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分析检测及新技术研究
2020-01-14聂巍巍沧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河北沧州061000
聂巍巍(沧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河北 沧州061000)
对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检测需要从源头进行控制,而初级的农产品则是药物残留的主要源头。强化对初级农产品的农药检测技术研究,可以从根本上预防食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在传统的农药检测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检测的品种多种多样,产品流通速度较快,检测人员不足以及场地设备等诸多因素等,进而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同时在检测手段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检测的重复性较大。
1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主要危害
所谓有机磷农药,指的是磷酸酯类化合或硫代磷酸酯类的化合物,第一种的性状大部分为油性,也有少部分为晶体物质,而后者则为白色晶体的粉末。常见的有机磷农药主要有乐果,敌百虫等。这些农药对防治植物病虫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同时,在农业种植以及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农产品不可避免的会含有大量农药,人们购买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很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国家相关标准中严格规定有机磷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不能超过0.2 mg/kg,但是随着对近年来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分析,有机磷的残留超标现象比较普遍,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2 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检测仪器中速测仪的光源很容易发生故障,一旦产生故障则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调试,从而排除故障,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此外,检验的环境也会影响检测的结果。
其次是检测试剂会影响检测结果。这就要从市场上各种试剂质量良莠不齐开始说起,市场上各种检验试剂多种多样,质量也好坏不一,试剂的稳定性较差,生产厂家对于试剂的生产条件和保存方法都不一致,这种现象导致了检测结果误差性较大。检测试剂的性状一般为有机溶剂或者干粉试剂,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对于保存的环境要求较高,保质期也比较短。
最后是对检测物品的处理。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对检测物品的准备、提取以及净化等处理步骤。在整个检测的过程中,每个步骤出现偏差都会影响检测结果。此种检测方式并不适用于快速的检测过程。
3 农药检测技术的应用
3.1 进行农药检测前的药品分析
固相微萃取技术。这种技术是固相萃取技术的升级措施,这种措施强化了固相萃取的主要功能。其工作原理与气相色谱技术大同小异,在进行样品的收集中进行萃取,萃取结束之后在高校液相色谱中进行融合,待溶解完毕之后进行逐步的色谱分析。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对样品纤维涂层萃取手段以及设备的改变。
微波萃取。这种技术可以很好的区分化学手段,化学物质的不同其吸收微波水平也不同,微波萃取技术就是在此基础上对试验样品进行处理的。微波萃取技术可以很明确的将所需要的物质直接在整体中实现萃取,从而提升萃取的整体效率。
加速溶剂萃取。此项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固体或者半固体的物质放于容器当中,并升高温度给予一定的压力,应用此方法提升溶剂的沸点,这样溶剂在高温的情况下处于液体的状态,压力升高就处于气体状态。温度上升降低溶剂的粘度,使其发散,这样容器内样品在基质的影响下发生反应。
3.2 实验规范操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市场上对于果蔬菜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农药检测开始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对于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也比较低。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检测的最初想法相违背,一些监管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保证农产品检测的可信度。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将检测的重点放在果蔬样品的选择以及检测试剂的应用上面,检测过程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根据不同样品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检测手段,试验过程要求规范性,对检测结果重点记录,便于后面的总结。
3.3 生物传感技术
所谓生物传感技术,就是利用抗体抗原等生物敏感点与化学物质之间产生化学反应,通过一定的转换装置,得到该反应的物理以及化学信号,从而达到对样品物理性质的分析结果。达到检测的目的。相比其他的检测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对于设备仪器没有过高的要求,操作过程也比较简单,检测的效率比较高、检测过程消耗比较低,但是缺点是样品的回收利用效率比较低,因此这种手段只适用于半定量检测过程。
3.4 农药分析检测新技术
3.4.1 色谱技术
物体分为不同的形态,固态和液态有着各自不同的分配系数,这也是色谱技术主要的工作原理。在试验的过程中,色谱技术主要将农药中的浓度转化为测量的信号并记录下来,色谱技术的优点是工作效率快灵活性大,分离能力较强。在农药检测领域当中,色谱技术应用主要分为液态色谱技术流体色谱技术凝胶色谱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和效果。
3.4.2 色谱连用技术
上文说到,色谱技术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但是在农药的鉴别上表现的并不突出,因此只有将色谱技术与辨别能力高的技术相结合,才能提升农药分析检测的水平。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色谱技术与质谱技术进行结合。
3.4.3 快速检测技术
除了以上农药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初级农产品,但是上面的检测技术需要应用的设备比较多,投资成本高,间隔时间比较长,并不适用于菜市场等人员及农产民密集的场所。在这些场所应用快速检测技术较为方便,检测结果比较迅速。
3.4.4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气相色谱技术主要针对的死可挥发性物质,优点是分离效率比较高,选择性以及分析速度快。从目前来看,气相色谱技术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主要以毛细管柱为主。但是相对于沸点比较高或者稳定性差的农药,气相色谱法不能很好的进行分离检测,需要应用衍生化法进行预先的处理,在进行气象色谱技术的监测,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沸点,提升其适用范围。
3.4.5 人员培训
由于我国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因此需要进行农药检测的农产品种类也非常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限,有些人员的专业性较差,实践经验少,人员流动比较频繁,对于检测场地的安全意识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对于检测人员的岗前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相关部门需要组织相关的学习,为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提升专业知识也业务能力,强化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4.6 酶抑制技术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20 世纪50 年代,针对有机磷农药进行检测。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检测效率高,检测方法比较简单,在大型的样品选择以及现场检测过程中的应用比较多。其工作的主要原理是:酯酶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可以对羧酸酯类有机物进行催化,但是如果样品中含有有机磷化学物,酯酶的活性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无法发挥正常的催化反应,此种反应与农药残留的浓度成正比,通过判断这种抑制程度的高低,可以推测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酶抑制技术的检测结果与酶的种类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目前在有机磷检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丁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等,对于农药的检测效果比较好。
4 化学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很多农产品的检测方法在样品的敏感度方面需要很大的提升。一些检测手段还依赖成本比较高的检测设备。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测手段需要借助特殊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因此,化学检测技术的发展需要根据当下不同检测手段的适用性和优劣性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采取差异化的手段对化学检测技术进行改善最大化的提升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拓宽检测的范围,降低检测的成本。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检测手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很多的检测技术已经由试验阶段转化到了使用阶段。在进行初级农产品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前期的处理,根据试验的整体情况,采取科学化的检测手段,提升农药检测的准确性和代表性。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药检测手段会越来越适用于农业生产和加工,为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