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硫化返原剂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的合成研究

2020-01-12刘万兴刘秀峥杨延斌邓长镇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8期
关键词:亚砜酰亚胺酸酐

刘万兴,刘秀峥,杨延斌,邓长镇

(1.聊城市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山东聊城 252000;2.聊城金歌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山东聊城 252000)

作为补偿型硫化助剂,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在天然橡胶、橡胶制品生产中都得到了应用,可以使胶料物理性能得到较好保持。而该种抗硫化返原剂在市场上被称之为Perkalink900,相关文献资料主要集中在助剂性能、使用效果等方面,较少涉及助剂合成方法。为加强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生产研究,从而获得理想助剂,还要加强助剂的合成分析。

1 抗硫化返原剂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合成问题

采用抗硫化返原剂,能够避免硫化胶料因为硫化交联键发生断裂出现硫化返原问题。在过硫化的过程中,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中的双稀键能够产生碳碳交联反应,使多硫键断裂带来的交联密度损失得到补偿,因此能够使胶料保持良好性能[1]。该种功能性助剂性能稳定,并且具有耐屈挠性,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助剂合成上,目前主要采用乙酸酐、乙酰氯、乙醚、甲苯、丙酮、间苯二甲胺等,先完成2-甲基马来酸酐制备。利用乙酸酐对得到的产物进行脱水处理后,通过催化能够得到柠康酸酐,然后与间苯二甲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最终产物[2]。采取该种合成方法,在对柠康酸酐进行合成的过程中,将有大量的乙酸产生,不仅将导致合成设备腐蚀,也将给环境带来污染。受多重因素影响,产品转化率不到80%,无法满足助剂生产需求。因此,应提出新的合成方法,以便使助剂得到高效制备的同时,达到环保要求。

2 抗硫化返原剂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的合成实验

2.1 实验条件

衣康酸、二甲亚砜、硫酸氢二钠为麦克林公司生产的工业品,采用的间苯二甲胺、二甲苯、嘧啶均为分析纯。实验应准备带有分水器、冷凝管和搅拌器的1 000mL三口瓶,为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配备FTIR-840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2 合成过程

在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合成阶段,需要按照(45~55):1的比例在三口瓶中对衣康酸和二甲亚砜进行混合,添加0.5%的硫酸氢二钠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将温度提升至175~195℃,保温1~2h。反应可以得到透明的2-甲基马来酸酐混合液。采用分水器可以初步将水分去除,然后将混合液与0.8~1倍二甲苯混合,进一步去除水分。将混合液冷却至100℃以下,然后在800~1 000Pa下实施减压蒸馏操作,能够将二甲基亚砜和二甲苯溶剂去除。在18~20Pa条件下进行蒸馏,最终能够得到2-甲基马来酸酐。将得到的产物与间苯二甲胺、二甲苯、嘧啶进行均匀混合,二甲苯用量为150mL,采用的间苯二甲胺和嘧啶需要与产物保持67:1:115的比例。将温度控制在120℃以下,将会发生回流反应。经过3~4h后,反应将完全结束,在115~135℃条件下对产物进行减压蒸馏处理,将溶剂去除,得到粗产品。采用质量浓度为80%的乙醇进行重结晶,然后进行冷却和干燥处理,能够得到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

2.3 实验设计

在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合成期间,为完成最佳合成条件筛选,实验1~3组统一添加450mL二甲亚砜和10g磷酸氢二钠,添加的衣康酸分别为450g、500g和550g,其他实验条件不变。4~9组二甲亚砜为450mL,衣康酸为500g,磷酸氢二钠为5g,其中4~6组制备2-甲基马来酸酐时的反应温度分别为170、180和190℃,其他实验条件不变;7~9组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回流反应时间分别为3h、4h、5h。

