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瘤胃乳酸中毒的综合防治
2020-01-14郑斌河南省项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文│郑斌(河南省项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奶牛在生长过程中,有时因采食过量碳水化合物饲料,引起瘤胃内乳酸堆积,影响牛的新陈代谢,发生消化不良、乳酸中毒等疾病。临床上主要有脱水、代谢紊乱、消化不良等症状,该病可能导致奶牛休克或者瘫痪,甚至死亡,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一、病因分析
由于饲料更换较快,从含有纤维素较多的精料转变为小麦粉时,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增多会增加奶牛胃酸中毒的概率。部分养殖户不懂得科学饲养,错误地认为只要增加精料量,就能提高体重增加速度,并有助于高产。事实上,给临产奶牛过度饲喂精料或者添料不均,都会使奶牛粗细饲料的比例失衡,进而发生奶牛瘤胃酸中毒情况。
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临床症状。当奶牛急性采食或者偷吃大量谷类精料12小时后,便会出现乳酸中毒情况,并且病势发展迅速。临床表现为奶牛出现眼膜充血、视力减退,严重时导致失明;后蹄踢腹、无法站立、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磨牙、肌肉颤动、腹痛;体温处于36.5~38.0℃;脉搏跳动频率在120~140次/分钟,脉息较微弱;少尿甚至无尿,通常在发病后12小时内死亡。
2.病理变化。在消化道中,瘤胃食物具有酸臭味,且混有血丝,胃黏膜坏死且脱落,呈现玫红色;小肠内物呈暗红褐色,出现肠道出血、肠黏膜脱落坏死、肠壁水肿等病变。奶牛胃酸中毒主要是因消化道出血、胃黏膜坏死、水肿、退化等情况所致。
三、病情诊断
瘤胃酸中毒病的病程较短,且无明显前兆,大多数病例由于喂食过多的谷类精料所致,病情严重的奶牛在采食后3~5小时就有可能发病死亡;病程较长的奶牛通常在喂食后卧地不起,出现瘤胃积食、前胃迟缓等情况。剖检后可观察到,消化道充血、出血,瘤胃中出现水肿、出血,且胃中食物有酸臭味等情况。由于该病大多发生在奶牛生产后,并出现瘫痪等症状,所以很容易与产后瘫痪混淆。经过实验室诊断,如果病牛的血液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尿pH也有所降低,并且符合临床症状,就可确诊为瘤胃酸中毒。
鉴别瘤胃酸中毒时,主要根据精料采食病史、瘤胃pH降低、脱水、粪尿呈酸性等特征来判断。在临床上,该病与产后瘫痪、酮病等很相似,需要认真鉴别。奶牛产后瘫痪主要在生产后12~72小时发生,病牛会出现知觉逐渐下降、四肢肌肉颤抖、无法站立、昏睡、消化道麻痹、体温下降、低血钙等症状;而奶牛酮病是生产后几天至数周之间发生,泌乳盛期的奶牛发生酮病的概率更高,并且部分病牛发病后7~8天就会死亡。
四、治疗方案
奶牛发生瘤胃酸中毒时,需要快速将其瘤胃中的食物排出,强制暂停乳酸的产生,从而缓解乳酸中毒,为肠胃机能的恢复争取更多的时间,并防止脱水情况。治疗方案主要有清胃治疗、西药治疗、手术疗法等,具体方案如下。
1.清胃治疗。利用粗胃管或者双胃管对病牛进行洗胃处理。通常情况下,首先用虹吸将胃中稀薄的食物吸出,然后用1%的盐水反复冲洗,冲洗10~15次,直至洗出的液体不存在异味,且pH呈现碱性或者中性即可。
2.西药治疗。利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静脉滴注,连续2~3天。对已经出现脱水症状的奶牛,可采用20%的葡萄糖酸钙与20%的硫代硫酸钙进行滴注,剂量分别为500毫升、100毫升;还可口服碳酸氢钠钙,剂量为300~500毫升,连续服用2~3天即可。
3.手术疗法。将病牛以站立或者躺卧的形式固定,对腰旁神经进行麻醉。病情较为严重、情况较为紧急时,还可对其注射氯胺酮5毫克/千克,对病牛进行全身麻醉。根据手术常规流程,首先打开病牛的腹腔,将瘤胃壁与切口周围组织进行缝合,然后用大块杀菌布对其受伤的瘤胃壁四周进行填塞,同时将瘤胃打开,把瘤胃内部固体物全部清理出来,并将100片酵母片、1千克优质甘草塞入胃中,最后将腹腔缝合完整,做好术后护理,使病牛脱离生命危险,逐渐恢复健康。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奶牛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瘤胃酸中毒需要养殖户重点关注,因为该病发病概率高、病期短,很容易致死。因此,养殖场户在饲养过程中,应该格外注重精料的比例,并强化奶牛的日常管理水平,促进奶牛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