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建模方法对链脲霉素诱导1型糖尿病成模率的影响
2020-01-13王乐旬吴惠娟张盛昔荣向路郭姣
王乐旬,吴惠娟,张盛昔,荣向路,郭姣
(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代谢病重点实验室/广东药科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分为1型(T1DM)和2型(T2DM)。T1DM作为目前高发的一种慢性胰岛素依赖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T淋巴细胞浸润胰腺,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进而使其丧失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1]。然而,临床上对T1DM的防治措施尚不完善,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建立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是一种从链霉菌中提取的抗生素,因其具有毒性低、用药量小、高特异性的破坏胰岛β细胞等优点,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用的诱发动物出现糖尿病的化学诱导剂[2]。STZ诱导糖尿病的发生及类型与鼠的种系、性别、用药剂量和次数有关[2]。经典的诱导T1DM方法是多次小剂量STZ注射,但用药剂量、是否饥饿、模型成功率以及小鼠死亡情况文献报道不一[3-5]。本研究采用多次腹腔注射STZ或先饥饿然后给予腹腔注射STZ诱导C57BL/6小鼠T1DM,以筛选模型成功率较高、小鼠死亡率较低的造模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8~10周的雄性C57BL/6小鼠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18-0002。小鼠饲养在广东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粤)2017-0125,室内温度25 ℃,相对湿度70%~90%,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和摄食。
1.2 试剂与仪器
分析纯的柠檬酸和柠檬酸钠购于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STZ购自美国Sigma公司;羊血清和DAB显色试剂盒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胰岛素一抗为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羊抗兔HRP标记的二抗为Thermo Scientific公司产品;ONETOUCH ultraeasy血糖仪及试纸购自美国Johnson & Johnson公司;BX51WI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Vectra显微镜分析软件为美国PE公司产品。
1.3 溶液的配制
柠檬酸盐缓冲液:称取柠檬酸2.1 g加双蒸水100 mL配成A液,柠檬酸钠2.94 g加双蒸水100 mL配成B液,将A、B液按1∶1(V∶V)混合,严格调节pH在4.2~4.5,用0.22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STZ溶液:称取STZ装于一干燥的灭菌管中,外用锡纸包好,用预冷的柠檬酸盐缓冲液溶解,配成质量浓度为10 mg/mL的溶液,现配现用,30 min内用完。
1.4 分组与建模
小鼠随机分对照组(7只)、实验组一(经典造模方法,12只)、实验组二(12只)以及实验组三(常用造模方法,11只)。实验组一[4-7]:未禁食,腹腔注射剂量为50 mg/kg的STZ,连续5 d;实验组二:不禁食,腹腔注射剂量为50 mg/kg的STZ,连续4 d,最后1天注射STZ的剂量加倍,为100 mg/kg;实验组三[3,8]:每天先禁食12 h,然后腹腔注射50 mg/kg的STZ,连续5 d。对照组注射与实验组等体积(5 mL/kg)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1.5 模型观察指标
注射STZ后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一般状况主要包括精神状态、毛发颜色、运动情况和垫料有无尿湿等,并及时更换尿湿的垫料;每天测量各组小鼠的体质量、摄食量和饮水量;最后1次注射后每周测量1次随机血糖,连续4周,随机血糖值≥15 mmol/L为建模成功[8-9]。比较各组的成模率和死亡率、成模小鼠的血糖值变化和体质量变化等。
1.6 免疫组织化学
