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

2020-01-12柯虹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多元化小学音乐

柯虹

【摘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将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于同一事物难以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处于音乐素养的培养阶段,音乐课堂上单一化的音乐欣赏教学会让小学生感到乏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首先从传统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不足出发,对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多元化  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现状  策略

音乐是美的化身,通过一个个的音符将作者与歌者心中的美好展示在听众面前,音乐欣赏教学是对学生对美的欣赏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自身素养的一部分,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美是人类在发展与生存中的追求,音乐的美更是融入了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生活经验,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过程就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萌芽与树立过程。因此,在小学阶段,音乐老师必须要重视音乐欣赏教学,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则可以让小学生沉浸在课堂中,欣赏音乐之美,提升自身素养。

一、传统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小学课程体系中,音乐欣赏课程开展的重要意义往往被忽视,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会根据讲解背景、出示主题、欣赏内容等教学程序开展欣赏教学,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的学习地位没有得到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无法得到调动,课堂氛围死气沉沉。除此之外,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兴趣、审美等审美体验的培养,使得音乐艺术的审美与人文性丧失,不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也不利于能力发展的开放。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探究更加民主、开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基于人文原则,关注学生情感以及能力的发展,基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身心发展特点,基本素质,对课标以及教材进行认真研究,构建起新的教学观与教学模式,推动学生更快更好发展。

二、运用多元化策略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讨

1.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听”是关键,小学生只有用心倾听,才能体会到音乐之美。然而小学生本身的音乐欣赏水平不高,生活经验不丰富。如果在欣赏乐曲前,利用多媒体创设适合欣赏目的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则可激发起学生听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国歌》时,我不采用直接引入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激动人心的画面。通过这些形象,画面,声音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得不被动人心魄扣人心弦的乐曲所感染,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国歌韵律的神圣和庄严,从而激发起他们爱国热情。在欣赏《草原放牧》时,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看由多媒体软件制作出的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画面。并配上风雪交加肆虐的声音,让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均被眼前的情景所感染。由此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促进音乐情感激发

音乐属于一种交流的艺术,在倾听与交流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欣赏音乐。小学生作为心理发展没有成熟的群体,对音乐中美的理解还不充分,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与鼓励。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谈论音乐之美,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来讲解音乐知识,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過于庄严,硬性化的要求学生理解音乐,并没有对音乐进行过多的解释,也没有向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悟,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得不到提高,音乐欣赏课堂形同虚设。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还要积极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与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我设计了队列训练。在队列训练这个游戏中,要边听音乐边变换队型,还要按口令转换方向,或者跑、跳、蹲、停等。大家分成几组,组与组之间,既要互相协调合作,又有各自相对的动作和方向的干扰。能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

3.构建图片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欣赏音乐

小学生在空间思维与想象力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图像,所以学生在欣赏完音乐后不能身临其境,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鉴于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可以通过简单、色彩丰富的图片来让小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帮助小学生进行情境的创建,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例如,在欣赏音乐《天鹅》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天鹅的图片创设相关情境,通过欣赏图片中的天鹅之美引导学生品鉴音乐《天鹅》之美。在构建图片教学情境时,要保证课堂氛围的积极活跃,教师可以先通过出谜语的方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然后通过图片或者多媒体让学生多方面认识与理解天鹅的美。在第一次欣赏《天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音乐在脑海中构建天鹅在湖中跳舞的场景;然后再次播放音乐,这次要让学生判断音乐里出现的乐器和这些乐器给人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对音乐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4.搭建体验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若是单纯让学生欣赏音乐,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很好理解知识,小学生是在“动”与“乐”中学习消化知识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让学生融入到音乐之中,深入理解歌曲,进而增强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欣赏音乐《三只小猪》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三只小猪”的歌词念白,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猪老大、猪老二、猪老三的念白,并让学生整体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喜欢的方式独自进行朗读念白,在这一过程中会激发学生学习与欣赏《三只小猪》的欲望。其次,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节奏走步念白,要让学生根据歌曲,体会猪老大、猪老二、猪老三的不同走路方式。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通过自己的理解将《三只小猪》的故事演绎出来。

5.注重教学节奏,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作为一门听觉艺术,音乐主要是通过有节奏的敲打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进而使听者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一致的心理感受。节奏作为音乐的核心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必然会对其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把握,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被音乐熏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音乐节奏训练方式,不仅要让学生用心倾听音乐节奏,还要让学生实地感受,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体会不同节奏搭配所表现出的效果。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捕捉音乐的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积极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与思维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欣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静.运用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06):37.

[2]毕天格.运用多元化策略强化小学音乐教学效果[J].文教资料,2018(03):114-115.

[3]邹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19):198.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多元化小学音乐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