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碎片化向整体化教学方式转变的思考
2020-01-12崔建营
崔建营
【摘要】在新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建立“两个模式”至关重要:一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二是教育心智模式的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通过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教育心智模式变革是颠覆传统教学思想,由“先见树木,后见森林”到“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改变。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整体——部门——整体”的过程。整体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本质上的不同是在于思维方式不同,在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式的不同。通俗地讲,就是面对学科知识的教学,我们是“先局部了解,再面对全局”还是“先全局把握,后各个击破”。由传统的碎片化教学方式向整体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无论是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正是我们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在课堂教学外显模式成功变革之后,在高效课堂内涵中提升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化学课堂 碎片化 整体化 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打破“教师为中心,灌输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究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素养,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一项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思维训练的主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而教育心智模式的变革是通过改变传统东方人认识事物的顺序,改变常用的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来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因此,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与学习,我们既要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的操作方式上达到学习高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还要在认识这个问题的先后顺序上实现根本性改变,即思考问题或看待事物是“先部分后整体”,还是“先整体到部分”。
教育要以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良好的心智模式为核心,這种教育的心智模式就是整体把握、“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教育。北欧芬兰的教育,成果丰硕,卓有成效。芬兰的教育就是一种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教育,是一种整体化学习的教育,这种整体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充满兴趣,怀着探求精神。
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整体——碎片——整体”的过程。在化学学科的整体化学习探究实践中,“整体”应该理解为一个主专题或一个单元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点、具体的方法技巧、课程标准对该专题或单元知识的要求、考查的形式以及各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碎片”应该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知识点以及在这个知识点下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整体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在思维方式上大相径庭,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习的整体化思维模式,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全貌,学会“居高临下看问题”“先全局把握,再各个击破”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由传统碎片化教学方式向整体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我们一线教师在高效课堂内涵中提升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进一步研究学科整体化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进一步探究学科整体化教学方式的有效操作,进一步探索整体化教学方式的提升,进一步探究思维导图这一有效工具在在高效课堂整体化学习中的具体使用等等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化学学科如何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更好地实现整体化教学,化学学科在导学案编制中具体体现整体化学习的思考与研究,小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展示困惑、展讲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怎样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有效工具实现整体化学习发生的课堂有效落实,如何引导学生对构建起来整体的知识网络进行合理的内化,学生课堂展示内容、思维过程的整体化思考,教师课堂精讲点拨、矫正补充方式与方法如何与学科知识整体化有机结合的实践与探究,等等。
碎片化向整体化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在于教师的主观意识。如果一位教师本身对传统教学的碎片化教学思想根深蒂固,那么他从课前备课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内容,再到课后作业的训练都会被琐碎的知识点所束缚,不会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碎片化的教学结果,学生得到的仅仅是学科知识中零散、细小的知识点,不能形成便于理解记忆的知识体系。下面,我以高中化学苏教版《化学必修1》为例,谈一谈整体化教学方式与传统知识点式教学方式的区别。《化学必修1》中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分为《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第二单元生产和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包含《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三个章节,《第二单元生产和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包含《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硝酸的性质》三个章节。我们的传统做法是在新授课过程中,严格遵循“专题——单元——章节”的先后顺序,先讲《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接着讲《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最后再讲《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这样的授课流程,直接导致学生头脑中所留下的仅仅是孤立的SO2的性质和应用、H2SO4的制备性质以及单质硫与SO2、H2SO3、H2SO4、亚硫酸盐、硫酸盐相互转化等零散的知识点。而我们化学教师树立整体化思想后,就会根据教学实际,合理调整知识教学的先后顺序,先依据“元素化合价——物质分类”的二维模型,将单质(S)、氧化物(SO2和SO3)、酸(H2SO3和H2SO4)、盐(Na2SO3、Na2SO4)等各类物质的性质介绍清楚,然后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知识进行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探究。在学生已经形成含硫化合物及其转化关系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再展开《SO2的性质和应用》《H2SO4的制备和性质》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会更好。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维展示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为实现学生课堂思维展示的整体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活动、探究问题、展示思维。化学教学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化学学科素养,研究出题者的命题意图,把题目的原理、过程、方法给学生讲解清楚,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传授学生的不仅是学科知识,还有分析方法、学科思想、学科素养等内涵丰富的东西。教学不能只是学科知识点的教学,还应有学科知识背后更为重要的学科素养。课堂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落实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一线化学教师要真正理解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祥.基于碎片化学习的远程开放教育移动学习模式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2]盛群力,马兰.走向3E教学——三述首要教学原理[J].远程教育,2006,(04).
[3]郝文武.教学方式对能力发展作用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整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03).
[4]王宪桂.现代教学新观念探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01).
[5]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2.
[6]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