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思邈中医育儿心理思想探赜❋

2020-01-13孔军辉张其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孙思邈千金身心

张 靖,罗 浩,孔军辉,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中国医学信史中,孙思邈堪为良医楷模,其所著“《千金方》理论与方法并存,验方与经方兼备,汤药与丸散共用,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又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临床经典。[1]”“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他(孙思邈)是第一位系统应用心理疗法的医家。[2]”孙思邈重视婴童健康,《千金方》“先妇人、小儿,而后丈夫、耆老“,以此为“崇本之义也”,强调“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3],故其儿科心理思想有较大发掘价值。

1 重少小、博养小的行医心理思想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五·少小婴孺方》开篇分析唐代及唐以前医者对儿科的两大心态:一是救疗不容易,即“医士欲留心救疗,立功瘥难”。二是医生不愿意,即“医者操行英雄,讵肯瞻视”,或“(徐氏)位望隆重,何暇留心于少小”?此两大心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小儿气势微弱”“乳气腥臊”等自身特征使儿科疾病救治不易,立功较难,医者不愿留意;另一方面“六岁以下,经所不载,所以乳下婴儿有病难治者,皆为无所承据也”,儿科知识传承少,使“乳下婴儿有病难治”[3]。两大原因造成两大心态,两大心态加深两大原因,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所救之根本性“病证”是“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其目标是“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3]11。孙思邈也对前述儿科医者心态进行了三大“对治”:确立少小之重。孙思邈认为:“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大。《诗》有厥初生民,《传》曰声子生隐公,此之一义,即是从微至著,自少及长,人情共见,不待经史”。重视“小”“微”“初“,且此种重视在其儿科心理的具体论述中仍可窥见。博撰养小之术。孙思邈“今博采诸家及自经用有效者,以为此篇。凡百居家,皆宜达兹。又曰:小儿病与大人不殊,惟用药有多少为异。”。广博搜集各家的、自己用过且有效的“养小之术”,供人学习、借鉴,明言少小之同。孙思邈认为“小儿病与大人不殊,惟用药有多少为异”,强调小儿与大人的共性,让学有头绪。

2 节情欲、慎合会的优生心理思想

著《备急千金要方》30年后,孙思邈“更撰《方翼》三十卷,共成一家之学”,认为两书所载“可以济物摄生,可以穷微尽性”“贻厥子孙,永为家训”。《千金翼方·卷第十二·养性》中孙思邈谈及疾病、个性与时间的关系,蕴含有优生有关的心理思想内容。如“不痴必狂者是大劳之子”“意多恐悸者是日出之子”“好为盗贼贪欲者是禺中之子”“好诈反妄者是晡时之子”“夜半合阴阳生子上寿,贤明。夜半后合会生子中寿,聪明智惠。鸡鸣合会生子下寿,克父母。此乃天地之常理也”[3]722。尽管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这些论述的“科学“价值未必大,但若将思维回到孙思邈时代,以“同情之理解”去分析又能有所启迪。

之所以能将受孕时间与后来疾病或性情联系,主要因为有两点理论支撑:一是“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应;二是孙思邈重视“初”“微”“小”,即最开始的那个“初”决定和影响着后面的结果。于是,“大劳”仍交合者往往“不痴必狂”,其子肖父母而痴狂,“禺中”丽阳当空时交合者多半“好为盗贼贪欲”,其子肖父母而贪欲,在逻辑上就通顺了。据此,从孙思邈的这些论断中至少可发掘两点心理学思想:心理能通过遗传禀受,且受到天地时空因素的影响;有“子”之“初”的时间点上,父母身心状况会影响到子代的心身健康。且慎房室,“非苟欲强身力,幸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的思想,也是孙思邈中医思想的核心要旨之一,与现代医学和优生学观点相一致[4]。

3 观美贤、和身心的胎教心理思想

孙思邈重视产育健康,认为心理是女性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产育者,妇人性命之长务”“夫婚姻养育者,人伦之本,王化之基”“女人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著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瘥”[3]32。对古代女性产育乃“性命之长务”,而产育关联儿科。因此,发掘孙思邈有关产育的心理思想对儿科的胎教心理思想有借鉴价值。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妇人方上-养胎》说:“妊娠三月,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欲得见贤人君子盛德大师,观礼乐钟鼓俎豆,军旅陈设,焚烧名香,口诵诗书,古今箴诫,居处简静,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慧,无疾,斯盖文王胎教者也。[3]36”即孕妇要注意情绪、志趣、品德、学识、审美、言行等方面的修养。这些修养重视“初”,即妊娠之初(三月),生命萌生之始,就观看亲近美好、贤德。这些修养强调身心一体,如“不正不坐”所要求的既是身也是心。孙思邈从身心一体立论,重视胎孕之初的胎教心理思想,与今日中医学所倡导“因质制宜”的儿童保育思想主张也是一致的[5]。

