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的实施现状研究

2020-01-12胡婷婷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汤山昌平区联体

胡婷婷

作者单位:北京小汤山医院 医务处 102211

1.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建设背景

为建设昌平区域内康复专科医联体,提升康复医疗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按照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等4部门联合印发的《昌平区进一步加强医疗联合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昌卫医发〔2017〕111号)工作要求,2017年6月底,北京小汤山医院联系区域内34家成员单位组织召开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启动会,互相签订《昌平区康复医联体建设工作责任书》,标志着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正式建立。

2.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2.1 成立北京市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专家委员会 目前,已组织成立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专家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三个专家组,分别为康复医师专家组、康复治疗师专家组、康复护士专家组。并针对专家委员会制定了《昌平区康复科医联体专家委员会工作制度》(试行),初步确定了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专家委员会成员管理办法等内容。

2.2 方案、章程的制定 2017年7月,北京小汤山医院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工作方案》(试行)、《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工作章程》(试行)。工作方案明确了双向转诊、建设帮扶、提高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目标,并要求医联体单位推动完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全面推进预约诊疗以及加强医联体建设绩效考核。

2.3 制定考核方案 2017年8月,北京小汤山医院针对康复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制定了《北京市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考核方案》(试行)。方案规定牵头单位将于每年6月、12月开展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考核,并明确了考核机制及考核结果应用。考核主要涵盖医疗质量管理、资源共享与交流、双向转诊管理三方面考核指标。

2.4 双向转诊业务开展情况 为逐步构建昌平区区域内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方便患者获得便捷、优质、连续、高效的康复医疗服务,建立专科疾病分级诊疗模式,北京小汤山医院制定了《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双向转诊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了脑卒中等11个常见病种康复医疗双向转诊标准,制定了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双向转诊单、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转诊知情同意书以及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传统双向转诊流程图等。2017年自成立,共计转诊患者27例,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26例;2018年全年共计转诊患者96例,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计96例。

2.5 资源共享情况 按照要求,北京小汤山医院号源对成员单位全面开放预约,并面向医联体成员单位免费开展讲座、继续教育培训。

3.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3.1 双向转诊人数较少 双向转诊制度和格局的建立,可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节约大量医疗资源,可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1,2]。截至目前,昌平区康复专科医联体共计转诊123例,转诊人数较少,且存在“上转容易下转难”等问题。

3.2 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缺乏各成员单位间的相互了解,未建立双向转诊电子化流程,完善信息化建设,暂不能有效地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的交互和共享[3],需加快建立双向转诊平台并投入使用。

4.建议

4.1 增加医联体和双向转诊宣传,通过明确双向转诊流程、增加转诊便利程度、提升基层报销比例等措施引导患者到基层就诊,自发接受双向转诊。

4.2 明确昌平区各级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定位和就诊范围,尽快出台相关医保药物报销、多点执业、绩效考核等配套支持政策,为各级医院各司其职、双向转诊的顺利推行奠定良好基础。

4.3 建立双向转诊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昌平区域间康复转诊信息的交互和共享[4]。第一,便于患者在转诊至相应的医院前,接诊医生便能初步知悉患者之前的检查信息、治疗手段等,便于医生及时调整相关检查及治疗方案。其次,通过双向转诊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便于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认,避免医疗资源的重复使用,不但遏制了医院方面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建立双向转诊信息共享平台,是通过信息化进一步实现了昌平区医疗资源的整合。

猜你喜欢

小汤山昌平区联体
秋天
在小汤山致火神山
北京小汤山启用AI黑科技再“战疫”
当上古名医遇上新冠病毒阿里云智能化系统驰援郑州“小汤山”医院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北京市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
做好医联体需“三医”共改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昌平区地质灾害演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