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危化品仓库安全管理

2020-01-14李乐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化工管理 2020年27期
关键词:危化品仓库管理

李乐(扬州大学 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0 引言

高校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体,保证科学研究的安全是重中之重。高校各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试剂种类繁多,其中不乏各种管控类的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危化品的定义是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1]。近年来,多起高校危化品安全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高校危化品管理的重要性凸显。根据我国现有的《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规定,管控类危化品必须集中存放,建设符合安全防范标准的危化品仓库和行之有效的仓库管理模式是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保证[2]。

1 高校危化品仓库管理现状

据有关文献调查显示,99.8%的高校均建有危化品仓库,其中56%的高校建有校级库房,39%的高校相关学院配备试剂集中存放场所[3]。但这些仓库的建设标准良莠不齐,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达不到建设预期的效果。存在问题主要有:

(1)危化品仓库建设之初选址不合理,没有考虑对周边环境和人的影响。

(2)仓库硬件设施不完善,如没有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械、指纹锁、安防设施,或因年久失修造成设备老化,无法正常使用,个人安全护具配备不足等[4]。

(3)仓库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完善。高校危化品仓库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各部门没有有效的联动机制,出现职责混乱、沟通不畅,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互相推诿的局面[5]。部分仓库管理人员及危化品使用人员对危化品管理和使用规范缺乏应有的认知,造成采购渠道多种多样,无法保证安全性;使用人员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记录不规范、不完善;部分人员缺少对实验废弃物的安全处置意识,不按科学规定的方法及时处置,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人员的伤害。此外,这些管理上责任的缺失会导致相关部门不能掌控危化品的来源和去向,无法做到有迹可循,形成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的真空区域。

(4)缺乏安全事故处置的预案,安全红线意识淡薄。相对于一些工厂,高校危化品的存储量相对较小,但种类繁多,且由于各实验室分散,危化品的的流动性较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很多高校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不够完善,监督和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对事故处理能力欠缺,事故中自我保护和避险能力也较弱。一旦发生事故,无法及时控制局面,后果严重。

2 高校危化品仓库管理的探索与建议

危化品仓库的建设与管理与普通仓库所追求的效率不同,应以安全防护为第一准则。其建设的初衷是将危化品放置于相对安全可控的场所进行集中管理,这样有利于最大化降低危化品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高校危化品仓库管理的实际情况也与其他单位和工厂不同,仓库的管理要在保证危化品安全的前提下不影响科研实验的正常进行。

2.1 高校危化品仓库实行1+X管理架构模式

高校危化品仓库的管理,既要以保证安全为第一原则,又要符合高校科研管理的实际情况。要尽量杜绝“人人都能管”,又要防止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充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局面。

我校通过调研、论证,并在地方公安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1+X”的危化品仓储管理模式[7]。即一个总库“1”,为虚拟仓库,对内主要负责校内各暂存库情况的的汇总,如:硬件设施的使用状况,危化品出入库台账管理等,对外负责审核试剂供货商的销售资质,通过公安智慧网办理危化品许可购买许可和报备手续。“X”为分布在各学院(部门)的若干暂存库。由各学院(部门)负责危化品的采购、保管、领用发放和台账管理。

在运行管理模式上,由于危化品使用人员多、流动性大,危化品种类繁杂,我校相关部门制定了校、院、实验室三级联动的机制。由学校牵头,各级学院(部门)开展日常检查、整改行动,再由学校进行集中检查,有问题的限期及时整改。

2.2 库房选址及物防、技防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很多高校原先建立的仓库,由于年代久远、安防理念落后,导致库房的选址草率,硬件和软件设施不符合要求,不能满足如今危化品仓库安全管理的要求。在考虑存储安全和环境绿色的前提下,我校在地方公安部门的指导下,按照“GA1002-2012”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进行选址、规划、新建(或修缮)而成[8]。选址完成后,各暂存库建成安防系统,包括防火材质的双锁通风橱、门禁系统、双人双锁指纹识别、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电子巡更等设施、仓库排风系统等技防、物防措施,并定期进行安防检查,确保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还配备不同类型的消防灭火设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如呼吸系统防护、身体防护和眼部防护。仓库内外设置相关警示标识,张贴MSDS指示牌,说明仓库内危化品种类、危险特性等特征。

