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现状及对策

2020-01-14刘骥翔董鹏董玲玉李文中

化工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废液化学品管理制度

刘骥翔董鹏董玲玉李文中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00)

0 引言

实验室是大学的心脏,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1]。数据显示,70%的学术成果是在高校实验室产生的。随着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越来越高,规模也越来越大,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发生人员伤亡,实验室安全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危险化学品是实验室中一类主要的危险源,据统计,由危险化学品引起的安全事故占实验室安全事故的80%[2]。危险化学品,一般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和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物质或装置[3]。高校危险化学品存在种类多、分布广、使用频繁等特点,加之实验室研究项目多具有探索性、人员具有流动性等影响因素,加强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成为近年来高校的共识。

1 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现状

(1)管理制度不健全。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等相关法规,北京市发布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第2部分:普通高校》地方标准,对危险化学品管理提出了宏观要求和相应标准。但在高校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照搬上级管理制度和文件、管理制度不够细化、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相关管理制度能覆盖危险化学品采购、储存、使用、处置等环节,但是在人员培训、应急预案、专项检查等方面往往被忽视。高校中二级学院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缺失也是较普遍现象。

(2)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强化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途经[4]。由于安全教育缺失,部分实验室师生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防范危险化学品风险能力不足,处置突发情况预案缺失,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安全检查不严谨。开展安全检查是发现实验室违规采购、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排查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重视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使用、忽视采购与处置,重视查找隐患、忽视隐患整改等现象,安全检查没有覆盖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全流程,也没有形成管理闭环,并没有将安全隐患完全排除。因为危险化学品在高校实验室分布广,常规检查频次少、覆盖面窄,也不利于隐患排查[5]。

(4)安全设施不完善。因为空间限制,实验室存在危险化学品集中摆放、未分类存储的现象,存放危险化学品的试剂柜没有通风或吸附装置,腐蚀性化学品未使用防腐蚀性药品柜,管制类化学品与其他危险化学品混放导致管制类化学品未执行双人双锁管理。实验室没有购置专用气瓶柜存放高危气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使用和储存场所缺少气体检测器。实验室排风效果差、缺少安全护具的情况也普遍存在[6]。

(5)废液处置不规范。危险化学品废液以有机、无机废液居多,这些废液大多是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的,是实验室全管理中的危险源。废液的随意倾倒会对实验室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未贴表签、随意放置会对实验室带来安全隐患[7]。大多数高校未建危险废液集中存放点,导致实验室内废液过量堆积。

(6)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目前危险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多停留在采购层面,还未建立针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盘点、消核的管理系统。因为危险化学品种类多、使用频繁,传统的手动录入、人工更新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危险化学品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是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关系到人防、制防、技防的各个层面,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重之中。针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现状,提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构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高校应该针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全覆盖、易执行的制度体系,为危险化学品精细化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的二级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明确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管理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推动管理制度落实执行,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构建科学、严谨、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2)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高校师生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从根本上认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与师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通过加大实验室安全宣传警示,形成“我要安全”的文化氛围;开设危险化学品相关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各实验室针对研究项目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开展专项培训,了解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处置等环节的潜在风险,将危险化学品管理从思想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

(3)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组建校、院两级实验室安全检查队伍,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校级检查侧重于制度落实,院级检查关注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具体细节和实际操作。抓住开学、期末、重大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在提交整改报告后进行现场核查,形成隐患整改闭环,确保专项检查取得实效。建立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数据库,对于多次存在隐患的实验室给予相应处理。

(4)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设施。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费投入。根据易制毒、剧毒、易制爆、腐蚀性等分类为实验室配备专用药品柜;根据实验需求,完善实验室通风系统和喷淋设施。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的灭火要点,有针对的配备灭火器、灭火毯、灭火沙。针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瓶,安装气体报警器,对危险气体的使用和储存进行监测。构建危险化学品技防体系,并定期对相关安全设施进行巡检维护,保证技术防范精准、有效。

(5)妥善处置废液。废液处置是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终端环节。各实验室内应划定专用废液暂存区,并设有明确区域标识。暂存的废液应张贴标签,分类收集,性质相忌的废液应分开存放。建立废液处置台账,做到废液可追根溯源。建设校级废液暂存库,减少实验室中废液存量,降低实验室安全隐患。

(6)完善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危险化学品添加RFID标签,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危险化学品采购、使用、储存、盘点、处置等全过程管理,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全周期动态监测。推动危险化学品管理平台与财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分级评价系统、安全检查和培训系统有效对接,将危险化学品信息化管理纳入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结语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实验室中危险化学品种类多、用量大、使用频繁等特点,必然要求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这也是做好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安全检查、强化安全设施、开展信息化建设等具体举措,可以有效排除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带来的安全隐患,大幅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营造安全、和谐的实验室环境,为教学科研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废液化学品管理制度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改良废液倾倒方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CRRT治疗期的应用
含无机氯废液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通象屿将为日伸海运建造首批LNG动力化学品船
第三方化学检测实验室废液处置探究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实验室废液的绿色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