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兽医日常工作给奶牛带来的应激影响及缓解措施

2020-01-13

中国奶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圈舍奶牛兽医

(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

应激一词最早由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e提出,指动物在外界和内在环境中,一些具有损伤性的生物、物理、化学以及特种心理上的强烈刺激(应激因素)作用于机体后,随即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的总和[1]。应激是动物的自我保护反应,对维持机体稳定有一定益处,但过强或长期的应激会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产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动物福利的愈加重视,应激对奶牛养殖的影响得到广泛的关注。减少应激对提高牧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2]。目前对奶牛应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应激[3]、氧化应激[4~6]和运输应激[7,8]上,并发现应激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9]、乳腺功能[10]、繁殖[11]、免疫力[12]和福利[13]等多个方面,而兽医作为与奶牛密切接触的一线工作者,其行为难以避免地会对奶牛带来或多或少的应激,但目前缺少系统的归纳和介绍。因此本文将重点总结兽医日常工作中对奶牛带来的应激影响,并提出了减少和避免应激的建议措施,以期保障动物福利,提升生产价值。

1 应激对奶牛的危害

动物应激反应的发生过程十分复杂,在此状态下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几乎动员了所有的器官和组织以应对刺激源。应激对奶牛的危害主要包括机体本身和生产性能两方面:一方面会给奶牛带来精神压力和疼痛,引起生理机能亢进或降低;加快心跳,加强收缩力,引发低血氮和高血钾,加重心血管负担;造成消化道持续性缺血,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过多,肠道菌群紊乱,最终导致消化功能障碍;使奶牛需氧量增加,呼吸加快,增加呼吸道、肺部感染风险;使免疫器官萎缩,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严重降低免疫力和抵抗力,诱发各类疾病,甚至使奶牛死亡。同时应激会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首先应激会造成奶牛采食量下降甚至停止采食[14],致能量摄入不足且消耗加剧;由于雌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的减少,造成泌乳持续力的下降[15];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抑制催乳素功能,从而降低泌乳量并造成乳汁蓄积,同时增强甲状旁腺激素动员骨钙的能力,造成乳汁钙离子升高,易发生酒精阳性乳[16]。此外易使乳腺毛细血管收缩破裂,造成血乳,影响乳成分和牛奶品质;同时可造成精子活力和受胎率下降,导致流产等繁殖障碍疾病风险增加,降低牛群整体的繁殖性能,增加群发性疾病的风险,为健康管理带来负担。

2 兽医日常工作给奶牛带来的应激影响

致力于减少或避免动物的应激是兽医的本职工作之一。执业兽医需同时具备以下的专业技术:①照料动物;②将动物行为作为诊断症状;③为动物饲养方法提供建议;④处理动物行为方面的问题及对动物福利进行评估[17]。奶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而兽医的日常工作通常会与奶牛密切交互,了解此过程中可能给奶牛带来的应激,有利于维持工作需要和动物安定的平衡,将应激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2.1 兽医免疫工作给奶牛带来的应激

接种疫苗是预防群发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奶牛养殖中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疫苗、布病疫苗等易引起应激等反应。当注射疫苗后,奶牛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将释放出一系列细胞因子,不仅参与免疫防御,且能通过对靶组织的直接作用或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来调节动物体内养分的代谢,从支持生长发育转向为支持与免疫系统活化有关的过程,可能会引发免疫应激[18]。易正戟[19]研究认为当动物经受免疫应激时,采食量下降,同时日粮中的营养物质由沉积于骨骼肌转向于参与代谢反应以维持免疫系统的功能,因而增加了体内脂肪和肌肉蛋白质的降解,最终抑制了动物生长,降低了饲料利用效率,因此在注射口蹄疫等全群免疫疫苗后,往往会发生产量明显降低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奶牛的个体差异和疫苗副作用等原因,注射疫苗后个别牛只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20],有研究报道对556头秦川牛用口蹄疫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后,有3.96%的牛只发生免疫应激反应,应激牛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不振、乏力、体温升高[21]。

2.2 兽医诊疗工作给奶牛带来的应激

兽医接触的主要对象为患病动物,在疾病状态下,动物虚弱敏感,应激反应会给自身带来更大的伤害,加重病情。在诊疗患病奶牛时,对奶牛的接近和隔离是造成应激的主要原因。奶牛喜静恶扰,突然和快速地接近会对奶牛造成惊吓,刺激其交感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引发后续一系列应激反应,且在同一圈舍内,对一头奶牛采取处理也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奶牛。有证据显示,当一头惊慌的奶牛排便或排尿时,其他牛只可能开始做同样的事,引起整个圈舍牛只的躺卧率下降。患病奶牛往往需转移圈舍进行隔离,但养殖动物往往苦于适应环境的改变并试图用各种方法应对[17],当进入新的圈舍后,奶牛需花费大量时间适应并建立新的社交关系[22,23],从而进一步引发应激。此外,使用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物,其本身的副作用也会对奶牛带来潜在的应激。

