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2020-01-12冯瑞霞刘峻岩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历史建筑文化

冯瑞霞 刘峻岩

(1.邢台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1;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0 引 言

随着社会进步,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城市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是以往任何时期不曾有过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紧迫的、必要的研究课题,人类城市建设不能以破坏原有物质遗存为代价,这就要求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特殊地段,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合理保护.既要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又要能体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城市的历史文脉犹如人类的遗传基因,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生命密码.

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必要性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1]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的是一个城镇的历史文脉,历史街区的建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些区域内常常建有历经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遗迹,这些遗迹包括物质的遗存以及由这些物质遗存所体现的精神文化,例如建筑、街区空间布局、传统风俗等.在全国各个历史文化名城中都或多或少分布着这样的历史文化节点.例如北京在2015年对外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内含紫禁城、太庙、社稷坛、北海等,对北京城的旧城保护有重要的作用.西安也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但改革开放初期的大拆大建,西安的传统民居居然已经几乎完全消失,而且近十年来无限制的开发更是破坏了老城区的古城风貌.古民居、历史街区的缺失使得西安缺少古城的感觉,现在看来,这可以说是西安古城最大的遗憾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当代城镇化进程中十分普遍,例如开封与西安的情况十分相似,这座宋代的都城早已完全看不到当时的辉煌景致.当然这里面包含了众多的历史因素,除人为因素外,还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缺失了应有的古城风貌.

在国外也存在类似情况,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和政策的出台,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与此同时城市建设也成为当务之急,许多城市对于住宅的建设,采取拆旧建新的做法,特别是“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实实在在的征服了世界,成为战后世界大城市建筑设计的主导风格.这一新的建筑风格,抹煞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及地域差异,割断了城镇历史人文的前后承接关系.这一问题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建筑古迹、历史街区是某一民族和地域历史发展的有利证明.因此,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城镇及其重要街区亟待保护.法国于1962年颁布了《马尔罗法》,是最早立法保护“历史保护区”的国家.

“1986年,我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2002年10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将历史街区列入不可移动文物范畴.”[2]这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历史街区的法律依据.在当代我们应担当起保护、传承的责任,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2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策略方法

2.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之一,对于它的保护不是单纯建筑遗存的保护,应该从周边环境、人文因素等综合方面进行考虑,有针对性地认真研究保护的方法和策略,学习借鉴成功的案例.例如上海新天地,是一项成功的历史建筑改造案例,即保有建筑的历史外观,又对其内部进行合理规划,有适应现代生活的功能、结构.在改造过程中,采用了政企合作,以政府为主导的方法,克服了以往房地产开发商进行运作的方式.因为有些历史文化街区由开发商主导建设,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并不能按规划好的,旨在保护历史街区的方式进行建设.在上海新天地改造项目的启示下,今后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建设可以采取由政府主导,按照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制定一系列相关保护性政策.并积极对改造区原住居民进行调研,采取适应社会发展,尊重居民生活方式与利益,从而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在改造资金筹集方面也可采用多元化,既可引进合作企业的资金,也可形成政府出资与居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资金筹集问题,要“政府主导,居民参与,逐步整治,渐进改善”,这样才可以做好保护区的保护、整治工作.

2.2 保护过程中的适用原则

由于历史街区仍然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因此在保护过程中就要考虑到方便居民生活的问题,可以在对外观保护的前提下,对其内部进行合理整修,使其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居民的生活需求.对于一些在以往改建过程中不符合整体历史文化节奏的建筑局部应进行建筑面貌的真实还原,使整个建筑群和谐一致.其次,应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居民休闲活动场所的筹建等,提高此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长远的合理规划办法,逐步整治完善,要多听取相关的专家学者的建议,精心设计施工,反对采取简单的大拆大建.合理有效保存更多的真实历史遗存,保存和延续社区文化,保护其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

2.3 保护过程中的色彩及建筑样式统一原则

任何一座历史古城,都是千百年来人类文化的积淀,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浓缩为不同古城的风韵.例如,北京曾经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帝都,其建筑色彩特色鲜明,大面积的灰色中点缀“红”、“黄”高纯度色,衬托了皇家的气派和威严.在古代社会中,色彩也是区分社会等级的重要标志之一,灰色是普通百姓的建筑用色,而“黄色”、“金色”则是帝王的专属色彩.这就构成了北京老城的整体特色.但在当代的城市改建过程中,许多历史街区为追求创新和所谓的美观,采用一些不合时宜的手段,导致了视觉上的混乱和文化上的错位.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保护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2019年2月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编制了《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旨在从技术上规范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在风貌保护与更新中的“宜”与“忌”,使街区在具体规划、设计及建设时有规可依、有章可循.[4]再如苏州博物馆新馆——这座博物馆是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该博物馆选址紧邻忠王府与拙政园,新馆的建筑样式及色彩选择需要十分严谨,既要有现代建筑的内涵但又不能破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氛围.贝聿铭先生秉承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尊重和对当代建筑的创新理念,提出“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4]新馆落成后,其色彩整体符合“粉墙黛瓦”的苏州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

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城市因自然气候、地理特点、民族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使其城市风貌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因地制宜.

3 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的物质遗存,也是构成当代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围绕标志性的历史文化建筑类的街区,例如,西安大雁塔、苏州的拙政园等;二是指那些具有历史性的,目前仍旧发挥着住宅、小型商业、家庭作坊、餐饮等作用的街区,例如,北京的大栅栏、南锣鼓巷,成都的宽窄巷子等,都是一些以商业闻名遐迩的街区.针对不同类型街区,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第一种则应当以其标志性建筑为参考依据对周边进行规划,加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宣传,打造城市名牌.将保护古迹依存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双赢”.保护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第二种类型的街区,则应严格控制街区内的改造与重建,尤其是一些与街区传统不适宜的装饰也应是明令禁止的.例如,传统民居的屋顶加上黄色耀眼的琉璃瓦;或者大门处绘制繁复的彩绘等,这些都与传统民居建筑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黄色在古代很多时期都是帝王的专属用色,普通民居是绝对不能使用的.在大门的设计上,中国古代人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更注重简朴、内敛,而在进入内院的垂花门才会进行装饰性很强的设计.因此对于此类问题,一定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使人们在这些街巷之中,能够感受到典雅和历史的厚重.

4 结 语

历史街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年轮,记载着城市的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籍,沉淀着城市的文化.有效合理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街区,要统筹协调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老城区与新城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才能延续城市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留住城市的记忆,留住城市的根.近些年来,政府和城市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力度在不断的加大.希望我们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合理改造后,在新时代仍然能散发生机和新的活力,使这一城市的生命密码得以延续.

猜你喜欢

历史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谁远谁近?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