4 一身心、和视之的发育心理思想

孙思邈认为,小儿变蒸“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即血脉脏腑的改变会表现为儿童心理、情态的变化。这些思想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五·少小婴孺方》中通过完善隋·巢元方“变蒸”说而多有论述:“凡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应和人;百日任脉成,能自反复;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膑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又说“至六十四日再变,再变且蒸,其状卧端正也”“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能咳笑也”“至一百六十日五日五变,以成机关也”“至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以和五机成也”“至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以知学语矣”“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以亭亭然也”[3]87-88等。《备急千金方》的这些记载一方面为观察儿童身心发育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正确医治小儿疾病提供参照,这是孙思邈更看重的。如“变蒸之时,不欲惊动,勿令旁多人”“又初变之时,或热甚者,违日数不歇,审计变蒸之日,当其时有热微惊,慎不可治及灸刺,但和视之”。

孙思邈论述小儿身心发育始终在身心一体观下展开,如变蒸“其轻者体热而微惊”“其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均包括身心两面。对生长发育的变化是包容、审慎的,如“但和视之”“当其变之日,慎不可妄治之,则加其疾”“此乃为他病,可作余治”等。总之,既重视身体发育,又关注心智发展,既对“问题”包容而不急干预,又对“障碍”审慎而及时辨治。“形神合一”观是中医心理学乃至中医学的奠基性观念之一[6],孙思邈身心合一观的儿童发育心理思想对当下仍有借鉴价值。

5 慎喜怒、尚中和的养育心理思想

《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卷》记载了很多育儿内容,总结其中与心理有关的内容主要可分两大方面:一是基于小儿喂养提出的心理思想。孙思邈在小儿养育中尚“和”、尚“中”,如“养小儿常慎惊,勿令闻大声,抱持之间,当安徐勿令惊怖。又天雷时,当塞其耳,但作余细声以乱之也”“凡养小儿,皆微惊以长血脉,但不欲大惊”“若十许日儿怒啼,似衣中有刺者,此或脐燥,还刺其腹,当解之易衣更裹”等[3] 89-90。即“抱持”“细声”喂养,在“微惊”与“勿令怖”间谨慎把握;注意观察小儿“怒啼”等情绪及时应对。又如“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之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凡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血气所生。其乳儿者,皆宜慎于喜怒”“母怒以乳儿,令善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癫狂”“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至疾病”“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能惊小儿致病。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当将儿避之,勿令见”[3]92、97等。孙思邈认为乳母情绪与小儿疾病有关,如愤怒哺乳,小儿“喜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癫狂”。故母亲要“慎于喜怒”,养育要“慎之慎之”,对小儿成长有利则“将儿于日中嬉戏”,会令小儿惊恐则“将小儿避之”。二是基于小儿教养提出的心理思想。孙思邈关于小儿教养的论述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均有表述但略有差异。如《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均说:“儿三岁以上,十岁以下,观其性气高下,即可知其夭寿,儿小时识悟通敏过人者,多夭,则项橐颜回之流是也。小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则杨修孔融之徒是也。”《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小儿杂志法第二》中说:“中庸养子:十岁以下,依礼小学,而不得苦精功程,必令儿失心惊惧;及不得苦行杖罚,亦令儿得癫痫,此事大可伤怛;但不得大散大漫,令其志荡;亦不得称赞聪明;尤不得诽毁小儿。十一以上,得渐加严教。此养子之大经也。不依此法,令儿损伤,父母之杀儿也,不得怨天尤人。[3]711”即孙思邈认为,小儿教养是父母不可推诿的责任,不得怨天尤人。小儿过于聪慧细腻、思虑太多则不利于健康,混沌迟钝一点反而有利于健康,小儿10岁以下应以宽、中庸为主,11岁以上可逐渐严格要求。

6 结语

《千金方》主体上仍是一部集大成之方书,有论有方且方多于论。在对中医儿科心理这一特定主题进行发掘时,主要留意其中医论内容,这是考虑到有文本可据,避免分析引申时的“过度解释”。至于《千金方》里大量关涉小儿神志的方药内容,如“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辟恶气,除小儿百病也”“以甘草如手中指一节许,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连吮汁,计得一蚬壳入腹止,儿当快吐,吐去心胸中恶汁也……如得吐去恶汁,令儿心神智能无病也”等,则有待贤达另从医药专业角度探讨。

就本文发掘所及,总结孙思邈中医儿科心理思想,可概括出三大核心特征。一是重视“初”“微”“小”,重视生命和事物的刚萌生、尚微细之时之处;二是在身心合一观下展开其思想,所有与心理相关的论述均建立在身心合一、形神一体的基础上;第三是崇尚“中和”,如胎教时“和情性,节嗜欲”的观点,对变蒸“但和视之”的态度,教养上既“不得苦精功程”又“不得大散大漫”,既“不得称赞聪明”又“不得诽毁小儿”的立场等,均是尚“中和”的体现。

猜你喜欢

孙思邈千金身心
虎家“四千金”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孙思邈巧用大蒜治痢疾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给身心降个温
药王孙思邈
千金醉琴
药王孙思邈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