2.3 兽医驱赶工作给奶牛带来的应激

驱赶牛只是牧场兽医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内容,也是最易造成奶牛应激的环节之一,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易引起应激:①驱赶牛至挤奶厅。在赶牛挤奶时,特别是并列式和鱼骨式奶厅,由于通道狭窄,易造成牛只拥挤,若暴力驱使,不仅影响泌乳产量,还会增加乳腺疾病发生的几率[24]。②驱赶牛至颈夹。在进行产后监控和牛只治疗等工作时,大多会赶牛只至颈夹使其强制站立,然而强迫上夹和长时间的锁牛,会导致奶牛惊恐和躺卧、反刍不足,甚至摔倒卡住,造成严重应激。③驱使牛站立。奶牛对危险和陌生人临近的躲避反应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由于社会性行为的不同,有的奶牛宁肯卧倒而拒绝站起,但这会与疾病混淆,易造成误判和强驱[17],从而造成奶牛严重应激。④驱赶过程中的噪音。奶牛对声音较敏感,据报道110~115dB的噪音会使奶牛产量下降30%以上[25],而赶牛过程中的吆喝声、敲击声,以及颈夹对声音的放大作用都会使奶牛产生噪音应激。

2.4 兽医检查工作给奶牛带来的应激

在检查牛只健康情况的工作中,也可能会对奶牛产生应激,可主要概括为时间和场地的不合理。对圈舍积极的巡查固然能更多地发现问题,但太过频繁出入牛舍也会造成刺激信号的放大;在奶牛采食或休息时开展检查工作,会打断牛只当前的活动,增加牛群的不稳定性;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束缚奶牛太久,而束缚应激已是应激研究中常用的模型之一[26],并被证明可引发动物的抑郁症行为[27]。另一方面,检查牛只时选取的场地不合理。部分牧场处于方便的考虑,安排兽医在挤奶时对牛只进行检查从而造成了奶牛应激,但早在1987年Kilgour即指出任何使奶牛不适的兽医工作都不应该在挤奶过程中实施,并建议在一个单独的圈舍中开展[28]。

3 对兽医工作引起奶牛应激的缓解措施

由于兽医工作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对奶牛造成应激也是不可避免的,生产中几乎不可能做到完全规避应激,但兽医工作者也应在保证日常工作合格完成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应激的产生,保障奶牛生产潜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以下介绍几点可以缓解兽医工作中应激的原则和措施:①以牛为本,充分了解奶牛的行为特征和需求。奶牛作为生产的主体,任何工作均需紧密围绕其进行,应站在牛只角度,遵照并配合其天性开展兽医工作。研究已证明,应用奶牛信号学能够提高牧场的管理水平[29,30],同样也适用于减少应激的需要,相反,若对奶牛个体或社会性行为产生误解,则会加剧应激。②重视奶牛舒适度。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奶牛的舒适度,良好的舒适度是奶牛福利和增加生产效益的保障,在舒适的生活条件下,奶牛自由放松,应激压力能得到缓解。③重视奶牛的习惯化。研究早已表明奶牛具有稳定的生物节律[31]和良好的学习能力[28],能够较快适应和习惯某种行为,如挤奶的固定时间和泌乳的条件反射,因此一方面应尽可能避免干扰奶牛的日常习惯,另一方面应尤其注意增加从犊牛初生至初次泌乳全时段的牛与工作人员的无应激接触,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习惯。④注意细节,保持耐心。奶牛出现应激经常由不易观察的细节引起,需仔细观察,同时对待奶牛应保持温和轻缓,切忌粗暴。⑤注重奶牛的特殊时期。围产期、转群适应期和初次泌乳期等都是应激的高发期,兽医工作者应注意与其他部门协商配合,尽可能维持牛群的稳定。⑥尝试新设备的应用和建立应激监测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计步器、电子项圈和监控设备等已广泛应用于牧场中,为远程监控牛群提供了便利,也减少了对奶牛的打扰,也可基于此尝试筛选奶牛应激的指示因子,建立监测预警体系。⑦预知应激并实施安抚措施。应激有时无可避免,但应预测应激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利用食物或休息安抚应激奶牛,如在犊牛去角后给予饲喂牛奶等。

4 总结

一位优秀的兽医工作者,其素质应包括:在工作中能避免引起动物的恐慌,在接近动物时是安静的,并能事先预料和有采取防应措施的能力。虽然奶牛兽医的工作总与应激相伴而行,但也应将其发生概率和危害降至最低,共同保障动物福利和生产性能。

猜你喜欢

圈舍奶牛兽医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兽医改行搞发明
奶牛吃草
兽医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