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管支气管骨化症的临床诊治进展

2020-01-13柳广南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管腔软骨气管

陈 婷 柳广南

(1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广西 钦州 535000;2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广西 南宁 530007)

气管支气管骨化症(tracheobronchial ossification,TBPO或TO)是一种罕见的气管的良性病变,主要以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下多发性骨和(或)软骨组织结节样增生并突出于管腔为特征[1],可能会引起气道狭窄甚至急性呼吸衰竭[2]。TBPO无症状或症状无特异性,常常引起患者及临床医师的忽视,导致漏诊误诊。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TBPO的临床诊疗做一综述。

1 流行病学

在1857年国外学者Wilks第一次详细描述1例38岁患肺结核的TBPO患者特点。从此世界各地不断有病例报道。确切的发病率仍未统计出来,发病率被估计万分之0.01~4.2[3]。性别上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诊断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并逐渐发现有儿童和婴幼儿发病的报道。随着临床医师、放射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平均年龄会有所提前。

2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慢性感染、炎症,先天素质,变性过程、化学物质或机械刺激、退行性变性、代谢疾病,淀粉样变、矽肺等因素都有可能促进TBPO发生发展。结节的来源存在多种假说。占一定优势的有:①赵月等[4]于提出软骨外生瘤假说。正常软骨外生的软骨瘤和软骨外生骨疣逐渐骨化形成。他发现软骨和骨结节与它们所发生气管环的软骨膜是相连的。②郭明学等[5]提出的转化假说。慢性刺激使黏膜下的结缔组织化生为软骨或骨。③王苹等[6]则认为是气管软骨膜长期受刺激的结果。不认同黏膜下结缔组织化生假说。他考虑TBPO只出现在有软骨膜的部位,气管的膜部则不受累。软骨或骨结节都与相应的软骨环相连。而且尸检也发现TBPO患者的气管壁很硬,固定。但事实上声门、气管膜部是可以受累的。Nielsen等[7]最近对20例病例进行了病理学研究。支持Virchow假定,这可以解释病变严重时会导致气管的后膜声门受累。另外,骨形成蛋白2可能在结节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协同促进了黏膜下结节的生长[8]。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在TBPO患者也十分常见。推测原发性黏膜鳞状上皮化生也可能参与到TBPO的发病或是它一个步骤[9]。

3 临床表现

TBPO大多数有可能是无症状的,或者症状无特异性。随着气管镜和CT技术的应用,TBPO不断的走入医师的视野中。症状的轻重与不仅与气道阻塞的程度有关,还与结节的所在位置有关。TBPO可出现慢性刺激性干咳,咳痰、咯血丝痰,活动后气促,喘息、胸痛,声嘶,咽部不适等症状。累及声门和接近声门下,易出现声嘶,咽部不适,甚至急性呼吸衰竭[10-11]。发生在支气管管口者,导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4 相关的辅助检查

