需求,提质量,夯实治理能力
一是手段智能化。加快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深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打造线上服务监管新模式。二是范围全面化。进一步排查监管盲区,从过去的侧重企业,向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兼顾;从过去的侧重属地政府,向与行业监管部门并重。三是措施多元化。优化“环保五步法”,从由以“罚”为主转向以“改”为主 ,强化双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