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述评及展望
2020-01-11李俊斌卜桃桃
李俊斌 卜桃桃
〔摘要〕 学界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拓展了基层党建的理论空间,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理论认识,提供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理论指导。但是,既有研究在内容、视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学理性与实践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研究原则,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基础理论、思想渊源、经验教训、思路对策的研究。
〔关键词〕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述评;展望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6-0040-09
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根本举措,对于保障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存在的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根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首要位置,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1 〕。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受到学术界的持续关注,学者们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根本出发点,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发表了富有洞见的理论观点,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实践方法。为了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研究走向深入,有必要对既有研究予以系统梳理和总结反思。
一、研究现状:内容与观点
从总体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研究呈现出由少到多、渐进展开的趋势。现有研究的覆盖面较广,涉及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实现路径等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基本内涵的研究
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是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相关问题的基础。科学定义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是系统阐释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内涵的前提条件。目前学者们在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还没有专门阐释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概念,而是普遍参照或直接采用了一般意义上的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形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制定和执行纲领、路线的政治过程。列宁指出,“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 〔2 〕。刘宗洪据此认为,党制定和贯彻纲领政策的政治过程就是党的政治建设 〔3 〕。刘宗洪的这一观点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力。王炳林、房正认为,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是指政党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制定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以及相应的工作方针政策,并用其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确保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4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党的政治建设时,也强调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1 〕。
第二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奋斗的政治活动。恩格斯指出,“工人的政党不应当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 〔5 〕。可见,实现政治目标,是一个政党从事政治活动的内在要求。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杨凤城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从党作为有着特定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出发,围绕革命、建设、改革的主要路线而进行的建设” 〔6 〕。彭正德依据政党政治的一般原理,认为政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在政党政治的基本框架内处理好政党与民众的关系、政党与政权的关系以及政党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并利用执掌的政权去实现政治目标的过程 〔7 〕。
第三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为处理党内政治关系而提出的要求。胡柳娟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政治原则、政治立场、组织原则、组织纪律、政治生活、党性修养等方面明确了政治建设的内容,我们应该对照党的政治建设的各方面要求更加具体化、系统化地理解党的政治建设内涵 〔8 〕。黄红平认为,不能将党的政治建设仅仅视为一个抽象的学术概念,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有着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涵与实践逻辑: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平台是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党的政治建設的价值引领是发展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 〔9 〕。
(二)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重要意义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 〔1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党在农村的施政纲领与战略布局,都要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具体落实。学者们主要从乡村治理、党的建设这两个层面探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意义。
从乡村治理层面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有利于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农”问题仍然是国家治理中的一项基本问题。李桂秋认为,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主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的矛盾化解能力,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和谐稳定 〔11 〕。王超、张红霞认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表明,没有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12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布局、总遵循、总抓手。吴成林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育坚强的领导力量,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 〔13 〕。段鹏超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有助于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有助于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有助于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 〔14 〕。
从党的建设层面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解决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组织、政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讲政治”的现象,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政治形象。朱哲、姜广博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水平,是新时代推进农村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具有重大价值 〔15 〕。田莉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有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农村工作中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农村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弘扬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成为政治过硬的先锋队伍 〔16 〕。
(三)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影响因素的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成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找准影响因素,才能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提供依据。学者们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影响因素。
从经济方面来看,农村集体经济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邱秋云认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治理模式的深化改革,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物质基础 〔17 〕。刘子平认为,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分散化甚至空壳化的特征,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经济资源的控制力和支配权明显减弱,导致农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性大大降低 〔18 〕。佟磊认为,由于财力物力的限制以及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既缺乏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精力和意愿,又缺乏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条件、机会和动力,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组织力、动员力、凝聚力,消减了农村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信赖度 〔19 〕。
从政治方面来看,农村党组织权威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王晓荣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民立场,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而不懈奋斗,是中国社会不可替代的政治权威。从《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拥有领导权,同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规定指出,村委会是农村自治组织,拥有自治权。这些规定从理论逻辑层面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进行了原则性的界定,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两者的内容往往交叉重叠,“村支两委”权力边界模糊,这就导致在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对政治权威的认识偏差,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地位下降,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治基础 〔20 〕。胡柳娟认为,享有领导权的农村党组织和享有自治权的村委会权力划分不够明确,造成部分农村地区的“两委”关系紧张、冲突不断,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无法有效发挥政治领导功能 〔21 〕。