①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有症状的TBPO梗阻的严重程度,和梗阻的类型。阻塞通气功能和固定上气道阻塞模式可在TBPO患者中观察到。流量环路有助于病情的进展和随访。国内学者提出肺功能正常TBPO患者气道阻力增加,有可能是较为敏感的指标。②影像学:胸片对TBPO诊断价值不大,但可对并发症的改变有所发现,如合并感染、肺不张。胸CT是TBPO重要的非侵入性诊断手段。CT扫描可见特征性的改变:气管支气管前壁和侧壁黏膜下钙化状结节,突向管腔,气管壁不规则增厚,严重时导致管腔狭窄。膜部很少累及。虽然病变可发展到喉部到周边的支气管,但大多数患者病变位于在气管的下2/3和主支气管可见。另外,三维仿真支气管镜[11]和多维重建技术,被认为是诊断TBPO极好的影像模式CT扫描时,如果扫描层厚较厚,TBPO病变局限,结节较小,或软骨结节骨化程度不高,也不一定能发现气管壁的特征性改变。胸部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也可以显示气管和支气管的弥漫性增厚,具有中等信号强度,以及点状低信号强度,但临床上应用较少。③气管镜虽然胸CT能TBPO做出初步的诊断,但不能了解病变范围,及活检取病理明确诊断。因此气管镜检查不可取代。镜下TBPO特征性表现具有诊断意义,直视下气管、支气管前壁、侧壁管壁多发结节,直径1~5 mm,最大可达10 mm,突出管腔,可散发或融合成片,呈卵石状或钟乳石样改变,严重也可累及膜部和声门。国外文献报道15%TO患者严重者也可累及气管膜部,结节坚硬,有时获取标本困难,须要使用鳄鱼钳或反复多次咬检。2004年,Dutau等根据内镜下病损的程度,将该病按严重程度分为3级,A:分散的结节(少量的结节,结节间较大的区域为正常黏膜)。B:弥漫的结节(很多结节已经影响了整个黏膜,没有正常的黏膜组织)。C:损害融合成片。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分类方法不能体现疾病的严重程度,仅局限于评估大气道较合适。④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病理见黏膜下软骨或成熟骨组织可确诊,偶尔还可以见钙盐沉积,骨髓组织。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鳞状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角化常见。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活检病理确诊,这是诊断TBPO的金标准。但经常因为结节硬,活检困难取不到组织或活检不够深仅取到黏膜组织,而且TBPO良性缓慢进展,部分学者认为不一定获取病理才诊断,凭纤支镜和胸CT典型的结果也可作出临床诊断。但也有学者坚持诊断需病理检查。主要考虑鉴别诊断和介入治疗。TBPO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①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镜下也可表现为气管壁单个或多发的鹅卵石样结节突出管腔,导致气道狭窄,与TBPO不同,它常累及气管膜部,最特征性的还是病理活检组织刚果红染色阳性。②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镜下软骨环常不清楚或不完整,呼气时膜部可向腔内突出,喉部、耳廓。鼻骨等多处软骨受累是它主要的鉴别点。③气管支气管结核:在气管镜下可有管腔不规则增厚,结节样突起,管腔扭曲变形甚至僵直;但影像学可有肺结核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痰检抗酸杆菌阳性、病理见干酪样坏死可确诊。PPD实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可协助鉴别。④老年人气管钙化:在老年患者胸CT可见气管钙化,表现为气管壁内小的不连续的高密度灶,但气管镜下是正常的。⑤气管内乳头状瘤,CT可鉴别出是非钙化性的多发结节。病理表现为鳞状化生的细胞乳头状增生。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中央型肺癌、结节病、气管韦格纳(Wegner)肉芽肿等。

6 治疗及预后

目前TBPO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仅针对有症状的TBPO患者做对症处理。治疗包括维持气道湿化,减少刺激,治疗感染。对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能通过减轻TBPO黏膜慢性炎症减轻咯血的症状。国内研究较深入的谢宝松等发现规律吸入布地奈德6~9个月,定期随访气管镜,发现部分结节吸收1~2年仍稳定无复发,并结合活检发现软骨结节易吸收,骨组织变化不大。考虑糖皮质激素能减轻气道炎症逆转柱状上皮化生修复组织。随着气管介入技术发展,而对于造成管腔阻塞患者,可以通过镜下去除结节缓解症状。文献报道可通过氩气刀、等离子射频、微波凝固、电刀烧灼,激光、钳子去除明显影响气道区域。支架植入对于良性气道狭窄也不是最优选择,除了易合并感染、支架移位等问题,坚硬的结节对于固定支架的位置困难。

TBPO是一种进展缓慢而且预后良好的疾病。Leske等对41TBPO患者研究发现45%患者平均7年后病情有新的进展,仅17%患者有明显症状。有报道已出现狭窄症状的TBPO患者,随访20年症状及镜下无改变。

总之,TBPO是一种进展缓慢而且预后良好的疾病,胸CT和气管镜下有特征性表现,病理最终确诊,对于有症状的气道狭窄患者,可行支气管镜镜下介入治疗并可尝试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

猜你喜欢

管腔软骨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SOX9在SD大鼠胚胎发育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管腔器械清洗灭菌方法的新进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