2.4 实验结果

2.4.1 结构表征分析

对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进行结构表征,对照市场上Perkalink900产品红外光谱可知,全部产物基本拥有相同红外光谱,存在1 769cm-1和1 704cm-1两个吸收峰,因此说明得到的产物化学结构相同,均为抗硫化返原剂。出现两个吸收峰,主要是由于亚胺环拥有两个碳键发生伸缩振动,发生耦合出现分裂,从而形成两个吸收峰。其中一个吸收峰较强,是由于与N原子上孤对电子发生共轭,促使振动频率有所减小。

2.4.2 最佳合成条件

在助剂合成的过程中,原料配比将对产品收率产生直接影响。从反应原理上来看,采用的衣康酸与二甲亚砜需要保持(45~55):1 的理论配比。在1~3组实验中,对二甲亚砜添加量进行了调节,2-甲基马来酸酐时的反应温度均为180℃,回流反应时长均为4h。从实验结果来看,1~3 组得到的2-甲基马来酸酐混合液分别为320g、345g和400g,最终经过重结晶等操作得到的黄色固体粉末分别为90g、100g和89g。得到的粉末即为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分析可以发现1~3产品纯度均达到了99%以上,能够满足助剂制备要求,而产品 收率分别为92.1%、93.5%和91.7%。从总体上来看,随着用酸量的逐渐增加,得到的混合液量呈现出随着酸量增长而增长趋势。但从最终产物收率来看,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最初用酸量的增加促使衣康酸与二甲亚砜反应更加充分。但随着酸量持续增加,催化剂的性能受到了影响,继而导致反应受到了抑制。因此为保证实验效果,还应使衣康酸与二甲亚砜保持50:1的比例,以取得较好产品收率。

从催化剂使用情况来看,按照理论值,催化剂用量在0.5%~1%。在4~6组中,催化剂用量为5g,1~3组为10g。考虑其他实验条件,可以将2与5组进行对照,产品收率分别为93.5%和92.8%,可以发现催化剂用量减少将导致产品收率降低。从经济性角度进行考量,将催化剂用量控制为10g,在保证反应效果的同时,减少合成成本。

在合成2-甲基马来酸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反应温度影响。为确定最佳反应温度,开展4~6组实验。从实验结果来看,4~6组实验的产品收率分别为91.9%、92.8%和92.1%。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分析原因可知,适当增加温度能够促进物料的流动,起到促进反应的作用。但由于反应过程中需要释放一定热量,温度过高将会抑制反应,因此最佳反应温度为180℃。

在回流反应过程中,需要确认反应时间是否会给产品收率带来影响。从7~9组分析结果来看,产品收率分别为92.3%、93.5%和93.2%,产品纯度分别为99.3%、99.2%和98.9%。从总体变化来看,随着反应时间由3h延长至5h,产品收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3h内反应并不充分,得到的产品有所减少。而在时间超出4h后,副产物增多,使得产品收率下降。为保证产品纯度能够达到99%以上,同时确保产品收率能够达到最大,将反应时间设定为4h。整个反应过程中无乙酸产生,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同时产品收率较高,因此能够取得较好合成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1,3-双(柠康酰亚胺甲基)苯合成方面,采用衣康酸等对乙酸酐进行替代,可以完成抗硫化返原剂的高效制备,使产品收率提高至93%以上。在整个合成过程中,由于无乙酸产生,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也能避免设备受到腐蚀,因此能够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亚砜酰亚胺酸酐
二甲亚砜对中国鲎NAGase的抑制作用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预浸料性能研究
亚砜亚胺的合成研究进展
双马来酰亚胺对丙烯酸酯结构胶的改性研究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氯化聚氯乙烯的制备及其在PVC中的应用
TDE-85/E-51/B-63/70酸酐环氧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共聚物增容AES/PC共混物的研究
EG/DMMP阻燃聚氨酯-酰亚胺泡沫塑料的研究
人参三醇酸酐酯化衍生物的制备
烯基亚砜类化合物合成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