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新疆乔巴特项目中的应用
2020-01-12徐建成
徐建成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1 BIM发展现状及趋势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的BIM应用,以其复杂性和创新性,屡屡在各大BIM平台厂商举办的国际BIM大赛中摘取大奖。可以说,我国的BIM技术在建筑、交通、水利水电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BIM技术数字信息化,信息网络化在工程建设领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必然的发展态势,利用BIM技术可逐渐改变水利水电工程建造模式,推动工程建造模式转向以全面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建造模式,为水利水电行业创造新的价值。
可以说,BIM技术是引领水利水电行业信息化走向更高层次的一种新技术,它的全面应用将为行业的科技进步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将大大提高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程度,也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使规划、设计,施工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返工,减少了浪费,促进了项目的精益管理,加快了行业的发展步伐。
2 BIM技术价值
建立以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升项目施工阶段生产效率、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具体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2.1 三维渲染,宣传展示
通过BIM模型可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可让现场实际操作人员快速、直观的对施工过程和工艺工法进行学习,给人以真实和直接的视觉冲击。
2.2 快速算量,精度提升
BIM三维模型的创建,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可用于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
2.3 精确计划,减少浪费
BIM技术可以让相关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提取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单位制定精确的人材机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减少了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2.4 碰撞检查,减少返工
利用BIM三维模型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设计阶段图纸问题,减少在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图纸问题,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2.5 运营维护,有据可查
在本项目使用寿命期间,水利水电工程、道路桥梁结构、机电设备等都需要不断的维护,一个成功的维护方案将大大提高结构物性能,降低总体运维成本。运用BIM技术的建设项目进入到运维阶段时,可以获取到工程全局信息的真实状态和运维相关的文档资料。实现竣工信息模型集成,在未来的运维过程中为业主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3 BIM实施方案
乔巴特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十三五规划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布尔津河开发的最大水电项目,具有“三高一复杂”的特点,高纬度、高地震烈度、高拱坝,地质条件复杂。该工程由拦河坝、引水发电系统、引水电站、生态基流及泄水建筑物等组成,其建设规模庞大,施工难度较高,非常有必要利用BIM技术提升施工管理效率、保障施工质量。
3.1 实景建模
(1)工程安全隐患排查
利用无人机拍摄的画面通过图传系统实时传回地面端,地面端利用无线网络通过APP实现实时直播画面,利于专家进行分析决策。
(2)全方位工程施工监管及重点工程节点影像留底
利用无人机拍摄后的数据通过电脑进行分类保存,记录重要施工影像,以备在工程中进行工程进度展示以及后续工程的需要。
(3)实景建模
无人机采用倾斜摄影方法,同时从不同的角度采集影像,通过专业软件进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几何校正等处理,最后将平差后的数据赋予每张倾斜影像,使得他们具有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数据,快速构建出结构复杂且不规则的三维模型。相对于激光扫描快速建模技术,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3.2 工程地质模型应用
(1)设计阶段可以在模型基础上进行方案比选;
(2)施工阶段可动态三维演示施工过程中地形地质的空间变化,用于项目施工方案可行性分析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工期管理;还可以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对地型曲面进行流域、高程、坡度等分析;
(3)在运营阶段可用于监测方案设计与地质有关问题的分析。
3.3 浏览校审碰撞检查
(1)不同专业管线间或管线与构件之间碰撞;
(2)间隙碰撞检测:两个实体间隙小于规定数值,但空间并未发生碰撞,系统会默认两物体发生间隙碰撞。
3.4 虚拟仿真
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场地的实景三维模型与BIM模型相结合,提前形成直观仿真的项目区场景和工程施工方案,方便业主理解设计意图。还可以利用专业渲染软件对工程模型进行渲染,制作立体仿真的虚拟现实场景。通过VR技术提供360°沉浸感觉,可帮助业主在项目实施阶段真实感受建成后的工程风貌,便于理解设计意图,优化施工方案。也可结合三维模型动态演示,进一步用于隐蔽、复杂部位的施工交底。
3.5 工程量统计
(1)三维模型快速准确提取工程量。
基于BIM模型算量特点,可按构件、构件属性信息等条件统计工程量信息,工程量数据统计整理后供相关部门做工程量概预算参考,提高工作效率。
(2)实景模型工程量统计
可以快速提取不规则大体积料堆体积、深基坑体积、道路分层填筑土方量计算。
3.6 施工模拟优化
BIM技术可根据项目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材料、机械等施工信息,实现项目施工过程可视化模拟。由于它的可视化纠错能力直观、真实,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施工进行之前进行处理,按照施工过程可视化模拟结果,对各工程施工逻辑关系进行施工现场科学合理规划,减少返工问题。
水利工程可对船闸运行调度及鱼道运行进行仿真模拟,模拟水位高度对小型船只通行及鱼类回游情况的影响。
3.7 施工进度管理
通过ProjectWise平台,可将现场实际施工进度关联BIM模型,反映现场施工进度。当实际施工进度超出计划进度时,BIM模型将超前施工部位显示为绿色,反之为红色,起到工期预警作用。通过BIM系统平台可使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进度及审批有更直观了解,进而实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管控。
3.8 施工质量管理
利用BIM技术将试验检测资料挂接到BIM模型中进行保存,还可以随时采集现场实际发生的情况并上传。更可以追溯到现场相关问题、实验的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做到有依可询,有据可查。
3.9 施工安全管理
通过VR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培训,让施工人员戴上VR眼镜之后,身临其境的感觉自己就站在工地上,亲身感受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更能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从而达到施工安全教育目的。
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采集现场数据,建立现场安全风险等数据资料与BIM模型即时关联,使管理者在办公室也可随时掌握现场的安全风险因素,及时进行管理。
(1)施工安全教育培训(VR),真实、直观、高效、灵活。
(2)施工安全培训,防患于未然。
(3)合理规划施工现场,营造安全施工环境。
3.10 施工现场管理
(1)交通指挥机器人
弯路、陡坡路段设置安全机器人,节能、环保,移动方便、感应灵敏。24 h提示来往车辆减速慢行,有效保障场内交通安全。
(2)人员考勤、电子围栏
针对施工人员安全问题,设置电子围栏,通过区域定位设备,实现对施工人员的定位管理。并可通过人脸识别、一卡通系统等相关设备对人员考勤。
(3)移动监控
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可随时、360°无死角通过手机监控现场情况,太阳能供电,移动使用,辅助管理现场,规避安全问题。
4 结 语
通过BIM技术在乔巴特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进行了项目各专业相关三维模型创建,通过碰撞检查、无人机应用等技术辅助现场施工管理,为现场施工和管理提供了方便,充分的发挥了现有阶段BIM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