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会活起来
2020-01-11王慧玉
王慧玉
每一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我发现语文课上得久了,我把课上死了。有时候,一节课上下来,我明显感觉学生死气沉沉,有时候自己正讲得起劲,某生的一个懒洋洋的呵欠顿时让我讲课的劲头全无,颇受打击。很多时候课堂效果很差,自己也感觉很失败。时间久了,老师和学生都提不起兴趣了。有时候,和同事们交流起这个问题,大家也都有同感。我更多的时候还会听到老师们对学生的抱怨声:“上课和没睡醒似的”,“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讲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真的只是学生的原因吗?老师该不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出现问题了吗?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
我先从自身在找原因,反思自己的课堂。我发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都是我站在讲台上,讲着自认为是精心准备的课:精心设计的导入,精心设计的问题,精心设计的板书。整堂课下来,往往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只得犹如老实的“大臣”俯首贴耳地当“听长”,当“视长”。有时候为了完成我精心设计的环节,更是狠心地把让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压缩到了最少。因为我一直单纯地认为,只有把课的环节完整地展示出来,才是一节完整的或者是完美的课。事实上我只关注了自己,却很少去关注自己讲了这么多,学生到底听进去了多少,从而冷落了学生。时间久了,学生难免会厌烦,会提不起兴趣,最终的结果就是成绩也“不死不活”。
那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呢?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得先让主人动起来,不能让他们总是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听和看,得让他们多多参与到课堂中来。于是,我尝试着寻找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我尝试着走下讲台,鼓励学生站到了这里。
让学生走上讲台写板书。每学一篇课文,总是需要板书课题,以往都是我把这件事“承包”下来,让学生望“字”兴叹,无所事事。现在,为了提高学生练字的兴趣,我把板书任务交给学生完成。每次讲课前,我都挑选写字好或练字认真的学生上台板书课题,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选择不同的字体、颜色来写。如在教《我的母亲》一文时,让一个学生板书课题,该生将“母亲”二字用红色粉笔写的大且重,并解释说“我喜欢文中的母亲,也喜欢我的母亲,所以写的特殊点。”这一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字的积极性,每次上课时都积极主动地举手参与,甚至有许多学生在课间争先恐后地在黑板上认真练字。
让学生走上讲台导入新课。以前因为自己上课的模式太单一,很多学生能
猜到老师今天要讲的内容,导入根本起不到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的作用,甚至有时候我还没有把话说完,有的学生就已经懒洋洋地说出了我要说的话。现在,我会提前告诉学生要讲的新课,让学生在课下查资料,自己设计导入语,老师要给他们字数和时间的限制,这样学生就会精简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课上,我大方地把讲台让给他们,站在教室的角落,面带微笑地看着站在讲台上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导入。记得在讲《口技》一课时,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后什么也不说,先给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绝活”: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赢得了掌声一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完了,我再上课。学生在自己设计导语时,已经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这就起到了很好的预习作用,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让学生走上讲台讲故事、朗诵。在教学中,我总感觉到学生说的机会太少。
为此我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让学生走上讲台,朗诵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讲自己爱看的故事,没想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后来,我把学生朗诵的文章打印出来,装订成册,设计好封面,放在教室里让学生随时阅读。因为是学生推荐的文章,比较容易得到同伴的认可,听的时候认真,看的时候仔细。
有一次,一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我能不能在课上读一下我的周记?”我听了感觉很好。于是,我找出了几位写得好的同学,让他们在班内朗读,分享周记。一开始,有的学生还不好意思,时间久了,学生的胆子渐渐大了,都愿意上台读自己的日记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把学生的作文也整理出来,打印成册,放在班内让学生随时翻阅。作文被选中的同学洋洋得意,写作的兴趣越高,作文未被选中的孩子则一脸羡慕,暗中较劲。孩子们写的周记质量明显提高。
后来,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仅在一节语文课上推荐文章,分享日记,于是我又把这个活动开展到每节语文课上,让更多的学生上台展示。让学生走上讲台,读文章,既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当然,老师在选择学生时,要注意全面协调,可以让那些大胆的同学先带头示范,也要让那些平时较沉默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孩子们的表现要多多表扬,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表现欲。
让学生走上讲台演课本剧。根据魏书生老师的经验,让学生演课本剧,可以激发“小演员”们再创造的热情,通过他们的演出,可以使同学们耳闻目睹课文中的情与景,人与事,这样,使同学们在身临其境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得在教《狼》一文时,3个学生将故事完整的展示了出来,狼的狡猾演得淋漓尽致。“演员”演得投入,“观众”看得认真。于是,同学们纷纷举手,讲讲议议,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虽然他们的表演很拙劣,形式很简单,但他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在他们准备的过程中,不是又对课文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复习吗?且他们对这种复习的积极性很高,完全没有了老师的强制,何乐而不为!
在渐渐尝到了让学生走上讲台的甜头后,我又开始尝试着把这种方式运用到更多的文言文的教学中,以此来让课堂有更大的改变。
让学生走上讲台,翻译课文。在学习文言文时,我先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他们结合课下注释自学,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对着屏幕给同学们讲解。讲得不合适的地方由其他同学补充。这样,学生们唯恐讲错,在自学时都很积极主动,不会的也能主动问老师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让课堂活起来,除了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走向讲台外,老师在授课中要做到有效提问,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老师的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要有讨论的价值。为了活跃课堂,老师要把握好提问的对象。让男女生比赛,也是一种好的方法。如果在一节课上男生活跃了些,我就会鼓励女生,反之,我就会鼓励男生。用这种方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自然会活跃起来。
课堂上老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当学生站起来什么也不说的时候,老师不要着急,要沉住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即使学生说的不对,老师也要先肯定学生的发言。这样时间长了,就能给学生树立信心。
当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并不是说老师不用备课了,不用讲了,恰恰相反,对老师的备课和讲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要提前预知到学生可能在哪些知识点上出问题,在某个知识点上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老师该怎样解决,哪些知识点可以交给学生讲,哪些知识点需要提前做好预习,老师都要做好预测。简单说,需要老师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备课,吃透教材,这样才会灵活运用教材。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整个课堂自然就活起来,学生的兴趣浓了,课堂效率就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学得高兴些。在让学生动起来的同时,老师要注意调控好课堂,如果学生乱动,课堂就散了乱了,就会影响课堂效果。这就需要老师提前做好各种预案,当突发情况发生的时候知道该如何处理,这就对老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课下“练的功夫”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