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扶贫干部被拘,法律理应“硬气”些
2020-01-13于平
于平
近日,云南富宁县一贫困户田某某多次辱骂扶贫干部,称其是“狗”,被警方行政拘留5日。原来,田某某向驻村工作队要5吨水泥修建猪圈和厕所,工作人员根据规定拨了3吨水泥,田某某还想再要2吨遭拒,产生不满。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干部辛辛苦苦为贫困户操劳,国家也确实是投入巨大,拿出真金白银来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没想到,云南这个贫困户不仅不满足,反而自恃“我穷我有理”,漫天要价。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张口就骂人,对扶贫干部极尽侮辱。他最终被拘留,可谓咎由自取。
在基层,个别贫困户缺乏积极的脱贫意愿,习惯于“等、靠、要”,并非个例。媒体也曾报道,在有些地方,贫困户听说有上面领导看望,就会把家里的值钱东西藏起来以示贫困,期望得到更多的照顾;还有些贫困户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进城找到了工作,可是才干了几天就嫌太累,撂挑子不干了。
面對这种恃贫而骄,一些地方采取的是一味容忍的态度。甚至,为让某些贫困户心满意足,出现了“溺爱包办”的现象。一些驻村扶贫工作人员对贫困户家中大小事情都一手操办,既要帮助农产品找销路、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资助生活物资,还要为孩子结婚、孩子就业、房子装修提供“一条龙”服务。这些工作中,固然有些是扶贫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但更多则不是他们的“分内之事”。
类似现象应引起警醒和反思。诚然,扶贫工作中,扶贫人员对贫困户应当有体恤之心,一心一意帮助他们办实事。然而,扶贫决不能什么事都大包大揽。对于贫困户合理的要求,要鼎力支持;对于不合理的诉求甚至是要挟,要敢于拒绝,决不能助长某些贫困户的不当要求。
实际上,这也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精准扶贫意味着,不能一味依赖输血,大水漫灌。扶贫资金来自国家,更严格地说是来自全社会每一个人,一分一厘都不易,理应用在刀刃上,杜绝任何浪费。钱花出去,就要有实效,有助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那种大包大揽、养懒汉式的扶贫,违背了扶贫的初衷,无论如何都不能得到理解和容忍。
也应看到,一些地方对于某些贫困户的懒汉思维,之所以会一味纵容袒护,除了思维的偏差之外,与相关制度的不尽完善也有莫大关系。面对贫困户的不合理诉求,要想扶贫人员和基层政府挺直腰板,当改变考核上的“一刀切”,充分考虑到基层的复杂状况。
同时,对于一些不能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好心办了坏事”的制度或政策,也要及时检讨和改进,防止有人钻空子。
扶贫干部被骂是狗,被骂者没有忍气吞声,警方没有熟视无睹,而是依法严办,无疑为当下的扶贫树立了一个范本。对于某些好逸恶劳、偷奸耍滑,乃至视法律为无物的贫困户,更多地方也应该拿出这样的“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