实验结束后,脱臼处死小鼠,取胰腺组织,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切片。对胰腺石蜡切片进行烤片、脱蜡和脱水后,利用枸橼酸缓冲液加热进行抗原修复;正常羊血清工作液封闭,胰岛素一抗湿盒孵育过夜;PBS洗涤3次,每次5 min后,孵育生物素标记二抗;PBS洗涤3次,每次5 min;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后,苏木素复染,常规脱水,透明,干燥和封片;然后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并利用显微镜自带分析软件分析胰岛面积。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小鼠的一般情况
对各组小鼠日常活动状态观察发现,对照组小鼠毛发干净、顺、有光泽,精神状态良好,比较活泼,反应灵敏。各实验组均有不同程度地表现为活动少、精神萎靡、毛发欠光泽、易脱毛、反应迟钝等现象,这些情况又以实验组二的表现最为明显。
注射STZ第3天起饮水量和进食量开始增加。选择第4周对每天摄食和饮水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组的摄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一和三:P<0.05;实验组二:P<0.01),所有实验组的饮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从饮水量上看,实验组二的饮水量是最高的,远高于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三(P<0.01)。实验组从STZ注射后第3天起出现多尿现象,3个模型组的垫料明显比对照组垫料的湿度大。结果显示多饮多食症状明显。
2.2 不同建模方法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对照组的各小鼠体质量逐步增长;在STZ注射后第1周,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二的小鼠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从第2周开始有了显著差异(P<0.05),这种差异一直维持到第4周实验结束(P<0.01);而实验组一的小鼠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在第3周才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一直到实验结束(P<0.05);实验组三的体质量差异变化不大,见表1。从第2周开始,实验组一和二的体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实验组三的体质量下降趋势不明显。
ABCDABCD5.04.03.02.01.00.0摄食量/g饮水量/mL15.010.05.00.0******##**##**
A.对照组; B.实验组一; C.实验组二; D.实验组三。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实验组二比较:##P<0.01。
图1各组小鼠的摄食及饮水量
2.3 不同建模方法对小鼠随机血糖的变化
通过不同时间测得的随机血糖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一和二的随机血糖在注射STZ后的第1周就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血糖(P<0.05),这种升高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实验组一:P<0.05;实验组二:P<0.01)。而实验组三的血糖从第2周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周有升高趋势,这种趋势持续到实验结束(P<0.05)。另外,不同实验组间的血糖也有差异。实验组三的血糖从第2周开始显著低于实验组二的血糖(P<0.05),且这种趋势一直存在。见表2。
表1 各组小鼠建模后体质量
组别n1周2周3周4周对照组723.89±1.8124.97±1.8525.56±2.0125.81±2.20实验组一1223.13±1.3723.63±1.4722.60±2.39∗22.93±1.93∗实验组二1222.78±1.3523.03±1.44∗22.15±1.68∗∗22.28±1.92∗∗实验组三1122.52±1.5523.85±1.0623.26±1.3323.54±1.39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4 不同方法的建模成功率
根据随机血糖值超过15 mmol/L即确定为1型糖尿病,分析了每次测量的血糖结果,如表3所示。在这3种不同方式建模中,实验组二在第1周的时候成功率最高,为41.7%,且于第2周有11只小鼠的血糖超过15 mmol/L(成功率为91.7%),数量和血糖值均一直维持到实验结束。其次,实验组一小鼠的成模率在第3周才达到83.3%,第4周也并未增加。而实验组三的小鼠在第1和第2周时的成模率为36.4%,第3周和第4周分别比前2周增加了2只和3只小鼠,于第4周时成模率达到63.6%,在3种建模方式中成模率最低。
