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创响山西”十大创新创业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2020-01-13

科学导报 2020年85期
关键词:所在单位传动系统山西

谷物功能分子研发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李卓玉所在单位:山西大学

该团队以山西特色谷物资源与健康产业为切入点,重点围绕膳食谷物中的营养分子在防控慢性病这一核心方向开展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先后从谷物资源中获得了多种活性成分,并对其健康效应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成果包括:在国内外首次从谷糠中获得有开发潜力的靶向抗肿瘤活性蛋白FMBP;发现谷糠活性多酚BPIS具有作为肿瘤化疗增敏营养剂的效应;发现谷糠活性多肽和多酚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显著改善效应;阐明了谷物多酚通过协同作用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目前FMBP及BPIS已处于中试生产阶段,拟申报靶向抗肿瘤药物及辅助药物制剂等。该成果的成功研发,将助力我省新兴接替产业发展,促进谷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制具有山西特色的医药产品,促进山西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高档轨道交通电传动系统研发团队

团队负责人:李勇斌所在单位: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项目团队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高档轨道交通电传动系统领域,深耕技术、不断开拓。先后完成3300HP内燃调车机车交流电传动系统、铁总重大项目GCD-1000Ⅱ重型轨道车交流电传动系统、1000KW交流传动重型轨道车交流电传动系统、韩国旅游电动车组电传动系统、平遥单轨高架旅游车电传动系统、南京园博园电动车组电传动系统等项目。获得国内高档轨道交通列车电传动系统市场份额。项目团队多人先后获得中车集团公司科技奖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西安市科技进步奖及永济公司各种荣誉称号。项目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多人次被授予中国中车核心技术专家荣誉称号。

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王娟玲所在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团队针对长城沿线半干旱区春旱严重、播种保苗难、农艺农机不配套等生产问题,在研究土壤墒情与作物成苗关系基础上,研发主要作物聚墒、探墒、造墑、补墒关键技术及配套机械,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抗旱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体系。获得授权专利38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研制出播种(移栽)机9种;制定地方标准9项;发表论文57篇;农机科技成果鉴定2项等。团队结合区域生产实际,率先提出了农艺农机同步研究设计、相互兼顾深度融合的“艺机一体化”研发思路,形成了不同作物不同旱情条件下的抗旱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机械化抗旱保苗。在晋冀蒙39个县区(旗)累计推广336.2万亩,节本增收7.8亿元,取得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引领了新时期栽培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

气凝胶材料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李淑敏所在单位:阳煤集团纳谷(山西)气凝胶科创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

气凝胶材料创新团队以“研发尾端、量产首端”为立项原则,在阳煤集团气凝胶材料产业链、功能纤维纺织产业链、碳基新材料产业链及新能源产业链上开展新产品、新技术需求以及定制产品的技术研发。团队目前在研项目17项,涉及SiO2气凝胶、陶瓷气凝胶、石墨烯气凝胶等高端、卡脖子领域。团队非常注重加强学术交流,会不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报告会,与国内外高校的老师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国内外科研的现状,学习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科研技术,开阔了团队成员的视野,扩展了团队成员的思路。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研发人员科研积极性。既有成果目标,也有人才目标,为科研团队的成员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使科研力量凝聚在一起,最后发表更多的高水平成果及培养更优秀的科技人才。

杂粮分子育种团队

团队负责人:韩渊怀所在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杂粮分子育种团队于2010年开始组建。团队成立10余年来,始终秉承“学以事人,教以授道,研以惠民”的理念,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在Nature Plants、PNAS、中国农业科学和作物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8项;荣获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团队建立了C4禾谷类研究的模式植物体系“小米”,相关研究发表在了国际植物领域顶级杂志Nature Plants(1区Top,SCI影响因子13.325)。这是山西省在Nature Plants杂志以第一单位发表的首篇论文。该研究受到了《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山西日报》和《学习强国》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地域性重大疾病病理机制与新干预技术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吴长新所在单位:山西大学

