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1-14

湖北农机化 2020年8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岗位院校

刘 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1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分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可知,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偏差。院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只是针对企业急需人才的岗位,根据岗位人才创设相应的专业,而未考虑产业发展方向、人力资本市场周期、人才需求结构、教学资源条件,使人才培养过程未融入岗位群与专业群之间的对应关系,使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1.2 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不足

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深度与广度不足的问题,院校将整个专业学生全部安置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合作农业企业的实习岗位中,而这些实习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只涉及到该专业的一小部分。这种合作模式下,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未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无法从实际岗位中获取全部的专业技能经验,使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就业竞争力受到严重的影响。

1.3 为农服务意识教育薄弱

涉农专业的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起点与职业发展方向,由于院校在学生入校时,未给家长和学生宣导专业特色,未突出专业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就业前景,未让学生了解农业现代化具备的高科技、信息化、智能化特点,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未有效提升,导致培养出的涉农专业人才缺失为农服务理念,毕业后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导致农业人才严重缺失。

2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1 确立区域现代化农业服务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在培养涉农专业人才时,要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定位。涉农人才最终服务的行业为农业,所以,要将为农服务定为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为农服务的本位职能主要表现在为“三农”提供技术、人力资源支持、农业推广服务,其中的基本职能是人力资源支持,为农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分析农业可知,农业生产呈现区域性特点。因此,院校培养人才时要以区域背景为核心,使培养而出的人才具备“素能并重”的能力。第一,以农为本,根据区域农业发展,凸显“农”的特色。区域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客观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开展涉农专业要以此为核心,使人才培养标准、涉农专业结构、教学内容与区域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另外,高职院校输出的涉农专业人才质量与数量是决定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元素,从此可知,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所以,高职院校要对应产业群建设专业群,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制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第二,培养“素能并重”的涉农专业人才。农业产业已经朝向集约式道路发展,需要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先进技术,而两者需要研究学者通过研究研发,并总结农业生产管理经验、推广经验,推动农业的发展。

2.2 完善校企共育人才的途径

校企共育人才的途径是重要策略,高职院校要完善此路径,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如果农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能够使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发展方向具备准确性。因此,院校要邀请农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签订合作协议,农业企业向学生输送实际的发展方向与实际经验,院校向农业企业输送人才,达到双方共赢。另外,院校能够通过农业企业获悉岗位人才的需求度,掌握人才富余岗位、人才紧缺岗位,从而根据掌握的数据改变教学方向与策略,使院校涉农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2.3 重视培养学生为农服务的观念

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为农服务的观念,可以采取宣导现代化农业的特点、通过实践体验了解职业发展前景的措施。院校在培养人才时,要让学生认知现代农业信息化、高科技行业,从而找准职业定位。院校开展实践体验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农业龙头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体验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同时,可以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包括农产品营销大赛、产品改良、生产工艺改造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现代化农业的先进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为农服务的理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院校改变培养策略,站在农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农业需求的人才,从而制定出合理化的培养目标,为农业输送优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岗位院校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