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校本课程“谁与争锋——海盗与反海盗斗争”的开发方案*
2020-01-13陆琼衡
摘 要 海盗是一个相当古老、具有犯罪性质的行业。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海盗手持武器、驾驶快艇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活动。针对初中预备班和一年级学生的《科学》(牛津上海版)在有关章节偏重于介绍海洋知识。而好莱坞对于海盗的艺术美化,则无益于青少年正确世界观的树立。2008年,“振华4号”运输船以极其悬殊的武力抗击索马里海盗并化险为夷,由此开启了中国海军护航的宏伟篇章。在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海事与海上安全馆,设有反海盗专题。“谁与争锋——海盗与反海盗斗争”课程在知识讲授的基础上,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致力于加深学生对航海安全意识的理解。
关键词 海盗 振华4号 中国航海博物馆
1 开发背景
自有船只航行和运输货物以来,世界上就有海盗持械在海上抢劫过往船只。古往今来,许多沿海地区都发生过海盗事件,这是一个相当古老、具有犯罪性质的行业。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太平洋马六甲海峡海盗出没频繁,过往船只常受其害。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海盗手持武器、驾驶快艇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活动。
《科学》(牛津上海版)全书共四冊,主要针对初中预备班和一年级的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在第5章“能与能源”中涉及海洋能、潮汐能,在第6章“水与人类”之“自然界的水循环、水质污染”中对海洋、海水一笔带过,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海洋与生物(如“浩瀚的海洋”“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是地球上生物的故乡”)、海底探索(如“海底世界”“技术与海底探索”)、海洋开发(如“海洋资源”“海水资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海洋污染”“海洋灾害”“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
但是在严峻的生存与发展中,从来不是四海升平的。对于利益的维护和侵犯,从人类初始至今,从未消失过。浩瀚大海、水天茫茫,海盗杀人越货,手段无比残忍。然而,由于好莱坞的艺术美化,海盗的特殊性和神秘性让他们带有传奇甚至魔幻的色彩,甚至成为广大年轻人追捧的时尚元素。这使得学生对海盗的形象很有好感,憧憬着那无法无天的荡寇生涯,显然无益于青少年正确世界观的树立。
2008年,“振华4号”运输船以极其悬殊的武力抗击索马里海盗并化险为夷,由此开启了中国海军护航的宏伟篇章。船长彭维源“仁信智勇严”的为将风采,堪称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在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海事与海上安全馆,设有反海盗专题,通过海盗的高发区域图、海盗武器、航海日志和反击武器等珍贵文物,讲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
2 课程目标
中国航海博物馆校本课程“谁与争锋——海盗与反海盗斗争”在知识讲授的基础上,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致力于加深学生对航海安全意识的理解。
初级目标:前往上海海事大学,登上“吴淞号”组合式液货模拟船,了解轮船的基本构造,体会作为一名船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唤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航海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操作360°模拟驾驶舱,亲身感受海上航行,领悟学习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进阶目标:现场参观中国航海博物馆,思考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中海盗的差异、索马里海盗的成因以及保障航行安全的措施。
适用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活动人数为一个教学班,约30~40人。
3 课程内容
如表1所示,中国航海博物馆校本课程“谁与争锋——海盗与反海盗斗争”分为作品欣赏、模拟体验、展厅参观、动手制作、赛事宣传五大板块,并附有小组任务单。
(1)阅读“反海盗”展区的前言,网络查询:海盗的定义。
(2)网络查询:海盗的形成过程。
(3)请在一幅完整的世界地图上,标出海盗活动频繁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
(4)网络查询: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猖獗的原因。
(5)网络查询:海盗的武器装备。
(6)配图说明“振华4号”运输船的基本情况。
(7)配图说明“振华4号”船员反击海盗的武器,并就敌我双方的武器进行对比。
(8)配图说明我方的战略部署。
(9)配图说明“振华4号”的人员服装。
(10)网络查询:“振华4号”的船长履历。
(11)网络查询:航海日志的定义。
(12)网络查询:“振华4号”抗击海盗的全过程。
(13)你认为“振华4号”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4)尽管凶恶的海盗曾打算动用冲锋枪、火箭炮,但我方船员为什么对那些逃离时脚被扎伤的海盗依然扔给鞋子?
(15)网络查询: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军事行动。
(16)用“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来诠释“振华4号”抵御海盗的事件。
(17)面对展厅中“振华4号”上的国旗,试想当时船员将国旗交付于博物馆的心情。
(18)环顾展厅的布局,简要论述其用意。
(20)如果由你来负责展览设计,会有哪些别具一格的创意?
4 结语
为了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普及航海知识,传承航海文明,推进上海市中小学和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型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双方合作开发了基于场馆资源的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了一系列校本课程,旨在培养一批热爱科学、善于研究、乐于奉献的复合型、创新型青少年,并促进学校科技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其中,校本课程“谁与争锋——海盗与反海盗斗争”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常设展览、教育活动和文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春霞.中国航海博物馆对青少年航海教育和参观模式的探索[J].航海,2014(3):28-30.
[2]中国航海博物馆:“船”承,探索中国传统造船技艺[J].中国科技教育,2015(11):54-55.
[3]吴春霞.航海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思路与实践创新探索[J].交通与港航,2016(3):58-61,76.
[4]王煜.弘扬航海文化,拓展教育功能——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例[J].航海,2016(4):19-22.
[5]何庆华,李国进,潘静.加强航海科普教育的对策探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9(2):33-37.
[6]康丹华.当代博物馆教育再认识——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2010年—2018年教育活动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9(3):63-68.
作者简介:陆琼衡(1978—),女,从事科学教育工作,E-mail: loushanlulao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