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入眠
2020-01-13伊丽莎白·毕肖普
[美]伊丽莎白·毕肖普
当我们躺下入眠,世界偏离一半
转过黑暗的九十度,
书桌躺在墙壁上
白日里斜卧的思想
上升,当别的事物下降,
起立制造一片枝繁叶茂的森林。
梦境的装甲车,密谋让我们去做
那么多危险的事,
在它的边缘发出突突声
全副伪装,随时准备涉过
最湍急的溪流,或爬上剥落的
页岩的矿层,当杯盘与礼服窸窣作响。
——通过炮塔的缝隙,我们看见碎砾和卵石
躺在铆合的侧翼下
躺在绿森林的地板上,
像那些聪明的孩子白天放在门旁
方便夜间跟踪的记号
至少,有一晚是这样;驾着丑陋的坦克
我们通宵追击。有时它们消失不见,
在青苔中溶解,
有时我们追得太快
把它们碾碎。多么愚蠢,我们
彻夜驾驶直至破晓
却连房屋的影子也没找到。
荐诗丨 流马
当你读完一首诗,准备入睡的时候,你会想什么?
是不是也尝试像诗人那样,让“白日里斜卧的思想上升”,“起立制造一片枝繁叶茂的森林”?其实无须尝试,只要闭上眼睛,那些思想的碎片,便会纷至沓来,人类的大脑由此进入一个碎片整理和缓存的程序。有趣的是,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这一切,但几乎无法干涉。
有时不免突发奇想,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到某个阶段,通过某种介质就可以影像化地读出那些你“看见”但却无法捕捉的一切,该多有意思。同时也担心,就算真的读出那些信息,也许跟我们真正“看到”的又不一样。真实的信息碎片可能比我们看见的还要纷乱百倍。枝繁叶茂的森林,可能杂草丛生,毫无意义,我们自己都无法理解。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有2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失眠。这个比例在诗人群体中可能会更高。而毕肖普堪称诗人中的睡眠艺术家。在其一百余首诗歌中,写睡眠或涉及睡眠的诗歌不少于十首。除了《失眠》,知名的还有《睡在天花板上》《爱情躺卧入眠》,以及这首《站着入眠》。
“站着入眠”的想象,是典型的毕肖普抽离式观察的视角,她将自己的睡眠当成一种可以观察的客体,以偏离90度的方式,让世界颠倒,书桌躺卧,从而思想上升。而“制造一片枝繁叶茂的森林”暗合了法国哲学家让-吕克·南希对入眠的描述:“睡眠是一种植物生长般的运作。我如植物般生长,我的自我成为植物态。”进入睡眠的人类,的确更像是植物。
毕肖普似乎乐于在诗中将自己安置于儿童的角色,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和处理。在《睡在天花板上》这首诗里,这一点尤其明显:
我们必须潜入墙纸下面
去会见昆虫角斗士,
去与渔网和三叉戟搏斗,
然后离开喷泉和广场。
但是,哦,若我们能睡在那上方……
在儿童时代,谁都有过在观察天花板的过程中缓慢入睡的经历,有时会将天花板上的各种花纹、墙纸甚至因为漏雨或者其他原因形成的污渍作为想象的素材,幻化出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并且帶它们入梦。
从这个角度说,入睡的确是一次冒险——“梦境的装甲车,密谋让我们去做那么多危险的事”。诗人似乎在渴望以一场冒险游戏般的梦境躲避某些烦恼,通过这种儿童式的热闹避免某些可能会引起不快的思想的反刍。但最后仍然难免另外一种失落,一种“不想获得什么,最终也一无所获”的奇怪失落感。
伊丽莎白·毕肖普已逝世41年,她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谜。出身优渥却严重失爱;情史丰富,每一段都刻骨铭心;诗作甚少却获奖无数;身后多年,诗艺的精湛和审慎越发令人着迷。对这样一位诗人,你不能不有更多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