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坚强的石油管道应急保障队伍
2020-01-12吴斌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南京应急抢修中心江苏南京210046
吴斌(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南京应急抢修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6)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见,文化在国家建设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大量事实证明,领导者的格局和境界,以及一个组织的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企业强。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南京应急抢修中心在践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当员工融入到一个有奋斗精神文化的企业当中,就会不断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绽放出无穷的力量。
1 继承光荣传统,弘扬优秀文化,打造应急抢修中心的企业精神
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由国务院2000年批准。贯穿祖国9个省区,全长4200公里,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国家重大投资项目,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为了全面保障工程顺利开展,提升抢修机构业务能力,发展管道抢修力量,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公司于2019年7月成立南京应急抢修中心。该中心除3个机关科室外,下辖南京抢修队、武汉抢修队和广州抢修队3个基层单位。应急抢修中心成立之初,一时间队伍人才欠缺,施工条件差。三个抢修队中的年轻员工居多,普遍认为工作困难大,有畏难思想。面对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中心领导坚信,继承中国石油人的创业精神,依靠石油企业优秀的文化软实力,再难的事亦可达成,再艰巨的任务也一定可以完成。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身体力行,带领团队开拓创新,着力开展文化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的格局和境界。
回顾从大庆油田会战至今,在过去50多年里,中国石油人创造了无数个震惊中外的奇迹,奏响了无数首荡气回肠的凯歌。光阴似箭,薪火相传,那些曾经年轻的石油追梦人,将他们手中接力棒传递到了80后、90后手中。而管道应急抢修的使命又赋予他们特别的责任,特殊的重担:抢修队员只有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快速、准确的反应,采取最为恰当的抢险措施,方能将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降低到最小。
2019年底,南京应急抢修中心开始在产业文化上发力,决定在继承和发扬石油创业的“铁人”精神的基础上,用人民解放军的“三个不相信”即: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精神打造应急抢修中心的企业精神和战队文化,高标准严要求,建造精干的应急抢修队伍。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南京队“人为峰”、武汉队“铁军”和广州队“金刚钻”的战队文化应运而生。中心领导殷切希望队员们齐心努力,在实践中把这三个战队文化逐渐汇聚成中心的企业精神,踏实勤奋、知行兼修,执着向前、持续追梦。
在南京栖霞,应急抢修中心的“人为峰”文化展厅,重点围绕队伍文化、装备器材等进行打磨。团队的人文故事,通过摆件、器具等一件件物品渗透出来,以新颖形式和超越期待的价值,使文化理念、团队精神被大家认同、熟知、珍视。如今,“人为峰”、“铁军”、“金刚钻”的文化已经融入到每个队员的心中。无论是动火一线,还是实战演练,队员们始终牢记石油人的使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确保西气东输沿线管道的安全通畅,用实际行动为民、利民、惠民。
2 企业精神和文化的点滴融入,升华员工的胸怀和素质
有先贤认为,工作扎实前行必须要兴趣以寄、精力以寄、心血以寄、性命以寄。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恰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黏合剂”,能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通过表层--物质形态;浅层--活动文化;中层--制度形态三种方式,提升队伍的文化素养、文化品味和实战能力,全员在团队中受到共同文化氛围的体验,从中深刻品味出人生的蕴涵和感悟。
南京应急抢修中心自成立以来,每周组织队员进行升旗仪式,开展站军姿、叠军被等项目。这看似简单的仪式,不断给予员工们正能量,养成和习惯促使大家将脑海里的文化由抽象的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外出管道抢修,对队员们一律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组织形式,如:标准的行为准则、正确的操作流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厉的考核手段。做到令必行,禁必止,将“铁军”精神中“铁肩担当、铁律成军、铁打功夫、铁拳除险”的“四铁”融入到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以军人的严明纪律培养员工的责任感、文明习惯、坚毅品格以及团队意识,对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以及广大市民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思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倒逼全员在安全抢险、经营管理全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习先进的工艺,做到工作样样有标准,行为处处有规范,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犯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凸显铁军特色、铁军风格、铁军气派。
