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医霍尔麦疗法刍议

2020-01-13刘建伟陈丽莎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3期
关键词:药包酥油外治法

刘建伟,陈丽莎,游 惠,张 勇,甘 露,汪 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藏医学是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结晶,也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独具鲜明民族特色的精品之一,在漫长的临床经验积累和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深受藏传佛教、藏族天文历算、独特的自然地理及借鉴其他医学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藏民族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和诊疗风格,同时也体现了高原藏区独特的临床外治法及内服用药特色,目前临床重视运用多种外治法是藏医学的显著特征之一[1]。藏医霍尔麦疗法采用陈酥油煎煮药包(藏茴香、肉豆蔻、沉香等粉末),待药包温度适宜后,在人体特定腧穴上进行按压熨烫,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本法结合了药物的功效、腧穴的作用及油温的刺激等治疗作用,是热敷型外治法之一,属于藏医火灸法的范畴[2]。“食、行、药、外治”是藏医治疗疾病采用的4种方法。其中外治法操作过程简单,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广泛,被广大患者所接受[3]。笔者在援藏期间有幸接触到藏医霍尔麦疗法,现将学习本疗法的体会总结如下。

1 藏医霍尔麦疗法的治法归属及其发展

藏医霍尔麦疗法在不同藏区具有不同的音译,如“霍尔梅疗法”“霍尔美疗法”“霍尔脉疗法”等,该疗法在古代称为熨烫法。本疗法最早记载于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书中最早记载了该疗法使用的药物组成、治疗适应病证、不同病证的选穴规律、穴位的定位方法、基本的操作流程、必要的施术前后调护,且书中列有专章详细记载了18种藏医外治疗法。其中外敷疗法是藏医外治法中具有丰富治疗措施的实践部分,又分为寒敷疗法(11种)和热敷疗法(19种)。热敷疗法是藏医常用的传统外治法之一,霍尔麦疗法是藏医临床运用较多的热敷疗法之一[4]。由于藏医霍尔麦疗法操作简便,疗效肯定,被历代藏医学家所重视,且临床实践广泛,故该疗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流程和治疗病种日益完善。《帝玛尔医著集》一书对本疗法进行了详细论述,至今仍是该疗法的实践规范[5]。

2 藏医霍尔麦疗法的具体操作流程

2.1 施术前准备 ①医疗器具:酒精灯、陈酥油、药物粉末、专用钳子、酥油煮锅、纱布、治疗床、纸巾等;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再次明确诊断,并确定取穴;③根据临床诊断,确定主药和辅药的配制,并用纱布包好药物粉末备用(2个药包)。

2.2 施术取穴 藏医霍尔麦疗法的取穴方法在《四部医典》中均有详细的记载[6],常用的头部穴位有5个,背部穴位有2个,头部:措桑(囟会)、聚驺(百会)、达比布曲(双风池)、达果(风府);背部:隆桑(大椎)、扫桑(灵台)。其他常用穴位:第1椎穴、第6椎穴、第7椎穴、膻中、囟门、后囟、涌泉及阿是穴(疼痛处)等[6]。

2.3 施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如下:①点燃酒精灯,将陈酥油倒入煮锅,用文火在酒精灯上把酥油融化并煮沸;②将准备好的药物粉末布包放入煮沸的酥油中煎煮,2个药包交替使用;③用专用镊子把煮好的药包取出,并在医师手腕内侧皮肤处试温,当温度合适(37~40℃)时热敷于患者治疗穴位,每个穴位反复热敷4~5次,以皮肤潮红为度;④施术完毕后,用纸巾擦拭治疗部位,并协助患者整理衣物;⑤最后熄灭酒精灯,处置冷却的酥油和药包,并整理操作台[7]。

2.4 施术的功效与临床应用现状 霍尔麦疗法在施术时选用藏茴香、肉豆蔻、沉香等主药和辅药粉末进行组合,同时采用陈酥油进行高温煎煮,待药包温度适宜后敷于腧穴进行治疗,可见该疗法同时结合了药物的功效、腧穴的作用及酥油的高温刺激等治疗作用。藏茴香性温、味辛,归肾、胃经,具有辛香醒脾、温补脾胃、祛风理气的功效;肉豆蔻性温、味辛,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的功效;沉香性微温、味苦辛,归脾、胃、肾经,具有纳气平喘、行气止痛、温中降逆的功效[8]。诸药合用,共奏镇静安神、行气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9]。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小茴香含有挥发油、甾醇及糖苷、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增加胃肠蠕动的作用[10];肉豆蔻含有挥发油和木脂素等有效成分,有抗抑郁的作用[11]。该疗法将药物粉末通过陈酥油加热后缓慢降温,在人体特定腧穴上进行热熨,能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祛除风寒、痰湿、瘀血和气滞等致病因素,以达镇静安神、行气止痛的治疗作用。该疗法能通过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调动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蠕动[8],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心脑系统疾病,如眩晕、头痛、失眠、神经官能症、健忘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病、心脏病等;其次为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如腰肌劳损、肩周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相关疾病[7]。

2.5 施术注意与调摄事项 ①施术前应充分与患者沟通,交代详细的操作过程,避免患者看到油煎药包时产生恐惧;②施术时需在医师手腕内侧皮肤试温,以控制好药包的温度,避免高温烫伤施术部位;③施术手法应灵活多变,并注意手法力度,可配合点、按、揉、搓、振、分筋理肉等手法,以调高临床疗效;④施术后嘱患者避风寒、畅情志、慎起居、调饮食等[7]。

3 小结

霍尔麦疗法是具有临床特色的藏医外治法之一,该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及油敷局部热刺激的作用,通过在人体特定腧穴进行熨烫的治疗作用,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祛除风寒、痰湿、瘀血、气滞等致病因素,达到镇静安神、行气止痛、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该疗法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应用广泛,患者接受度高。目前,该疗法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以下问题:①应用的油剂类型不统一,有的医院使用芝麻油,有的医院使用陈酥油,据藏医经典著作记载,油剂使用陈酥油符合藏医理论;②应用的药物粉末种类和剂量不统一,有的医院以藏茴香和肉豆蔻为主,有的医院在藏茴香和肉豆蔻的基础上加入沉香等药物,且药物粉末的剂量存在差异;③临床应用的频率和疗程不统一,有的医院每日治疗1次,有的医院每日治疗2次,治疗的疗程存在差异;④临床应用治疗的病种范围相对狭窄,不利于该疗法的临床推广。故应进一步挖掘其临床特色和拓展治疗疾病的种类,并制定具有统一标准的临床操作规范,以明确油剂、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用,以及规定治疗频率和疗程,方便临床进一步推广该疗法。

猜你喜欢

药包酥油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酪蛋白对搅打酥油品质特性的研究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柱状药包爆破漏斗效率函数及其等效爆破作用
轴向分布式药包激发地震波场模型*
STUDY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OF TIBRTAN DISH NAMES IN KHAMPA
黑牦牛
插 秧(外一首)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