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友善同行”班会实录

2020-01-11戴年明

中国德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乞丐志愿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中华传统文化,探求友善本真的意义,增强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自觉性。

2.懂得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做人做事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学会用友善的心态与他人相处,做一个友善的人。

【教学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

PPT、录音、视频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正在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它是公民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大家认识这个字吗?猜一猜。

(课件出示甲骨文“友”字。)

生:人。

生:手。

生:可能是友。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两只手握在一起,表示彼此友好。

师: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常常把意思融入字形当中去。结合刚才的甲骨文,你们觉得什么是友善?

生:友善就是对别人友好、善良。

师:在古代经典著作中,关于友善的论述很多。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找关于友善的经典语句。

(课件出示关于友善的经典语句。)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都倡导以友善的心态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因此,人们将友善比作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美玉”。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些经典语句中的几句话,一起走进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出示主题:与友善同行。)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友善之根本

师:你们知道《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吗?

生: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

师:比如说,你不愿意别人嘲笑你,你就不应该——

生:嘲笑别人。

师: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生:孔子。

(课件出示孔子画像。)

师:孔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圣人。他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根本,也道出了人与人相处、交往时应该遵守的最基本原则。

生: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你们来判断一下,他们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一天,小明发现自己的座椅坏了,他看见教室没人,便把坏座椅和别人的好座椅调换了;小华妈妈不小心收到一张百元假钞,她很伤心,别人叫她买东西时悄悄花掉,可她说:“我不能再害别人了。”)

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小明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不希望自己坐的椅子是坏的,就不应该把坏椅子换给别人。

生:小华妈妈的做法是对的。她收到假钞后很伤心,她不愿意把这种伤心再带给别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道德的规范,已在全世界得到传播和信奉。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将它视为自己的座右铭。1988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世界人类责任宣言》,提倡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世界公认的道德准则。同时,它还被奉为处理国家关系和人际往来的黄金规则,高悬于联合国大厅。只要大家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

二、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友善之气度

师:现在我们学习孔子的学生曾参说过的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夫子就是指孔子,孔子的学说就是忠恕。还是请刚才这位同学说说看,你是怎样理解忠恕的呢?

生:我觉得孔子说的忠恕就是宽容大度。

师:多一点对别人的忠恕或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看一個旅游景点的故事。

(课件呈现安徽桐城六尺巷的画面和故事录音。)

六尺巷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它背后隐藏着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生聆听故事。)

假如此刻老师是一名记者,你(师对着一个学生说)就是一名游客,老师想采访你一下,你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参观?站在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听说六尺巷里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所以才来这儿参观的。听了故事以后,我觉得一朝宰相的心胸如此宽广,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宽容。

师:是啊,宽容是友善的气度。可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些同学的心胸还是不够宽广,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短剧。

(播放短剧《打篮球》。)

短剧中的这位同学在打篮球的过程中和别的同学产生了矛盾。你们的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矛盾吗?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们准备怎么办?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当小小调解员,帮帮这两位同学吧。

生:在打篮球的过程中难免有碰撞,我们不能斤斤计较,对同学应该宽容一些。

师:你说得真好。三、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友善之核心

师:“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课件出示经典语句。)

生:孟子。

师:对,是孟子说的。孟子也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他的思想载入《孟子》一书,还被称作“亚圣”。

(课件出示孟子的画像和著作。)

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

师: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友善的根本,忠恕是友善的气度,那么,“与人为善”就是友善的核心。每一个人用善举温暖着他人,让爱的暖流在我们心中流淌。不过,在我们表达善心、传递善意的时候,也会有一些疑惑。最近,晓莹就有这样的困扰。

(课件出示:晓莹路上遇到一位乞丐,她想给他钱,但想到有人说,乞丐常常装作可怜的样子骗钱,她犹豫了,不知该怎么做。)

