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对城市公园音景的偏好

2020-01-13欧阳翠玉龙春英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声景声级观测点

欧阳翠玉,龙春英

(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2.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330031)

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超过30%,这意味着超过4.1亿中国公民将成为需要特殊照顾的老年人[1]。老年人面临健康问题、社会孤立以及绿色空间娱乐需求日益增加的风险[2]。公园提供了各种有利于健康的好处,如压力管理、摆脱焦虑以及身体上恢复期的体验,这些被认为是老年人的健康益处[3]。而老年人是城市公园活动的主要群体,一个支持老年人的健康和独立的环境尤为重要[4]。老年人在日常基础上与绿地互动,可获得身心健康以及快乐和积极的社会交往[5]。

音景作为公园要素对人类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6]。音景,被定义为“一个人或人在语境中感知或体验或理解的声音环境”[7],植物音景空间,以植物营造为空间界定,以声音为主要元素,声音元素主要包括自然声音、人类活动声音和机械声音[8]。舒适良好的声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具有积极的作用,如在生理上具有保健功能,心理上可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而达到心理恢复[9-10]。美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国家公园管理局一直在开发有效管理国家公园的声音的方法、过程和技巧[11]。国内首次涉及到城市开放空间声景研究的是康健教授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声景”介绍了声景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和详述了城市、人、声音之间的关联,声音、听者和空间环境构成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景的三要素[12]。

图1 15个观测点

但是,音景对城市公园老年人参观体验的影响还未被充分体现,部分原因是缺乏对有效指标的共识[13],针对老年人的音景设计仍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研究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明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对城市公园音景元素偏好特征,基于老年人视角为城市公园音景设计提供一定依据,以适应未来老龄化的社会发展需求[14]。为未来老年人专类园植物音景设计提供参考。

图2 四大植物空间

1 调查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南昌人民公园位于南昌市政治、文化、经济集中的繁华地带,面积约32.6 hm2,是目前全市最大的综合型公园[15]。其中乔木195种,灌木8263株,绿化覆盖率81.18%。以15组典型植物音景空间(图1)为研究对象,15个观测点编号为S1~S15。根据植物围场类型,将植物空间划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垂直空间、封闭空间(图2)。

1.2 研究过程与方法

2018年4月天气晴朗微风时观测,用单反相机(佳能5dmark2)在人民公园内选取典型的植物空间拍照,以确定每个观测点声景元素在不同空间的差异性。同时对选取音景空间的周围植物与相应的音景元素,用Digital Sound Level Meter声压级现场测量,每天4个时间段进行测量(9∶00—9∶30、12∶00—12∶30、15∶00—15∶30、18∶00—18∶30),每个时间段进行3次测量,每次测量时间为10 min,间隔频率为30 s,记录声音的编码。

同时对人民公园内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50份,有效345份。每天8∶00—18∶00(共25 d),分别对老年人的个人信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来公园频率、游玩时间)和老年人的偏好(喜欢的景观空间类型、音景类型、音景元素,对公园植物音景空间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调查老年人喜欢的音景元素采用评分制,范围是0~5分,分值越高代表对这个声音元素越喜爱;老年人对人民公园的植物音景空间总体满意度采用在5点的线性范围内评分(1为非常不喜欢,2为不喜欢,3为一般,4为比较喜欢,5为非常喜欢)。

1.3 统计分析

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日均值,用Spearman分析方法分析老年人偏好与音景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所有统计分析均在SPSS 22.0和Microsoft Excel 2010中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老年人偏好与植物音景空间的变化分析

