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鸭产业发展对策

2020-01-14王缠石李迎鸽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养鸭陕西省全省

文│王缠石 李迎鸽(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鸭为全世界饲养数量最多的水禽,是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鸭生产大国,传统的养鸭主要以江河、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引导,养鸭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鸭养殖方式不断转变,多样化的养殖技术应用于实践,鸭产业发展迅速。陕西省具有优越的地域特点,具备发展鸭产业的条件,大力发展鸭产业,是解决当前生猪供应偏紧、肉类需求较高的主要途径。

一、陕西省养鸭现状

1 .总体情况。陕西省鸭产业不是全省的主导产业,鸭存出栏数量不大,在家禽生产中占比不高。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年底陕西省鸭存栏224.3万只,占全省家禽存栏的2.9%;鸭出栏406.5万只,占全省家禽出栏的6.4%;鸭蛋产量2.2万吨,占全省禽蛋产量的3.4%;鸭肉产量0.9万吨,占全省禽肉产量的8.8%。

2.区域分布情况。陕西省养鸭区域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以市为区域进行分析,汉中市、咸阳市、渭南市、西安市和安康市比重较大,5个市鸭产业占全省的90%以上,2019年年底5个市鸭存栏、鸭出栏、鸭蛋产量和鸭肉产量为220.4万只、345.8万只、2.1万吨和0.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98.3%、85.1%、95.5%和88.9%。以县为区域进行分析,2019年年底全省养鸭县区只有36个,其中鸭存栏5万只以上县区仅有12个,鸭存栏、鸭出栏、鸭蛋产量和鸭肉产量为196.7万只、328.2万只、2.0万吨和0.7万吨,分别占全省的87.7%、80.7%、90.9%和77.8%。

3.规模养殖情况。陕西省鸭养殖主要以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2019年,全省鸭存出栏500只以上的场户273个,鸭存栏76.7万只,占全省鸭存栏的34.2%,鸭出栏157.8万只,占全省鸭出栏的38.8%。

4.饲养管理情况。据调查,目前陕西省鸭养殖整体上基础设施和设备简陋,养殖技术水平较低,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饲养管理跟不上,鸭产业发展还处于粗放式养殖模式。

5.体系建设情况。鸭在陕西省畜牧产业中的比重低,产值小,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未形成系统的良种繁育体系、科学管理体系、疫病防治体系、饲料加工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

二、陕西省养鸭潜力分析

1.具有优越的养殖条件。陕西省地处内陆腹地,属大陆性气候,南北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5%,而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1%,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无霜期240~269天,年平均气温14℃左右,具备鸭养殖所需要的自然条件。

陕南地区拥有优良的鸭品种资源——汉中麻鸭,其是兼用型鸭种,主产于陕西省汉江两岸的城固县、南郑区、西乡县、勉县、洋县等县的水田地区,在这一地区的丘陵、山区也有饲养。该鸭种具有生长快、产蛋多,体质结实、觅食力强和适于放牧等优点。

关中地区渭河、黄河流域也是养鸭较好的地域,交通便利,区域内消费量大,同时可向周边省份,尤其是西北省份的调运非常便利,目前“南鸭北养”已经快速发展,其规模养鸭数量超过了陕南地区,发展具有强力优势。

2.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据调研,蛋鸭养殖周期长,每养1只蛋鸭的年利润为12~15元,养殖5000只蛋鸭的年利润在6万~7.5万元;肉鸭养殖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每出栏1只肉鸭养殖利润约为3~5元,年出栏5000只肉鸭可盈利1.5万~2.5万元。

3.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陕西省鸭产业与养鸭大省比较,陕西省鸭存栏只有山东省的0.12%、四川省的0.31%、广东省的0.45%,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03%,省际差异较大,在当前交通运输便利的情况下,陕西省处于中部,周边拓展性广阔,尤其向湖北省、四川省等养鸭大省延伸,发展空间较大。

4.具有较大的加工潜力。鸭肉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北京烤鸭、两广烧鸭驰名国内外,各地名牌辈出,全国鸭肉、鸭蛋加工产品达百余种,近年来南方鸭产品加工企业进驻陕西省的步伐加快,目前进入陕西省的加工企业有10余家,每年需求鸭肉5万吨以上,鸭蛋10万吨以上,这些企业用于加工的鸭蛋货源有60%来自河南省、四川省等地,而陕西省本地产的鸭蛋仅占10%~20%。从加工产品的品种和市场情况分析,陕西省鸭蛋、鸭肉加工和销售市场空间较大,鸭养殖和鸭产品加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三、陕西省鸭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1.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推进产业化发展。保护品种资源,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是提高鸭产品质量和鸭养殖生产效益的基础环节和有效措施之一。从西北总体上看,目前蛋鸭苗、肉鸭苗主要是从江苏省、浙江省等地购进,养殖费用较高,同时由于受运输、气候等因素影响,鸭苗死亡损失较大。而陕西省当地品种——汉中麻鸭基本为农户散养,未真正培育和发挥应有的资源优势。因此,要以汉中麻鸭为基础品种资源,加大研究,开展遗传改良和杂交配套,培育适合陕西省以及西北的优良鸭种,在陕南地区建立种鸭场,形成鸭良种生产体系,为养殖户提供优质鸭品种,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全省鸭产业发展。