该团队是我国中西部最大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包括来自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16位科学家和来自中国协和科学院等国内高水平大学7名优秀青年科学家组成。团队集中开展三个领域与方向研究:人类重大共患病结核病的病理机制与新干预技术研究、山西省地方性罕见病生物医学资源挖掘与病理机制研究、以及干细胞制剂与治疗技术临床前研究。团队在成为引领我省高新生物医学前沿性科研中心的同时,也成为我省生物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我省高水平三甲医院人才培养做出贡献,并通过合作提升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化步伐。为了应对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规模培养国际博士研究生,目前已经成为我省“一带一路”国家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心。

中药材品质评控与资源利用科技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秦雪梅所在单位: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

该团队依托山西大学和合作企业的学科、人才与产业优势,围绕山西药用资源存在现有质量标准不能反映晋产药材的优质特色、以及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以山西优势药材为对象、药品质量评控为主线,开发健康产品为目标,凝练出中药材品质评控技术研究、现代中药创制和中药保健品研发等3个研究方向。开展了面向中药材种植基地、中成药生产企业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科技服务,建立了山西省振东制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及中荷中医药代谢组学国际合作研究联合实验室。该团队自成立以来,承担各类项目近200项,总经费达到3000万元,其中科技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级项目26项,包括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项。

玉米研究所作物抗逆高产技术研发团队

团队负责人:张中东所在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该团队围绕我省旱作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多项创新性试验研究,先后集成了“土壤耕层改良综合高产技术”和“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两项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技术;研发了防秸秆堵塞的1S-200型土壤深松施肥机和2MBFC-1/2型膜侧精量联合播种机;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集成的“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巧妙地利用地膜不开沟微拱形铺设和膜侧单粒播种方式,规避了传统覆膜种植中覆土板结窝苗、早衰、出苗整齐度差以及地膜难以回收等问题,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抠苗、放苗难题,实现了降雨的高效利用及地膜的减量使用和易于回收,作业效率提升两倍以上,亩生产投入降低150元,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和生产效益,已逐步成为我省乃至全國覆膜种植替代性的技术。

王文胜劳模创新工作室

团队负责人:王文胜所在单位:山西潞安集团常村煤矿

该工作室以破解安全重大风险作为攻关课题,完成了采煤机机载瓦斯断电仪技术改进等6项取得国家专利的先进安全技术装备;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矿井建设作为攻关课题,成功研发了煤矿智能捡矸机器人关键技术等12项煤矿开采首创技术;以企业降本增效作为攻关课题,完成了乳化液泵电气保护等8项具有知识产权的节能型智能控制技术,主导推进刮板输送机变频控制等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每年节约费用1500多万元,策划运行的“弱电维修平台”和“乳化油制造”转型项目,每年增效500多万元。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山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

山西省外事服务和因公护照制证中心

团队负责人:王正光所在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该团队运用“E山西”网站群传播山西国际形象和为境外人士来晋学习、工作、投资、旅游等提供信息服务。疫情期间,持续发布我省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及时解决外籍人员诉求,对我省涉外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利用外交外事工作渠道推介汾酒、老陈醋、推光漆等山西优秀企业和特色产品向海外宣传和采购使用;先后与中东欧华人头条、美国华视、加拿大七天传媒、日本财经周刊等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及时刊发山西有关信息,服务“山西声音”在海外更好传播,提升山西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团队近几年先后荣获“省青年文明号”“省三八红旗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连续两年被中国信息协会评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先进单位以及政府网站与一体化政务服务技术应用优秀案例。

猜你喜欢

所在单位传动系统山西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汽车的大动脉
《自行车传动系统技术手册》2021版正式发布
直升机传动系统主减速器构型设计方法研究
佳作连品(朱郁馨、曾树芽)
佳作连品(田筱晗、张丽明)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第三批上海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确定
可以在借调单位申请入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