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影响机制探讨

2020-01-13刘骞王恒张翔赵文艳王维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质量环境经济

刘骞 王恒* 张翔 赵文艳 王维

(1.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成都 610041;2.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1 引言

生态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再加上我国早期的工业化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消耗和污染,在我们享受经济大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时,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所谓高质量发展,是指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发展,体现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低生产要素投入、高资源配置效率、低资源环境成本以及高社会发展效益的发展。

当前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新时代应当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来界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概念和内涵,不仅限于“量”的概念,更应探寻生态环境质量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机制,全面衡量“质”的关系,从根本上理解两者相向而行的方式。

2 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内涵

2.1 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

经济发展质量是近年来才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新范畴,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劣程度,即经济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状态[1],衡量了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发展结果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的程度。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偏向于强调发展速度,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重视经济效益,并逐渐将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和效益统一纳入经济发展当中,以此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经济发展质量便体现出了更有效率,表现为以一定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或者保证达到一定的产出付出最少的投入。经济产出是各种资源综合运用的结果,在资源恒定的情况下,如何高效使用经济资源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决定经济发展高质量的主导因素[2]。

从内涵上看,首先,经济发展质量的目标对象是经济—社会—自然系统,涉及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间的和谐;其次,经济发展质量度量的是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这一目标应是科学的可实现的理想状态;第三,经济发展质量表现在过程和结果上,除发展结果外还包括成本、效率、资源配置等;第四,经济发展质量不仅包含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效益的考察[3]。

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现在:(1)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2)改革开放的高质量。即对内深化改革进程,进一步促进体制创新;对外加大贸易往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3)城乡发展的高质量。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化。(4)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即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的改善和资源消耗的降低。(5)人民生活的高质量。即社会民生的持续改善,实现人民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和生活劳动环境的协调发展[4]。

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这一目标的建立不仅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提质增效的新时期。

2.2 生态环境质量的内涵

生态环境质量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基本概念,指的是环境素质的优劣程度,其中优劣是质的概念,程度是量的概念。具体来讲,生态环境质量指的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对人类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反映出了人群对环境状况的要求,是人们对环境状况的一种评定和描述。一般来说,适宜程度越高,则表明生态环境质量越好[5-6]。生态变化、自然灾害、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因此生态环境质量也反映出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程度。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对其量化,便可以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科学的衡量[7]。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常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按照环境类型的基本划分,综合性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包括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生态环境质量两类。

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3 部分,指的是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按照环境要素,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质量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等。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反映出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社会生态环境质量包括经济的、文化的和美学的等多个部分,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会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和变化。不同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会导致社会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明显差异[8]。

3 环境与经济间的一般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中进行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空间,随着人类活动的日趋广泛,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9]。

第一,环境是经济的发展基础。环境系统是客观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在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对环境进行利用和改造之后,才产生了经济系统。因此,经济活动通常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作为保障,环境系统为经济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和能源等既可以满足人类生产的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环境对经济系统所产生的废弃物也有一定的扩散、贮存和同化作用。

第二,环境是经济的制约条件。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受制于环境的资源禀赋条件,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量和能源的使用量不能超过环境的可承受范围。另一方面,环境系统不能无限制地容纳经济系统产生的污染物,否则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只有在环境可承受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才能保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

第三,经济对环境起主导作用。环境保护有赖于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支撑,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能力逐渐加强,合理的利用和改造可以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提高环境的保护效率,反之则会造成环境的破坏。

第四,环境和经济相互促进。良好的环境资源禀赋可以充分保证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高水平的经济实力也可以通过增加环保资金和提升环保观念进一步促进环境的改善,形成二者的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社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和配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4 生态环境质量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

自然环境不仅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也影响了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生产发展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发展,从而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生态环境的状况良好不仅是确保某些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而且还会对经济发展的类型、规模、速度以及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率造成影响。具体来看,生态环境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4.1 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影响地区生产力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

生态环境的恶化往往发生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此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往往更为突出。研究表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贫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10]。我国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中,绝大多数都是贫困地区。由于贫困地区大多产业单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使这些地区难以脱贫,还会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提升其返贫的概率。因此环境恶化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既是贫困地区致贫的原因,也是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初步脱贫后极易返贫的根源。“贫困陷阱”将贫困与环境视为一个相互依赖与相互强化的螺旋下降过程[11],贫困既是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也是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环境会制约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力低下造成的贫困又反过来诱发出一系列导致自然环境恶化的行为,进一步制约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降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