不同空间的声级变化(图3)受到植物群落的影响,声级的大小随老年人的活动发生变化。从横向分析:9∶00—9∶30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垂直空间所有观测点声级比封闭空间高;12∶00—12∶30时段声级在4个空间几乎达到最低;15∶00—15∶30时段4个空间的声级逐渐升高,主要是人们开始进园活动;直到18∶00—18∶30时段,声级还是在上升,人流量逐渐加大,但声级的大小没有9∶00—9∶30时段高。声级的大小变化反映了老年人对4个空间活动的偏好性,可以看出半开敞空间和垂直空间最受人们的喜爱。从纵向分析:在9∶00—9∶30时段,声级逐渐升高,S5位置LAeq等效声级达到最高,人们通常通过唱歌和跳舞来锻炼使LAeq值达到最高;其次S3的LAeq值比较高,因为位置为入口景观,声级大小与交通噪音和人类活动有关。在12∶00—12∶30时段,LAeq值S8位置达到最低,其次是S15、S4和S9位置,干扰因素较少。其他2个时段所有观测点的LAeq值逐渐上升,其中15∶00—15∶30时段,观测点S10的LAeq值达到最高,此时段廊亭区的人群较多,与周围人群活动所发出的唱歌和跳舞有关。在18∶00—18∶30时段以后,由于人们活动的变化,S9和S5的LAeq值变化最大,因观测点都为广场,是晚上跳舞和健身的最佳地点,人们活动影响因素最大。结果表明,老年人偏好性的地点为S4、S5、S3、S13、S15,都为半开敞空间和垂直空间。

图3 不同空间的声级变化

15个观测点不同时间段声级平均值(图4),早上9∶00—9∶30时段S5最高,其次是S3,说明这2个观测点受老年人活动影响最大,这2个观测点分别属于半开敞空间和垂直空间。正午12∶00—12∶30时段人群较少,声级受外界干扰因素也较小,此时段声音元素声级变化更精准,S13最低,为43~49 dB;其次S5、S6、S8、S15和S4为43~55 dB。结果表明除了观测点S8,正午时的观测点均属于半开敞和垂直空间。综上结果,半开敞和垂直空间正午音景空间声级较低。

2.2 植物音景元素与老年人偏好得分的关系

斯皮尔曼相关分析表明,老年人对音景偏好与性别和满意度无关,但与老年人年龄和来人民公园频率相关。老年人年龄越大,对自然声音的偏好性就越大。老年人年龄与谈话声呈正相关,但是与唱歌和跳舞呈负相关。自然音景偏好与老年人年龄、来人民公园频率呈正相关;非自然音景偏好与游客年龄和探视频率呈负相关(表1)。

表1 植物音景元素与老年人偏好得分的相关性

*:自然声音:V1为树叶沙沙声,V2为小鸟歌声,V3为水声,V4为昆虫声,V5为风雨声;人类活动声音:V6为谈话声,V7为儿童声,V8为唱歌声,V9为跳舞,V10为运动声;机械声音:V11为广播声,V12为建筑和交通噪音;*为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为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图4 15个观测点不同时段声级平均值

图5 声景元素偏好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图

图5清晰地展示了声景元素偏好与年龄之间的关系。3个年龄段老年人对大自然的声音得到了最高的偏爱,V2小鸟歌声得分最高(4.5),接着是V1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和V3潺潺的小溪,V4昆虫的叫声(3.5)和V5风雨声(2.5)。由于风雨使老年人活动受限,所以整体偏爱值都不高。其次是人类活动的声音,唱歌V8和跳舞V9的得分分别是3.3和3.2,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偏好值降低;接着儿童声音V7得分为3.0,随着年龄的变化,偏好值不断变化;谈话声V6得分是2.3,运动声随着年龄的增大,偏爱值降低。机械的声音得分最低,广播得分1.4,交通和建筑噪音得分0.5。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更加偏爱于自然类声音,自然类声音高于人类活动声音和机械声音。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2种声景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客观的测量结果表明,植物的声景在白天变化(图4)和老年人对植物音景偏好的相关性(表1)。主观评价上,植被结构影响自然声音[16-17],研究显示,对声音的主观评价会受到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行为和心理因素的影响[18-20]。在调查问卷过程中,由于对老年人的一些偏见,可能影响音景感知的准确性。在当前研究中,在测量过程中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使客观性最大化。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老年人对音景的感知情感以及最佳设计手法。

