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蜂工蜂巢房大小对其体重影响

2020-01-13张祖芸张学文胡宗文苗春辉卢焕仙

蜜蜂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工蜂中蜂蜂巢

张祖芸,张学文,胡宗文,苗春辉,卢焕仙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 蒙自 661101)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简称中蜂,是中国境内东方蜜蜂(Apis cerana) 的总称,广泛分布于除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的丘陵、山区[1]。中蜂善于采集零星蜜源,抗逆能力强,适合山区定地饲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对我国独特的植被体系形成、保证植物繁衍生息和维护生态平衡均起着重要作用[2]。

巢房是工蜂通过其腹部蜡腺分泌的蜂蜡为材料而筑造成的。巢房是巢脾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巢房平行于地面,呈正六棱柱形。根据巢房尺寸大小,可以分为王台、工蜂巢房和雄蜂巢房。东方蜜蜂的工蜂内径为4.4~4.5 mm,西方蜜蜂的工蜂巢房为5.3~5.4 mm。而雄蜂巢房比工蜂巢房大,东方蜜蜂雄蜂蜂房内径为 5.0~6.5mm, 西方蜜蜂为6.25~7.00 mm[2]。因此,不同蜂种的巢房大小不一样,中蜂三型蜂的巢房略小于意蜂三型蜂的巢房。若从巢房的内部直径来说,中蜂雄蜂巢房的内径与意蜂工蜂巢房的内径相差较小,这就为意蜂巢础在中蜂群中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于蜜蜂巢房以及蜜蜂体重变化,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Baudoux(1934 年)研究巢房大小对西方蜜蜂的影响,发现巢房大小影响蜜蜂各部器官的大小和体重,同时也影响雄蜂房和雄蜂。主要结论是蜜蜂的大小和巢房尺寸成正比,全部器官都参与身体大小的增加,且在同样条件下,较大蜜蜂的收获永远较高[3]。Pensieri(1934 年)提出尺寸为5.42 mm 的巢础比自然造的稍大,蜜蜂子代体躯大小和体重增加10%[4]。格鲁什科夫(1956 年) 利用扩大了巢房的巢础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培育出的蜜蜂体形大,体重增加,采蜜量增产15%。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用扩大了巢房的巢础培育大体形的蜜蜂时,箱内必须有充足的存蜜,饲料不足时会影响蜜蜂的体重和体形大小[5]。彩万志(2001年) 详细介绍了蜜蜂巢房的结构与仿生[6]。黄晓等(2016 年) 系统研究了蜜蜂巢房封盖、中意蜂巢房气孔特性及其功能[7-8]。周婷等(2006 年) 指出,蜜蜂巢房大小影响狄斯瓦螨的繁殖行为,在具有相同类型幼虫存在的情况下,狄斯瓦螨喜欢较小的巢房,狄斯瓦螨在较小巢房中的繁殖能力明显高于较大的巢房[9]。本研究先用意蜂巢础改造后,研究中蜂不同巢房大小与工蜂体重大小的关系,为深入研究不同巢房大小对蜜蜂形态特征影响及产蜜量的影响提供参考意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蜂群

试验时间:2016 年8~10 月(秋繁),2017 年4~6 月(春繁),试验进行了2 次。

试验蜂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试验蜂场6 群中华蜜蜂。本实验采用同一蜂王人工培育6 只中蜂蜂王,交尾成功后分别介绍进入6 群群势相等的中蜂群,对照组试验组各3 群。

1.2 主要仪器

两种自制蜂箱,对照组蜂箱内径尺寸为36.5cm×31.5cm×25.5cm,外径尺寸为41.0cm×35.5cm×30.0 cm,巢框尺寸为29.5 cm×23.5 cm×2.5 cm;试验组蜂箱内径尺寸为47.0 cm×30.0 cm×26 cm,外径尺寸为50.5 cm ×34.0 cm ×31.0 cm,巢框尺寸为44.0 cm ×23.5 cm ×2.5 cm。

常规的养蜂工具若干,电子天平(MINQIAO,JN3103N),恒温恒湿培养箱(BINDER),1 mL 显微注射器,标记笔,镊子若干。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同一中蜂王人工培育6 只处女王,交尾成功后分别介绍进入6 群群势相等的中蜂群。对照组3 群,蜂箱内加入巢框,让工蜂自然造础造脾,蜂王在上面产卵,待蛹封盖快到出房前放置恒温恒湿箱内孵化,出房后进行大量标记。出房时的采集15 只,进行初生重测量,然后再放入各自的蜂群内饲养。从3 日龄开始采集标记过的蜜蜂并进行称重,每隔2 日采集一次,每次采集15 只,至30 日龄为止。采集时间尽量在早上9 点至10 点。试验群3 群,在蜂箱内加入意蜂巢础框,让中蜂自行改造,当改造好的蜂脾有大量封盖子脾时,放置于人工气候箱内孵化,出房后开始标记蜜蜂,按照相应的日龄采集保存样品,采样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通过利用1 mL 显微注射器向新建造的巢房内注满水推算出巢房容积大小。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试验数据采用SPSS23.0 进行方差分析,处理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SD) 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在表1 中,可知在秋繁季节,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蜜蜂出房时,6、9、12、15、30 日龄的体重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0.01),3 日龄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0.01<P ≤0.05),18、21、24 和27 日龄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巢房容积大小差异极显著(P≤0.01)。

在第二年的春繁季节,再次重复试验,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详见表2),巢房容积都比第一次试验时减小了,但两组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工蜂的体重只有9、18、21 和30 日龄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0.01<P≤0.05),而24 日龄对照组的工蜂体重显著大于试验组的,其余的差异不显著(p>0.05)。

在图1 中,两次不同日龄工蜂体重试验数据(平均值) 表明,除了24 日龄,试验组各日龄的工蜂体重都高于对照组,且在18 日龄达到了最大值。

图1 不同巢房大小对不同日龄工蜂体重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巢房(一般指工蜂房)大小影响在其中培育的蜜蜂体形,较大的巢房培育的蜜蜂,各部器官都较大,可以提高蜂蜜产量[10]。本研究中试验组的工蜂体重基本高于对照组,说明巢房大小与蜂种个体大小紧密相关,科学适当的增大巢房内径,蜜蜂的体重就会相应上升。但对蜜蜂外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采集能力、产蜜量等是否有影响,还需进一步试验加以验证。

众所周知,中蜂爱造脾,喜新脾,随着时间的推移,巢脾颜色变暗,巢孔变小[11]。在前后的试验中发现,第二次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巢房容积的平均值都比第一次的减小,而且在第二次的试验中,试验组的工蜂体重差异不是很明显。随着巢脾使用时间的增加,巢房内壁附着层层茧衣,食物残渣等,增厚了内壁,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巢房内径,符合中蜂“喜新厌旧”的生物学特性。加之,两次试验刚好处在秋繁和春秋期间,外界的蜜粉源、气候条件也不相同,所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蜜蜂的体重和体形大小。

猜你喜欢

工蜂中蜂蜂巢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简易中蜂采水碗
工蜂甲(上)
工蜂甲(下)
小保姆成长记
勤劳的工蜂
走进科学
换蜂巢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
野生中蜂的诱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