你们觉得晓莹是应该给钱还是不应该给呢?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一个现场的辩论会。支持给的代表正方,不支持给的代表反方。

(正反双方分坐教室两边,现场辩论。)

同学们的辩论非常激烈。向年老体弱的乞丐献出爱心是一种善举,劝说有劳动能力的乞丐也是一种善举。我们大家有善心、有善意,爱的善举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们学校有着这样一批红领巾志愿者,也在用自己的善举默默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板书:善举。)他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我服务,我友善,我快乐!他们走进敬老院,学当义工;他们来到贫困学生家中,送上关爱;他们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冬衣、捐建图书室;他们给烈士遗孀送去温暖……

(课件配乐展示红领巾志愿者活动情景照片,教师适当旁白,介绍最有意义的照片。)

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着和志愿者一样的善心。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他人友善、对社会友善的事?当你践行善举时,你又收获了什么呢?

生:一年级新生报到那天,我作为志愿者给不熟悉校園的家长和小朋友们指路,当我帮助别人时,我收获了快乐。

生:我去一年级教小弟弟、小妹妹们扫地,也很快乐。

生:作为一个红领巾志愿者,我去敬老院看望那里的爷爷奶奶,和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带去欢乐,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师:同学们朴素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友善的力量,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友善的真谛。

最近,我们身边的一个小伙伴也急需帮助。他和你们一样大,但却不幸得了淋巴肿瘤,昂贵的医疗费用让普通的家庭不堪重负。我们该怎么帮他呢?请同学们以小队为单位,设计你们的活动,写清活动主题、参加人员、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

(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爱心义卖、前往看望、帮助补课……)

你们设计的活动丰富多彩,竭尽所能地给困难中的小伙伴带去关心、带去帮助。同学们,做一辈子好事不容易,但许多人汇聚在一块儿,做一件大好事并不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寻找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感受到了友善的温暖力量,让我们都与友善同行,多一份尊重、宽容,多一些善举,那我们将永远与快乐同行。

【教学反思】

一、文化引领,提升内涵

在我国文化史上,儒家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本次班会紧扣儒家文化中的重要观点与思想,从友善的根本、气度、核心三方面,帮助学生探求友善本真的意义,增强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自觉性。

课上,我围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展开教学,向学生介绍儒家道德规范的世界影响,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自觉性和自豪感。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知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知道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在今天,我们应提倡与人为善,让学生怀有友善之心,践行忠恕之道,做到知行统一。

友善被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等文化传统的认可和传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添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的关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要融合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创设情境,引导实践

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参观”安徽桐城的六尺巷。通过聆听传统德育故事、模拟采访等,加深对友善之气度——宽容——的深刻感悟。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理解宽容的内涵。观看短剧《打篮球》,回顾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因为心胸不够宽广而带来的烦恼。通过交流明晰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邀请同学当小小调解员,帮助短剧中不懂得宽容的两位同学明白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矛盾,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在具体可感的问题情境中,诱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角色的转换,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在交流分享中,相机积累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进一步丰富宽容的内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宽容待人。

三、链接生活,知行合一

品德培养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最终又要高于生活,并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友善。围绕话题“对于行讨的乞丐,该不该给钱”展开辩论,请正反双方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激烈的辩论中,明确向年老体弱的乞丐献出爱心是一种善举,劝说有劳动能力的乞丐也是一种善举。结合身边的“红领巾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感动于这群默默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志愿者,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友善他人、友善社会的事,在交流中,感受友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友善的真谛。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德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我请学生根据班级情况,发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以小队为单位,设计活动,在汇报、互评中体会设计活动的丰富多彩,感受不一样的活动内容传递着同样的善心。活动设计的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感化后教化,先动之以情,继而晓之以理,最后立之以德,让道德外化为学生的行为,达到知行合一。

【戴年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孙格格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乞丐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助人为乐的小牛
志愿者
做人美德
没钱
现代乞丐
乞丐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