另外,在整个建模过程中,实验组二在第3周死亡1只小鼠,其余两组均未发生小鼠死亡的情况。
表2 各组小鼠建模后随机血糖值
c/(mmol·L-1)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实验组二比较:#P<0.05。
表3 各组小鼠成模率
Table3Modeling rate of mice in each group
%
2.5 模型鼠的胰腺改变
结果如图2所示,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胰岛普遍缩小(实验组一和二,P<0.01;实验组三,P<0.05);形态上胰岛细胞显著减少且排列不规则。
A.对照组; B.实验组一; C.实验组二; D.实验组三。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图2各组小鼠胰腺免疫组化
Figure2Immunohistochemistry of pancreas in mice of each group (200×,n=7)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T1DM作为青少年常见疾病类型,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昏迷和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等研究成为热点。为了克服现有模型的不足,构建简单易操作、重复性好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糖尿病模型主要有药物诱导模型、胰腺切除模型以及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等[7],STZ是最为常用的药物诱导剂。因STZ对胰岛β细胞具有高度特异的选择杀伤作用,故用STZ造模的成模率高,操作简便,且小剂量多次注射给药可引发T细胞介导的β细胞损伤,出现自身免疫系统紊乱[2]。这种损伤与人类T1DM发病机制相似,因此受到格外关注。STZ诱导糖尿病注射方法有多种,腹腔注射较尾静脉注射操作简单、准确快速,因此在本研究中,采取腹腔给药途径构建糖尿病模型。对于给药剂量,国内外的研究多采用30~60 mg/kg[3,10-12]。本研究中选择了50 mg/kg作为基础剂量进行注射,然后通过腹腔连续注射5 d,成功构建1型糖尿病模型。
对于血糖的检测和标准,研究报道也不一致。有研究检测空腹血糖,血糖值定为大于16.65 mmol/L[13]、15 mmol/L[8]或11.1 mmol/L[5,14]认为糖尿病模型构建成功。也有研究检测随机血糖,血糖值大于16.7 mmol/L[3,15]、15 mmol/L[9]、13.9 mmol/L[10]或11 mmol/L[16]作为模型成功的标准。本研究选择了操作较为简单的随机血糖检测,并且将模型构建标准定为血糖值大于15 mmol/L。随机血糖检测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不用对动物进行饥饿处理,减少对动物不必要的干预,符合动物的伦理要求。
对于血糖的检测时间,各报道并不一致。有些研究显示,在最后一次STZ注射后的3 d检测血糖高于标准之后就判定为模型构建成功[3,9,17-18];有些研究显示,在末次注射后的1周检测血糖值高于判定标准后认为模型构建成功[12-13,15]。考虑到STZ注射后3 d时间过短,胰岛β细胞的损伤需要一定的时间,正如一些研究中显示3 d时检测的血糖低于1周时的血糖[13],所以本研究选择从注射后1周开始测量血糖,将血糖值大于15 mmol/L定为模型构建成功。
有研究[8]显示,注射STZ前禁食与否对模型的成功构建有很大影响。如禁食可以增加建模的成功率。10~20 h建模成功率最高,禁食时间过短或过长,建模成功率均下降[3,12]。但另外一些研究表明,在注射STZ前不禁食也可达到较高的建模成功率[9-10,15]。本研究比较了禁食12 h与不禁食对造模成功率的影响。通过4周的观察和检测,发现禁食组的成模率(63.6%)低于未禁食组的成模率(83.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禁食导致血糖和胰岛素的分泌下降,进而引起胰腺β细胞对葡萄糖类似物STZ的摄入下降所致[2,12]。
另外,本研究也对比了未禁食时5 d连续基础剂量(50 mg/kg)注射和4 d基础剂量+1 d加大剂量(100 mg/kg)建模情况,发现最后1天STZ的剂量加倍后能够显著提升糖尿病模型的建模成功率(100%)。胰腺的免疫组化结果也提示,末次加大剂量后能够在前期损伤的基础进一步杀伤β细胞[2]。末次剂量加倍处理使血糖升高更快,水平也更高,和另外两组相比,血糖幅度变化小。小鼠的大体形态、饮食和饮水、血糖水平等更符合糖尿病的模型标准。在模型鼠的死亡方面,除了实验组二有1只死亡外,其余两组没有小鼠死亡。
综上,综合成模率和死亡率,腹腔注射STZ 4 d基础剂量(50 mg/kg)+1 d剂量加倍(100 mg/kg),无需禁食,建成的糖尿病模型较为稳定,成模率及成活率均较高,可作为1型糖尿病首选的建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