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危险源人因主导的阶段性转变与安全防控研究

2020-01-12徐晓明徐彤彤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因危险源实验室

徐晓明,周 海,刘 青,徐彤彤

(盐城工学院 实验室管理中心,江苏盐城 224051)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设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开展教科研的重要场所,是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更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所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运行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基本保障[1]。“十三五”规划以来,教育部特别强调要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多学科融合的教科研实验室建设,新实验、新方法和新设备不断引入传统实验室,实验室危险源的现状变得越发复杂,安全防控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3]。高校实验室安全防控的主要内容是有针对性地控制危险源,因此明确现阶段引发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危险源主体,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是实验室安全防控工作的关键之一。

1 危险源人因主导的阶段性转变

实验室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实验室管理人员对此做了多方面的思考与探索,认为危险源的识别与风险评估是实验室安全防控的首要任务。高惠玲等以安全风险防控为核心,构建了基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验室分类、级别划分、达标验收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郭丽芳等借鉴RAM 风险防控体系,引导实验人员正确识别危险、合理评估风险、实现风险差异化管理,有效控制了实验事故发生的风险。研究成果能够准确地发现并解决客观危险源的安全防控问题,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但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实验事故依然频发,为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事故开展了进一步研究。贺蕾等通过对112起高校实验事故的种类、发生规律和发生环节进行分析,发现实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与危险物质的不安全状态是实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李志红等对100起实验事故分析得出,实验人员伤亡事故中,80%是由人因行为造成的。研究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与人、物、环境和管理的行为、状态或程序直接或间接相关。

实验室危险源正在向人因主导的方向发展和转变,现阶段如何抑制实验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对实验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直接或间接的人因行为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因此,实验室的安全防控不仅要根据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实际情况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辨识与评估,还要细分可能引发实验事故的人因行为因素,及时更新完善实验室安全防控体系和制度,做到科学管理、有的放矢、合理侧重。

2 人因主导危险源防控的重要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意见,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但实验事故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部分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点依然停留在客观存在的物理危险源的防控上,对于人因主导危险源的防控尚停留在感性层面。在实验室人因主导危险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不规范的“传帮带”、习惯成自然、安全投机心理等陋习在实验过程中很难根除,导致实验室安全问题长期存在,并没有达到安全管理的预期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人防为主”的安全理念,围绕人因主导危险源的识别与防控的主体,将安全工作的重点阶段性向人因主导危险源防控前移,进一步提升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减少实验事故,是现代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3 人因主导危险源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安全教育尚未贯穿实验室全过程

许多实验事故调查事实证明,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不安全行为是引发实验事故的主要缘由。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实验室建设并全面执行了信息化安全教育和考核系统。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仍然以口头讲授为主,讲授内容宽泛、侧重点不突出,知识传导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安全教育实际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调动实验人员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与学习积极性。现有的实验室准入考核系统为满足通用性,考核内容繁多,对具体实验室而言缺乏针对性。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核局限于走规范制度的“过场”,在无形之中埋下了人因主导危险源的种子。

3.2 实验室建设不符合人因防控要求

由于实验室建设资金和保障资金投入缺口较大,部分高校实验室由教学楼或非实验室专用建筑物改造而成,并且改建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科学的安全评估和规划,存在建筑陈旧、耐火等级较低、水电气线路老化、逃生通道窄小、危险品存放空间不足、设备安全操作距离不达标等明显缺陷,这部分实验室即使在人因行为防控方面投入再多,也很难改变其现状。保障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部分新建的实验室消防、应急救援设施等配备不齐全,或已建设的实验室现有防控设施得不到定期检修与维护,使得原本符合建设要求的部分实验退化到建设标准以下,该类实验室人因防控难度也较大。

3.3 人因防控体系革新与实际需求脱节

随着校企合作科研创新、协同育人的不断深化,高校与服务行业、企事业单位的交流越发广泛。高校实验室作为重要的合作平台,其容纳的实验人员身份愈加复杂且流动性较大,除以教科研为主体的校内师生外,还包括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外聘研究人员、合作高校的交流学者等,其中部分实验室外来人员的比例甚至已经超过了在校师生。传统的实验室人因防控体系与制度主要针对校内师生,而外来人员掌握的安全知识、接受的安全教育、具备的安全意识不尽相同。此外,近年来随着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和科研探索的兴起,传统实验室引入了很多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等新学科元素,不同专业、学科和研究方向增加了实验室人因行为的不确定性。多数高校实验室人因防控体系尚未能做到根据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4 人因主导危险源的防控措施

遵循高校实验室人因主导危险源防控的客观规律与基本原则,对教科研实验活动中涉及安全问题的直接或间接的人因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防御控制,形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安全防控系统,提升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水平。

4.1 安全教育实验全过程覆盖

坚持“以人为本、人防为主”的理念,将人的安全放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首位,实施贯穿实验全过程的安全教育,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素养,减少人因主导的实验事故的发生。充分把握高校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发挥信息化建设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的优势,建设信息化网络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安全教育与考核系统。线上定期开展安全防控知识讲座、播放案例培训科教视频、实施安全准入考试,线下举办大型仪器设备操作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将实验室安全知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上墙并汇编成电子手册,便于实验人员的查阅学习。信息化建设利于安全教育过程的碎片化,不受人、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了人因主导危险源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防控。

4.2 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传导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人员的行为具有良好的制约性,是实验室安全防控的根本保障。针对高校实验室服务对象、专业学科发展变化的特点,完善整体化与个性化相兼相容的实验室安全防控规章制度,定期梳理更新,形成更新机制。明确实验室安全防控的范围和职责,规范日常防控工作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使实验室的安全防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强化责任传导力度,建立实验室安全防控责任机制,全面贯彻“谁用谁负责、谁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防控工作从事后“追责”前移至事前“预防”,从制度上有效控制甚至消除实验室人因主导危险源。

4.3 安全防控设施规范化建设

完整规范的实验室安全防控基础设施是实现“人防为主、事前预防”的根本,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实验室人因事故及其造成的伤害。首先,要做好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实验人员人身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对人体起到最直接的保护作用。其次,实验室要确保群体人防措施到位,如应急通道畅通、通风光照良好、实验室布局图醒目、急救药箱齐全、消防设备易取易用等。此外,实验室建设或者改造时坚持“安全为首”的本责,水电气管道布局规范、大型仪器设备摆放空间合理、监控与报警装备到位等,将安全防控长效机制落到实处,为实验人员保驾护航。

4.4 健全安全防控应急预案

实验室应急预案是实验事故发生后的重要安全防控措施,可避免实验事故范围的二次扩大。高校应制定事故分级响应办法和程序,建立健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实验人员应明确应急预案的内容与操作规程,当发生事故时,可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紧急状态下人的应变能力、对问题的思考和处理能力严重弱化,为此高校实验室应定期组织开展科学实用且可操作性较为典型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培养实验人员自救互救、风险防范等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应急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此外,近年来随着VR、AR 等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开发了许多适合实验室特点的个性化虚拟仿真应急演练系统,可有效缓解部分高校因客观原因不能开展实战演练的难题。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可根据应急演练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安全防控应急预案,从而降低实验事故的伤害和损失。

5 结语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防控要坚持“以人为本、人防为主”的理念,强化安全教育、完善规章制度、注重安全防控设施与应急预案的建设,为高校实验室实施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提供安全稳健的先决条件。

猜你喜欢

人因危险源实验室
基于“BOPPS+对分”的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智珠
一例涡桨飞机飞行事故中的人因分析与研究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民航维修系统的危险源分类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