2.结合地域特征,加强养鸭区划。水资源是养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结合陕西省水资源和养殖习惯以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思路,加强养鸭区划,正确引导,科学养殖,形成一个新兴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亮点。

(1)以地域为特征,建立两个区域产业带,陕南地区发展肉鸭养殖带,关中地区发展蛋鸭养殖带。

(2)以流域为标准,形成两大流域产业带,渭河流域以蛋鸭养殖为主,汉江流域以肉鸭养殖为主。

(3)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思路,以特色发展,百家争鸣为原则,实施县域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养殖村、专业加工村、专业销售公司,推进集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相互关联,相互推进,带动全县鸭产业发展,形成养鸭专业县。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养鸭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发展势头,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制定有关扶持政策,助推全省养鸭规模化发展。

(1)本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思路,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发展环境,扶持养鸭业快速发展,为全省树立典型样板,带动全省养鸭业发展。

一是制定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保障养殖从业者的圈舍建设,利用农村和厂矿闲置土地兴办畜牧养殖场或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土地复垦政策;

二是政府、金融、保险、企业形成有力协调的联动机制,各级畜牧及相关部门要积极论证、储备鸭产业发展项目,并多渠道向上申报,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投入。各级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加大对鸭产业发展的贷款支持力度,缓解养殖从业者资金压力。积极开办鸭产业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对重点发展的优质蛋鸭、肉鸭、种鸭养殖品种开展保险业务,养殖户自愿参加保险,保险费由养殖户、县级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同承担;

三是结合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分区域积极扶持一批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如提供示范基地建棚补助、贷款贴息、龙头企业税费等优惠政策。

(2)本着扶持龙头企业就是发展产业的思路,加大现有养鸭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鸭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只有加工企业发展,养殖从业者就不怕销路的问题了,也解决了养殖从业者的后顾之忧;只有加工企业发展了,养殖效益必然会带动养殖从业者积极投身行业发展;也只有发展加工企业,才能保证鸭产业的链条顺畅,鸭产业会持续前进,稳步发展。

(3)本着链条化综合发展的思路,积极推广“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使公司和农户结合紧密,“产、供、销”组织严密,链条利益分配合理,在利益链条的驱动下,不仅推动了全省鸭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发展壮大了龙头企业。

4.创建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养殖群体。

(1)发挥职能作用,引导建设示范基地。畜牧部门要在全省鸭养殖比较集中、积极性较高、养殖条件较好的县区,以科技为支撑,创建3~5个标准化养鸭示范县(点),开展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防疫,提高养鸭的科技含量。同时,树立典型样板,积极组织周边群众学习、考察,进一步强化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区域的标准化养鸭发展,促进全省鸭产业向前迈进。一要搞好基地建设的组织发动、规划布局、协调运行、质量控制、技术培训服务等工作。二要帮助企业和养殖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增收,促进养殖户、养殖企业、加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以及兽药供应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用行政、法律、经济的手段来约束和推进,使其能牢固持久,实现各方利益共赢。三要搞好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监管工作,确保鸭产品质量安全。

(2)加强科技研究,制定适合陕西省各区域的养鸭标准。陕西省鸭养殖规模不大,养殖设施、设备简陋,饲养环境脏、乱、差,饲养方式较为落后,致使饲养周期长,饲料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加强养鸭科技研究,从圈舍建设、饲养技术、防疫程序、疾病防治等方面入手,结合陕西省气候、地域等条件,研究制定陕西省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养鸭技术标准,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从技术上推进全省鸭产业标准化发展。

(3)拓展思路,研究和推广新型养殖技术。目前,全国养鸭技术较多,但是基本上以圈养为主,因此要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养鸭技术革新的思路和方法(如笼养技术,发酵床养鸭技术,鱼鸭混养技术,稻鸭混养技术等),不断提高养鸭技术和水平,增加养殖效益,推动全省鸭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养鸭陕西省全省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巧得妙方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