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纤维性左心室憩室1例
2020-01-13唐海霞钟文津刘丽莉
唐海霞, 林 凌, 钟文津,刘丽莉
(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超声科,海南 海口 570311)
患者女,49岁,因“胸闷、气短10余天”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无烟酒嗜好,否认相关家族病史。查体:心率75次/分,律齐,血压138/69 mmHg,心浊音界无扩大,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N-末端前脑钠肽(BNP)423 ng/L。心电图T波低平、倒置(Ⅰ、Ⅱ、V4~V6)。CT:左心室心尖部囊性回声并部分钙化,左心室及心包内见混合密度肿块(图1A),大小约34 mm×27 mm×31 mm。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心尖部见约45 mm×27 mm囊性回声,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光带分隔,运动欠佳,与左心室腔相通,通道宽约12 mm,长约11 mm,可见血流进出(图1B);超声诊断:左心室心尖部憩室(先天性)。DSA:左右冠状动脉未见异常,心尖结构异常。MRI:左心室心尖运动减弱,心尖部可见囊袋状突出约35 mm×25 mm×34 mm,边界尚清,连接部较宽约15 mm,可见血流进出囊腔,邻近可见团块状(约86.5 mm×37.8 mm)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图1C);诊断:左心室心尖部异常改变,心尖部憩室形成或心脏破裂伴假性室壁瘤形成(倾向于前者),左心室心尖部异常信号可能为脂肪堆积。行左心室憩室切除术及左心室成形术,术中于左心室心尖处见囊肿,其外层为大量脂肪组织层,内层为纤维组织层,囊腔约50 mm×50 mm ×60 mm,腔内可见直径15 mm的内孔与左心室真腔相通。病理诊断:左心室纤维性憩室(图1D)。
讨论 心脏憩室是先天性局部心肌组织数量减少或缺失(或纤维组织占优),局部心肌薄弱部分在心室腔压力作用下异常膨出而形成,是较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可发生于心脏各个腔室,以左心室多见。心脏憩室分为纤维性和肌性,纤维性较少见,无收缩运动,易破裂;肌性憩室多位于心尖部,有收缩运动。本例憩室位于左心室心尖部,外层为大量脂肪层,内层为纤维组织层,囊腔内有内孔与左心室真腔相通,囊腔因血流进入而扩大、随血流流出而缩小,囊壁本身未见明显运动,符合纤维性憩室特点。超声心动图较难观察左心室顶点,憩室可能与标准视图不符而易致漏诊;依序显示左心室短轴切面,并联合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有助于诊断。心脏憩室罕见,需结合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