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优惠券”,给双方人民带来获得感
2020-01-13黎敏
黎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以来,中国—东盟建立起一种有韧性的互惠关系,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时,彰显了它的独特力量。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全面建成10周年之际,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会期举办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10周年专题论坛。与会嘉宾着眼当下形势,进一步明确了自贸区建设的价值与意义,在回顾中获取未来发展的智慧,在展望中肯定昨日的伟大功勋。
自贸区“优惠券” 给人民带来幸福感
“自贸区的提出起源于我们吸取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共同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潮流,自2010年全面建成至今的10年里,自贸区推动中国—东盟贸易投资快速增长,惠及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中国和东盟的贡献。”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说。
10年来,自贸区为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中国北方10年前基本看不到产自东盟的热带水果,如今榴莲、山竹、龙眼都已铺满中国大街小巷的超市;10年前,中国的手机品牌在东盟十分罕见,如今中国手机在东盟市场很流行,很多都装载着东盟国家生产的芯片等零部件;10年前,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很多边境贸易结算要通过地摊银行,如今双方互设银行网点,办理汇兑交易。”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说,“自贸区就是优惠券,给双方人民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逐渐攀升,到收获更多中国投资,再到出口产品受益“零关税”,东盟成员国从自贸区的建设中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据越南工业贸易部长陈俊英介绍,自贸区全面建成以来,10年间中越两国的进出口总值增加了4倍。在印尼,2019年中国对印尼的直接投资额为47.4亿美元,约占印尼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额的16.8%,中国因此成为印尼第二大境外直接投资来源国。“泰中两国依托自贸区实施贸易自由化,取消关税,从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利用率来看,在泰国符合自贸区特惠条件的出口产品中,泰国优惠政策利用率达到了其出口总值的92%。”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朱林·拉萨纳维席这样说道。
李成钢表示,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建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达成的第一个自贸区。全面建成10年来,其已成为亚洲最成熟、最具活力、最富成果的自贸安排之一。特别是2020年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双方贸易额逆势增长5%,中国对东盟投资增长76.6%,充分反映了双方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和未来合作的巨大潜力。
乌云背后的一道金边
在文莱首相府部长、财政与经济事务主管部长刘光明看来,2020年对于各国来说尤其困难,“但在每一片乌云的背后都有一道金边。”面对单边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重申自由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价值与意义,而自贸区全面建成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就是那乌云背后的一道金边,给世界带来多一线的光明。
“借助自贸区,中国—东盟可以减轻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并促进强劲而持续的经济复苏,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工作岗位。我们的目标是在后疫情时代创造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未来,使所有人都能享受更美好、更舒适的生活。”菲律宾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拉蒙·洛佩兹说。
“中国—东盟的当务之急是加强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协同与合作,以确保货物、物流畅通无阻,并确保供应链保持韧劲。2020年5月通过的《中国—东盟经贸部长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强自贸合作的联合声明》,提升了自由贸易区在促进贸易和投资,以及维护区域和全球供应链方面的重要性,将有利于减轻疫情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东盟秘书长林玉辉说,“在这一方面,自贸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在迈向后疫情时代,重新激发人们对于贸易体系的信任和信心。”
在此背景下举办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10周年专题论坛,以“携手共建深度开放与融合的中国—东盟大市场”为主题,与会嘉宾从部门行动、专家视角、企业声音三个层面,共同探讨了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并聚焦中国—东盟区域大市场融合过程中所涉及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关便利化、优势产能合作、融资支持、市场开放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自贸区升级发展,万里长征从头越
“我们富有成效的自贸区合作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有广阔的前景。”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长陈振声表示,自贸区升级版应该聚焦电子商务发展,减少非关税壁垒,完善供应链等双赢的新领域,以规划自贸区未来的发展蓝图。
缅甸商务部部长丹敏则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包括自贸区在内的多个自由贸易区的升级工作有所放缓,“我们必须分秒必争、加倍努力,確保东盟参与的各自由贸易区纳入相应机制,以保障供应链顺畅稳定,并继续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意工作者和初创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东盟需要齐心协力,释放技术潜能发展数字经济,通过创造新的商机来刺激地区经济的新增长。”丹敏说,“自贸区的建设单靠政治承诺不可能取得成功,对自贸区内各国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也非常重要。”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顾清扬看来,自贸区建设的目标与东盟共同体建设,特别是经济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一致,且自贸区的升级符合东盟的发展需求,因此,希望未来两者可以相向而行、相互促进。
2010年全面建成的自贸区在2015年迎来了升级版,对于自贸区未来的发展,许宁宁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强化合作目的,做细、做实合作。以双方关切性最强、互补性最强的领域为重要抓手。二是进一步落实好自贸区协定和升级版议定书,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后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自贸区是RCEP的基础,RCEP是自贸区的补充,高质量建设好自贸区对RCEP也很重要。
“签署RCEP只是一个制度安排,不代表它就建成了,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各方的产业对接与合作,打造优势互补的新产业链,打消一些国家的后顾之忧。”许宁宁说,“三是充分发挥好东博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作用,强化各方关切、共建性与务实性。”
难走的是上坡路,难开的是顶风船。10载荣光,诞生于危机后的自贸区在今天仍面临新的挑战。我们期待,下一个10年,步入升级发展的自贸区能继续发出开放合作、自由贸易、互利共赢的坚定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