通过运用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绿化技术,设计植物音景时,经常会考虑到声音掩蔽、声音借用、声音强化、声音对比和声音期望等概念(图6)。S2和声音强化的例子(苏州博物馆),在面对景观石、跌水时也有不同的声效,形成一个暗示性的声音景观,并改善了景观的感觉。S10和声音对比的例子(浙江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被植物、水、岩石和建筑包围的空间的声音,都是中国古代园林中形成的声音对比的声音,形成了活跃的自然类声音。植物、水、昆虫和鸟类的声音通常用来声音掩盖,实验数据表明,乔木、灌木、低矮植被覆盖的空间(如S2、S6、S11、S12和苏州留园中部景观)可以显著降低环境噪声(声级比周围噪声值低1~2.5分贝)。利用地形的差异性,可以进行巧妙地声音借用(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东部景观)。例如,在穿过森林时,人们会听到“树叶沙沙作响,鸟儿啁啾”的声音,这也是人们期待的声景,因此,精心设计的音景应该与声效一致。在S6中面对雕塑时也有不同的期望,这些期望将引导人们创造不同的音景。

图6 植物音景设计方法

3.2 结论

1)通过SPSS变化分析老年人偏好与植物不同音景空间变化的关联,得出老年人对半开敞空间及垂直空间的偏好性较大,且正午时声音元素声级较低。图3体现出S4、S5、S3、S13、S15声级更大,而声级的大小均受老年人活动影响,所以老年人偏好的观测点为垂直空间及半开敞空间。

2)采用Spearman分析植物音景元素与老年人偏好得分的关系,得出自然音景偏好与老年人年龄、来人民公园频率呈正相关,而自然声音偏好得分最高。体现较为明显的是图5中鸟声得分最高,并随着老年人年龄增加,对自然类声音更加偏爱。

3.3 建议

老年人对音景的偏好,体现了老年人对植物音景空间的愉悦情感。本研究综合分析了老年人对植物音景空间偏好,进而提出未来老年人专类园中对植物音景设计规划。

1)创造自然音景多样性,加强老年人的愉悦感。研究表明,将大自然的声音引入可以创造一种自然感,例如,在公园入口处播放悦耳的昆虫录音。美国风景园林大师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John O.Simonds)也说过,设计师的设计其实质不是对场所、空间和设施的设计,他设计的应该是体验[21]。侧重于老年人对音景的主观体验,保护和增强审美愉悦及有意义的环境声音,并消除审美上的不愉快声音。

2)增加半开敞和垂直的植物音景空间。研究结果中,老年人更偏爱于半开敞和垂直的植物音景空间,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都受到老年人极大的热爱。老年人的活动空间更多,可以增加老年人交流与互动,幸福感与兴趣感大幅提高,对公园的满意度就会提升。相反,只有一两处空间受到老年人的偏爱,公园的利用率就会下降,老年人的愉悦感会降低。

3)设置专属老年人设施。分析表明,老年人更喜欢在公园中音景质量较好的空间锻炼,尤其是早上和夜晚,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设置专属老年人的设施,提高与自然之间的亲切感,增加老年人来公园的频率,从而为设计老年人专类园公园提供了新思路。

4)提供植物音景设计方法及理论依据。研究发现5种音景设计体验感知方法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相一致。根据老年人偏好,以自然类声音为主导音,对公园声音分别采取“正向”(在现状声环境中加入新的声要素)、“零向”(对声景按原状保留,不做任何改变)和“负向”(去除不协调、不希望听见的声音)设计与管理策略[22-24]。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愉悦的音景空间,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猜你喜欢

声景声级观测点
一种等效40 h声级的计算方法探讨
当代城市声景研究进展
扎龙湿地芦苇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研究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基于分析软件“CiteSpace”的声景研究英文文献知识图谱分析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沉降观测在信阳市中乐百花酒店B座沉降观测中的应用
火车站列车运行噪声测试与分析
AWA6228型声级计监测室内噪声的问题探讨
水泥企业运营水平评估体系观测点的构建与权重系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