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生态脆弱区变身“高原绿岛”
2020-01-12孟砚岷
□孟砚岷
正苗,培土,浇水……金鸡坪上,何芳等十来个打零工的妇女正在栽树护苗,一天出工收入120元。
收工后,何芳开上电动三轮车回到2.5km外山脚下的家中,把分拣好的粉条、山桃核装箱,准备快递给四川、上海的客户。虽然“不会打字,信息看不了,只能凭语音交流”。即便如此,不妨碍她在快手里成为小有名气、年收入过10万元的山货卖家。
以金鸡坪为核心的彭阳县阳洼小流域,连绵不绝的青山,错落有致的梯田,被誉为黄土高原美丽的“指纹”。受益区的群众见证了青山变绿,溪流变清,享受到了宁夏持之以恒治水土、拔穷根的发展成果,过上了家门口挣票子的舒心日子。
苦甲之地成“高原绿岛”
“秃山满眼不见绿,放养的羊群踩出一条条白路”,30多前因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地形破碎,广种薄收、水土流失严重的场景还留在白阳镇玉洼村魏玉和的记忆里。
自1997年彭阳县阳洼流域被列为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项目试点流域以来,彭阳县按照“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建设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流域综合治理,全县已累计治理小流域134条1625km2,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了76.3%,森林覆盖率由3%提高到了27.5%。全县林木累计保存面积达到203万亩,新修水平梯田76万亩。通过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小流域达标验收,成为黄土丘陵半干旱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样板工程之一。
土壤侵蚀较少,涵养了水源,基本达到泥不出沟,当地小气候正在逐渐改变,恶劣的天气情况逐渐减少,降水量逐年增加,当地荒山荒沟植物的盖度达到80%以上,彭阳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治区坚持水土保持基本国策不动摇,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不懈强化全域封山禁牧,举全区之力实施生态移民,开展全国空间规划生态红线划定试点,统筹实施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态修复等工程,年均治理进度由1%提高到3%,实现了全区水土流失总体逆转,成为全国惟一“人进沙退”的省区。
水土流失治理10年初见成效、20年大见成效、30年山川秀美,宁夏走出了一条西北生态脆弱区的绿色蝶变之路。昔日“飞沙走石风作舞、河枯苗干旱作伴”的苦甲之地,一步步变成了“梯田层层绿满山、大地田园披锦绣”的高原绿岛,构筑起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黄沙窝”变“绿富美”
“沙丘靠院墙,玉米收不住苗……”5月18日,盐池县青山乡刘窑头村民刘海描绘20多年前的家园。
刘窑头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草原禁牧与舍饲养殖、封山育林与退牧还草、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建设保护与开发利用、移民搬迁与迁出地生态恢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不仅使沙漠变成了绿洲,还使生态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宁夏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水土保持促进生产发展。彭阳县以“上保、中培、下开发”推进梁峁沟坡塬综合整治,初步实现了山变绿、地变平、人变富的目标,红梅杏、朝那鸡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过亿元。隆德县发挥水利、农牧、国土等资金聚合效应,打造了“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林下经济缠带子、山下节水农业围裙子、智能管理织网子”的高质量高标准治理模式,率先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新路子。
针对中南部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实际,自治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35万群众搬迁到靠城沿路近水的区域,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通过实施迁出区植树造林、生态修复、草地恢复等四大工程,曾经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1200多万亩黄土地如今草木葱郁,植被覆盖度由35%提高到56%。盐池县坚持小开发大保护,在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的同时,全县滩羊由100多万只增加到300多万只,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近1倍。
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自治区打破部门分散治理形式,按照规划、质量、验收、实施“四个统一”方式,建立了“规划引领、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唱戏、全民参与”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格局。坚持“南部治理、中部修复、全面预防、重点监督”,加速推进自然产品向生态资本快速转换,为中南部地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草畜产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显著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5年来,通过大力改土治水,有效促进了治穷致富,西海固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83%,广大群众分享了生态建设红利。
绿色发展已“根深叶茂”
在固原市长城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原州区十小的学生饶有兴趣观赏各类沙生植物。集“科研实验、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科技示范园大面积展示性水土保持生物、工程、农业技术等科技知识,让同学们从小关注水土保持,树立节约用水、科学有效利用土地的理念。
围绕水土保持,宁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水土保持国策主题宣传活动。固原市创新“一进、五抓、三注重”的宣传教育模式,水土保持国策教育已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必修课,被水利部树立为样板在全国推广。全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进校园活动已扩大至22个市县(区)110余所学校,全社会水土资源治理保护意识普遍增强。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把水土保持列为生态立区战略重要内容,自治区政府每年把水土流失治理指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纳入全区工作效能考核。编制了《宁夏南部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实施方案》,自治区空间战略规划把水土流失极度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作为全区生态红线主要指标,使之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真正带电的高压线。
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将彭阳、隆德、盐池等生态立县的做法上升为生态立区战略,坚持治水与治土、治林、治田、治沙、治草相结合,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km2,发展人工草地850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8.4%提高到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