2019年9月10日,陕北已是秋高气爽,秋雨绵绵,雨水打湿了军大衣,劳保鞋上沾满了淤泥,经过48小时连续奋战,任务终于顺利完成,将党旗插在了动火现场。9月13日恰逢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返程结束在高铁上,大伙吃着月饼喝着矿泉水,与远方的妻儿发着微信,聊着视频。这一段历程虽苦,却是对员工们践行企业精神,忠诚了得、功夫了得、手段了得、境界了得的最好诠释。
2020年7月初,江南一带暴雨来袭,长江水位迅速上涨,南京应急抢修中心居安思危,在中国第一地下盐穴库—江苏金坛,开展了水网全地形实战演练。员工的嗓子喊哑了,皮肤被雨后的烈日晒脱皮了,道路开挖路基好不容易铺好了,但因雨水冲刷,施工车一过境陷进去了。这一切的困难大家都不顾,穿着厚重的雨鞋在现场不断地来回穿梭。从白天到凌晨4点,70多名参战员工未曾合眼。虽然上眼皮和下眼皮在打架,但没有一个人提出要先回驻地休息。小息片刻,将雨披铺在泥土上随意躺下来,或是席地而坐就着盒饭,彼此间调侃、逗乐是他们最放松的时候。发现不远处记者的摄像机,他们不好意思的挥挥手,说“别拍了,胡子几天没刮了”。有谁会相信这些身上沾满泥泞,形象邋遢的石油工人,均是全国985、211重点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们内心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是石油管道工人,我们要用应急抢修中心金子赤诚、金戈待旦的意志,为居民安全用气做出“人为峰”的榜样。
2020年7月中旬,在陕西、宁夏交界处,猛烈的紫外线在和沙漠叫嚣,尽管佩戴了防晒装置,太阳的威力仍丝毫不减,偶尔微风袭过,嘴巴里沾满了沙子,但这些都不足以阻挡队员们的“火热”。操作现场,焊工挥动着焊枪,电弧击穿空气,发出刺耳的噪声,枪口喷吐着刺眼的火花,努力把一截已经组合在一起的钢筋焊在一起。为了能够将高钢级B 型套筒早日攻克,他们默默付出着“焊”水,有的人放弃休假从河北老家赶了过来,有的人孩子正面临升学考试,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或是主动提出休息,即使不言说,但铁肩担当、铁拳抢险的精神已经融入到每一次的实践当中。
3 荣辱与共,责任担当,创新的企业文化不断激发团队的活力
实践证明,当企业充分发挥文化凝聚、导向、激励和规范的力量,以及非经济的手段对员工进行柔性管理,完成由过去管“身”到现在管“心”的转变时,方能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只有把尊重人、激励人、培养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员工从相“加”迈向相“融”,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才能形成遵章守纪、团结友爱、健康向上、勃勃生机的内部氛围,进而为企业持续发展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提供不断的驱动力。
成立短短一年时间,南京应急抢修中心高质量完成了32次实战练兵,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8%;安全处置了洛阳支线“9.10”泄漏事件;在线修复B 型套筒全自动焊成功应用;顺利完成了西二线干线83#阀室-泾川站公司Ⅱ级应急抢险;广州抢修队荣获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公司2019-2020年度“青年文明号”等。一个个数字浓缩着队员们拼搏向前的意念,作为荣誉成绩的后盾,文化正为转变工作方式、调整队伍素养增添亮色。当高钢级B 型套筒首次实战成功,填补了国内X65钢级B 型套筒产品和技术的空白,“金刚钻”的队旗,在沙漠里随风飘扬,那一刻石油工人的心是燃着的,身上的宝石花也熠熠生辉。
渡江战役纪念馆,在感受百万雄师的威武雄壮,共同追忆那段惊天动地的革命历史和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候,每位队员的内心都接受了洗礼。特殊党课、书法抗疫,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参与热情;运动会,把散在武汉、广州的同仁们串联在一起、凝聚在一起,伴着激情的“加油,加油”,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的荣辱感,共同的责任心,油然而生;迎战风沙、雨雪交加、山地演练,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应抢中心队员的热忱和忠心。文化,就这样融进了应抢中心队员的心中,融进了他们工作的点滴。
4 结语
国之利器是国家强盛的象征,值得中华儿女夸耀并自豪。而国之利器,更在于对文化的重视、传承。放眼全局,当下正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推进提质增效和国家管网资源整合的关键时期。文化的润物无声,凝聚着几代石油人的夙愿,加上具象的准军事化管理,对培养一支“忠诚担当、技艺精良、挺身抢险、安全通畅”的高素质抢修队伍,有着实质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发扬石油人的骨气和底气,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打造新时代坚强的石油管道应急保障队伍,让中华优秀文化之花遍及应急抢修全线,全面保证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目标胜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