2.3 库房人防的建设与管理

仓库硬件设施的配备只是安防管理的基础,人防的建设管理才是重点。人防建设与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保证仓库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二是对所有危化品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

仓库管理人员须接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参加地方公安部门举行的危化品安全会议,学校定期邀请专家,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危化品仓库实行“五双”管理制度即双人保管,双把锁(钥匙)、双账本(电子和纸质)、双人发货、双人领用。仓库保管员要严格遵循五双管理要求,并及时对危化品的出入库进行记录,每月上传仓库的电子台账,以便学校和公安部门对危化品数据变动和流向的掌握。此外,仓库保管员在发放危化品的同时,还需告知领用人危化品使用规范,起到宣传和监督的作用。

高校对危化品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要“双管齐下”,深化危化品使用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信息化的时代下,线上教育平台方便可行,还可以进行线上考核,有利于安全教育的普及。除了线上教育,还需进行线下各种安全知识的教育讲座,并组织实践性的安全教育课程,更直观地展现危化品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有条件的院校,可将危化品安全教育纳入学分制课程,进行考核。只有危化品使用人员主观意识到危化品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使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起到将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2.4 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

由于高校危化品的申购、领用、处置具有流动性大,使用人员分散的特性,所以各级院校要对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证有详细的监管措施,仓库保管人员也要尽到监督和跟踪的责任。

要细化危化品采购流程,尤其是管控类危化品的管控。高校管控类危化品应实行申报审批制度,申购人员需填写采购申报表,注明品名、数量、用途、试剂供应商等信息,交由仓库管理员、学院、设备处、保卫处进行审批,并在公安机关进行备案,有条件的学院可进行集中申购,统一管理。管控类危化品送货,一定要遵循先入库再发放的原则,由仓库保管员进行二次审核,并做入库登记,各实验室不得擅自存放危化品。目前,我校已建成危化品申购线上管理平台,各申购单位可在线填写申购表格,各审批部门在线审核,省去了层层审批的时间,节省人力、物力。

多数危化品泄露、火灾、爆炸等事故是发生在各实验室中。所以,危化品领用出库之后使用及处置的跟踪管理也十分重要。实验人员对危化品使用规范需要院校的安全教育普及和定期的安全检查。仓库保管人员也可以进行跟踪监管,确保实验室对危化品的暂存和使用符合规范。废弃物的处置要科学、及时。要定期进行危化品固液废弃物的普查、集中统计,对废弃物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分类收集,张贴标签,并交由具有处置资质的专业公司处理。

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危化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做到职责细分,各级单位及负责人要明晰权责。处置预案不应只停留在书面,院校可以定期组织举行危化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演习,强化安全意识,增强事故处置能力。在科技信息化的背景下,危化品的视频、图像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各部门共享,在权责明晰的前提下,实现多部门之间的联动,更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9]。

3 结语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只有确保校园的安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危化品仓库的建设和管理是高校危化品安全最重要的保障,仓库保管人员既要审核危化品采购的来源,又要保证危化品入库的管理工作不出漏洞,还需对领用、处置进行跟踪监管。因此,高校危化品仓库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确保危化品安全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国高校危化品管理刚刚起步,现行的办法仍无法满足高校科研工作的特殊背景,如管控类易制爆化学品领用之后的返库工作,存在较大难度;寒暑假期间,仓库保管员发放危化品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困难,等。这些问题只有在实际操作中,院校师生共同努力协商,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办法。高校危化品仓库的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可以总结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实践中总结方法,努力推进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

猜你喜欢

危化品仓库管理
仓库里的小偷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填满仓库的方法
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消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