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企业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0-01-14吴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轮台841604
吴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 轮台 841604)
0 引言
石油及天然气开采是油田企业生产的关键一环,由于伴随硫化氢及可燃气体的产生,现场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硫化氢中毒及火灾爆炸风险,且因为油气开采点多面广,现场无法全面把控,零星隐患较多。因此,在油气生产现场,要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以此来控制现场安全风险、消除现场安全隐患,切实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继而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保证油气生产安全平稳运行。根据事故统计,海因里希分析结果显示: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88%以上,杜邦公司统计表明: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96%以上,因此,做好现场岗位员工的管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切实提升现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根据多米诺法则,事故的发生是一个连锁反应,切断事故发生的连锁反应,只要中间其中一个环节被破坏,事故发生的概率将大大降低,因此及时识别、消除隐患亦是提升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点之一。
1 油气开发现场安全管理现状
油气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存在诸多安全管理问题,总结整理目前现场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两点: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及现场隐患风险点多。
1.1 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
1.1.1 有意识的不安全行为长期存在
由于我国石油工业起步较晚,安全管理工作未能与企业的发展而有效地配套实施,受石油企业前期生产过程中“产量至上”理念的影响,现场老员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长期存在为了提升生产时效而忽视安全规章制度的冒险作业行为,长此以往形成了工作中习惯性违章的不安全行为,他们绝大多数打心底不接受新要求、新制度,对目前日渐严格的管理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存在“前期干了这么久都没事现在这么干也不会有事”的麻痹心理。
1.1.2 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未能有效杜绝
石油生产现场一般在乡间、野外,条件十分艰苦,因此现场人员流失率较高,尤其在2015年低油价的强烈冲击下,各大油田均采取减少非必要施工的措施来减少损失,无论采油、修井还是施工作业等方面大量有经验的员工流失,导致目前现场新工占比高。为保证现场生产的正常进行,各企业在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完基本的取证培训及三级教育后就安排顶岗,新工的培训主要依赖于“老带新”的上班组合,即“一名老员工带一名新员工”,通过日常工作中耳濡目染的重复接触来提升新工整体技能水平。但由于部分老员工长期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多种习惯性违章行为,他们的习惯性违章成了新员工的操作指南,使得新入职员工未能切实认识到现场作业的风险点。
1.2 现场风险隐患点多
1.2.1 点多面广无法全面把控
受地质因素的影响,石油天然气开采现场大多存在点多面广的情况。虽然目前各单位均已配备专职督察管理人员来完成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但仍无法全方位、全天候把控现场存在的各类隐患,生产现场的具体管理工作主要还是依赖现场员工来完成,但由于目前现场员工安全综合技能及责任的缺失,无法有效识别、未能及时上报现场隐患,导致隐患长期滞留现场,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1.2.2 生产状态变化频繁
油井正常生产过程中除了修井、施工等措施外,地面工程建设也在不断进行,油井生产状态变化及设备拆装维修等导致现场不断变化。新井、措施(酸化)井及管道防腐治理等需建设临时生产流程维持油井正常生产,在增加流程拆装作业频次的同时亦导致现场设备的增加,设备的增加导致生产节点的增加,继而导致现场隐患及风险点的增加,加之现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硫化氢及可燃气体,存在巨大的人员中毒及火灾爆炸风险。
1.2.3 新设备的引进
目前国内各大油田都在加速推进智能化油田建设,导致前期岗位员工都已经了解掌握的机械压力表、阀门、设备等逐步更换为远传仪表、电动阀及配套建设的仪控柜、联锁装置等新设备,且建设初期引进的多种厂家的仪表设备缺乏系统培训,目前岗位员工的知识库已不能有效满足现场生产需求,现场隐性隐患不断增加。
2 现场管理措施
2.1 多措并举,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强化员工入职把关。从源头上把控入职人员素质,减少因身体、心理原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二是规范培训素材。通过编制“岗位手册”为员工提供操作、异常处置及应急处置规范,不断强化岗位人员操作能力、异常处置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等三个能力的提升,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三是反面事件案例警示。收集整理各级问责及近年事故案例,通过每日站大队、班组学习等重复学习,不断提升岗位人员安全、标准意识,减少直至杜绝现场不安全行为。四是强化员工基本功训练。通过季度组织各类技能比武,通过激励手段提升岗位人员学习标准意识,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五是抓实新设备及新工艺培训。管理人员及时完善现场新设备操作规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培训、考核。
2.2 明确职能,抓实督察管理人员
转变前期督察人员就是查问题的观念,推行督察+培训模式,即督察人员在督察过程中不仅仅是检查问题及提供问题的解决措施,同时要结合现场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通过督查、观察、引导三步走,逐步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及岗位人员综合素质,同时建立严肃的问责机制,针对现场存在的典型问题严肃问责,提升岗位人员标准操作意识。
2.3 全员参与,全面把控生产现场
结合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片区承包制,即各行政管理人员分片区对生产现场进行承包,同时配套完善监督、奖惩机制,督促各级管理人员更多地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促进现场基础管理提升。形成月初督察人员专项督查、月中全员系统安全大检查、月底督察人员复检补充检查模式,全面把控生产现场。通过组织月度安全大检查,各级、不同专业管理人员参与现场安全管理,分层次、分专业挖掘现场各类安全隐患及管理薄弱环节,月底通过召开月度安全隐患分析落实会,对比前期现场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从管理上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消除现场突出问题,继而提升现场管理。
2.4 隐患分级管理,重点隐患重点消除
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由于石油与天然气开发生产现场点多面广,且因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现场隐患多而杂,所有隐患同时推进治理无法实现。为此,通过建立HSSE督查系统,完善安全检查标准体系,制定现场风险、隐患评价机制,扩展丰富移动端功能,采用手持终端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风险隐患检查,对隐患整改跟踪进行智能闭环跟踪,为现场HSSE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对于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至关重要。通过梳理月度检查存在问题及季度辖区隐患风险识别结果,对辖区隐患进行分级管理,在人力、财力、物力一定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高级别隐患的治理,提升现场本质安全。短期无法自行整改的低级别隐患抓实治理前的削减控制措施,确保隐患受控,同时建立隐患跟踪落实大表,安排专人实时跟踪各项隐患整改治理进度,督促主管部门及各行政班组根据生产情况及时组织整改,促进隐患闭环管理。
2.5 推广多功能储集器,加快油田智能化建设
多功能储集器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多的特点,可实现自身压力装车,自加热,液位直读,现场无需其他配套设备(前期生产流程需要配备加热炉、分离器、储罐、打油泵等设备)的优点,操作十分简单、易于学习,且液位、压力、温度等数据通过信号实时传输至基层单位监控中心,通过监控中心及现场人员的两级把控,可有效杜绝冒罐污染地面事件的发生,同时解决目前现场新工占比高、技能水平低下带来的各类安全管理问题。推广多功能储集器后可实现无人值守,只需要安排定期装油即可,有效减少人员暴露在生产现场的时间,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可极大提升现场本质安全。此外,通过对现场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现场各设备等关键节点实现参数24h监控、远程操作控制等,全面提升异常发现及处置及时性,有效杜绝事件扩大,也可避免因岗位人员技能水平不够造成的处置不当导致的事件扩大。
3 结语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是一个高危行业,人的参与程度较高,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只有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牢牢守住安全红线,采取多种技术、管理措施,抓实现场人员,杜绝各类不安全行为,及时全面排查、解决现场各类安全隐患,保证各类安全管理制度落地生根,才能保证生产现场安全平稳运行,由此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