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高校就业工作设想
2020-01-14李志斌
李志斌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43)
自2019年底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来,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抗疫”。2020年寒假过后的春招,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节点,显然疫情给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招聘带来了不利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利用这个契机,借助信息化和互联网的便利,创新工作方法,克服不利影响,探索“互联网+”高校就业工作模式,打赢疫情防控战,为毕业生就业,企业招聘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招聘顺利进行。
1 高度重视,制定工作预案
对疫情期间的高校就业,高校首先要做到全体上下高度重视,成立相应机构统一协调领导。坚决停办任何线下招聘活动,避免出现人群聚集情况。疫情发生后,各地各单位都已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高校领导层应该抓紧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校领导担任组长,就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网络信息中心、保卫部门、后勤部门、校医院、宣传部门和各院系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共同统筹制定《疫情期间就业工作方案》《疫情期间就业工作应急预案》,摸清毕业生已就业和未就业人员底数,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以此次重大疫情为契机,注意总结经验,增强全体学工干部、教师和学生积极应对重大卫生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网络加强毕业生的心理疏导
疫情的发生,使很多学生尤其是正准备就业和考研复试的应届毕业生感到茫然无助,没方向感,就业焦虑,论文的压力等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按照工作方案,启动应急预案,利用网络直播,对学校全体学生工作干部进行培训,要求大家了解和掌握重大疫情后大学生群体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主动学习和掌握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常识,熟悉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和体系,并对所负责的毕业生信息和动态采取实时监控和排查,对有异常波动的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同时,加强对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就业政策的宣传,畅通沟通渠道,积极传播正能量,有重大问题时及时上报到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3 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就业指导模式
疫情防控期间,面临线下招聘会和就业指导培训会不能进行的情况,积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就业指导模式。
首先,借助原有的就业指导网、就业工作APP、就业中心官方公众号发布企业招聘信息,鼓励各院系自主与企业沟通,开发网络简历提交和笔试面试功能,积极组织互联网双选会,加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沟通。指导毕业生在正规的招聘网站寻找招聘信息,并采取电话、社交通讯软件、Email、视频等手段与用人单位联系。从职位选择、简历投递、个人宣讲,到视频面试、录用签约,实行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线上双选、线上宣讲、线上面试、线上签约,实现不见面应聘,无缝隙对接。其次,高校就业主管部门提升疫情期间服务意识,开展网上就业指导服务。防控期间,如需学校向用人单位出具各类证明的,学校可以向用人单位致函致电,表示证明,纸质资料疫情过后延期再补。同时,积极协调和解决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最后,有条件的高校可积极为毕业生创造网签平台,创新工作方式,变不利为机遇,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空中”就业桥梁。
4 充分挖掘本校教师和校友资源,促进就业
面对不利局面,高校应及时号召全校教师和校友,提供就业资源和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高校的专业教师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行业资源背景,通过这些他们往往能够获得一些就业渠道,而且这些就业渠道往往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院系要主动作为,结合本单位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历年就业去向,发动全院系力量,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已毕业进入社会的校友,往往在校外具有较强的人脉资源,还可以提供所在单位的就业信息,一些发展较好的校友自己创办的企业,也可以吸纳毕业生就业,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友的纽带作用。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此次重大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应该破除不利局面,发挥自身优势,团结一致,上下高度重视,制定就业工作方案预案,通过网络对学生工作干部进行培训,加强毕业生的心理疏导,防止出现社会舆情,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利作用,挖掘本校学工干部、教师和校友资源渠道,扩大就业机会,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探索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高校就业工作模式,做好2020年及未来的高校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