4.2 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影响产品质量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人民日常所需的食物基本都来源于本国农业,重工业中的橡胶业、化学业以及轻工业中的纺织业、皮革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所使用的原材料也都来自于农业生产。此外,农业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在出口创汇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了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但由于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特殊性,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受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农产品。自然界是农业生产所需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土地、水源、气候、生物资源等均为产地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12]。高质量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作物质量,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若生态环境质量低下,出现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异常等现象,则会造成农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滑坡,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使国内市场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巨大挑战,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污染和农田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及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4.3 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影响投资环境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

投资环境是投资经营者的客观条件,高质量的投资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内外资,在获取相应投资收益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决定投资环境的因素有很多,自然环境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具体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条件、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生态环境质量对投资者的投资活动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气候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运输,而且还会影响到消费市场的潜力。此外,空气质量、污染治理、绿化占地等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城市吸引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及金融机构的入驻签约,是推动城市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4.4 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影响消费品质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

消费历来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就生态环境质量和消费的关系来看,首先,大自然是人类消费资料的主要来源,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其次,随着消费需求层次的提高,人们也开始了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追求。

自然环境对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提高消费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自然禀赋决定着对消费对象的偏好;第二,自然资源对生产力的作用决定着对消费对象的供给水平和加工程度;第三,自然环境保护的程度决定着消费对象的可持续提供;第四,自然环境好坏决定着消费的质量高低。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将刺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但若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则将危及消费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4.5 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影响人口健康发展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

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类不仅作为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参与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还作为消费主体成为生产过程的终点和归宿。因此,人口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而生态环境质量则会通过影响人口健康来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

环境是生存之本,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事实证明,生态环境恶化会诱发人类许多疾病的产生,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人类在生活中面临的主要污染包括工业废气、噪声污染、水质污染、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电器污染等,任何一个因素的污染都会造成人体生理平衡的失调。研究表明,生态环境的污染会直接影响居民健康水平,降低人口健康发展的基础点,而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会降低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居民的不满情绪也会影响其身体健康状况[13]。

4.6 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影响技术水平进步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我国未来的工业化,必定是以技术进步主导的工业化。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制约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因素,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生存环境的质量会引导人口的迁移与集聚。良好的人居环境有利于促进高素质人口的落户,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就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来克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约束;反之,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则无法形成对人才的吸引力,技术和资金也会随之流失,最终造成区域经济的衰退。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因此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吸引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要素、推动高新产业的发展,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此外,环境约束或环境规制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为突破环境限制,实现效益增长,环境资源的约束会促使企业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另一方面,适当的环境规制也可以刺激企业创新治污技术和改进生产技术,让企业在高治污水平上实现污染减排和治理,以此来提高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14]。

5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

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而经济反过来也会对环境产生主导作用,两者在相互促进中协调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5.1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生态环境具有内在统一性

与传统发展方式不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它不仅仅关注物质财富也关注精神财富,更关注资源、环境和生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中不再将环境和生态看作是外在的免费获得的产品,而是看作能够满足人民需求并能够带来福利增加的有价值的产品。其目标是既要满足人民对产品、服务质量需求的提升,也要以最少的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且使得资源、环境、生态付出的代价最小,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具有内在统一性。

5.2 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资本、劳动、资源(土地)、技术进步和创新。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主要靠资本、劳动、资源(土地)的增加,但是受到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影响,新增投入创造的价值呈现下滑的情况,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则能够做到回报递增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能够节省资源的投入,更能够提高资源效率和可持续开发水平,从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和创新还可以促进工业“三废”和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并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以此大幅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5.3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环境和生态的改善和提高来源于人们的现实需求,随着环保意识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需要更多的物质财富,更需求优美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企业的投资方向也将受到引导,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以高质量经济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6 结论

环境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也都在朝着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向转变。但由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缓、稳中存忧,下行压力加大,一些结构性、瓶颈性、体制性等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支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因此,未来仍需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创新和绿色变革,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激发绿色创新活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同时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质量环境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