从文化方面来看,农村文化观念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党对农村社会的文化领导,包括主导思想政治意识走向、营造健康思想文化环境和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李金哲、郭文亮等认为,受文化全球化发展与意识形态激烈竞争的冲击,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不相符合的价值观念,给党整合农村思想政治文化带来了新挑战 〔22 〕。王超、张红霞认为,从实践来看,受到封建残余思想的负面影响,少数农村党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治信仰虚无的现象,存在唯功利目的而入党的问题,浑浊了农村党内政治生态 〔13 〕。
从社会方面来看,农村人才资源影響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孔娜认为,随着农村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民依附土地生存的传统正在发生变化,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出现“空心化”趋势 〔23 〕。于晓娟、钱守云认为,具备较高知识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大量涌入城市生活,农村人才资源流失严重,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不足,加速了农村党员“老龄化”进程 〔24 〕。赵大朋认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扩大的背景下,农村年轻党员外出沿海城市务工,导致党员和党组织在时空上割断了联系,因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无法全面有效地开展党组织生活,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不足、战斗力下降,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25 〕。
(四)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者们主要从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两大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方面,学者们从政治觉悟、政治信仰、政治担当等角度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概括。聂继红、吴春梅认为,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意识淡漠、为政不廉等问题,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挥霍了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26 〕。祝奉明、陈伟指出,少数农村党员宗旨意识淡化,政治意识和组织意识薄弱,思想动机不纯洁,参加党的活动不积极,出现“派系化”“家族化”“利益化”倾向,不能做到坚持党性、恪守原则、拥护方针、贯彻政策、服务人民,致使党员干部与农村群众疏离,严重破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27 〕。
另一方面,学者们从政治领导、政治生活、政治服务、政治功能等角度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概括。杨根乔认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紧跟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经济社会组织变化,未能有效巩固党组织在农村社会的领导地位、强化党组织在农村社会的战斗堡垒作用,其问题主要表现为核心领导作用减弱、固守阵地能力弱化、政治凝聚力不强等 〔28 〕。王同昌指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把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视为上级规定的任务,存在活动不及时、随意性强、搞形式主义等问题,违背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初衷 〔29 〕。孔娜认为,受传统“官本位”思想与市场经济利益本位的双重影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了注重政绩、淡化服务的倾向,导致了农村社会的党群关系紧张 〔26 〕。周忠丽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利益代表功能弱化;二是政治领导功能弱化;三是政治录用功能弱化;四是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弱化 〔30 〕。
(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路径的研究
学者们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概括而言,包括三种研究思路:
第一种研究思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及党的领导人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研究。唐晓清、钟宪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论述,推动了党的政治建设的话语词汇和理论内容创新,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指明了基本方向。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信仰;二是增强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三是培育政治文化,净化政治生态;四是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 〔31 〕。吴林龙在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概括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要求,即坚定政治信念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提高政治能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规范政治生活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点,严明政治纪律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保障 〔32 〕。
第二种研究思路,根据农村社会及其治理的现实需求进行研究。孙柏瑛、蔡磊指出,为了适应治理环境变迁,必须改革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功能、行动方式,寻求新的路径来维系和扩大政治影响力 〔33 〕。周忠丽、周义程认为,重构新时代乡村关系,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及时地有效地回应社会诉求,调适自身组织方式、运行方式、领导方式,搭建与农村基层社会交流的载体平台,加强与农村基层社会之间的政治沟通,实现惠农政策执行和农民民主参与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其引导、整合、凝聚农村社会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农村党员、农民、新农人的支持与认同 〔34 〕。朱宜指出,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只有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上打造得坚强有力,才能为促进“三农”发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朱宜从“管理主义取向”(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需求取向”(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两条逻辑主线出发,认为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着力点:一是基于治理效率导向优化基层党组织组织机制;二是基于社会善治导向调适基层党组织角色;三是基于需求导向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35 〕。
第三种研究思路,根据时代特征和党中央在农村的工作部署进行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1 〕。田骄认为,在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下,必须推进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促使其承担传达国家政策与反馈基层诉求的责任,提高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质量和效能;另一方面,要通过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政治领导力、社会影响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及其工作的政治认同 〔36 〕。崔海波指出,为了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一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与政治功能;二要统一思想认识,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农村基层党组织正确的政治方向;四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实践能力 〔37 〕。
二、研究评价:贡献与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进行了持续研究,既有的研究成果,为相关理论研究和政治实践作出了学术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学术贡献
既有研究成果不但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理论进行了研究,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第一,拓宽了基层党建问题的理论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统领地位,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认识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其对于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其他建设、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化”(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提升党在农村的执政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者们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研究使其逐渐成为基层党建研究领域一个新的学术热点,拓宽了基层党建理论的研究范围。
第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理论认识。学者们挖掘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思想,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论述,总结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探索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总之,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还是微观层面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都必将深化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
第三,提供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理论指导。学者们围绕保持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定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促进农村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领导力、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面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不仅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实践提供了全方位的理论支撑,而且为从严管治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研究不足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三农”发展中的特殊位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受到了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但学界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专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既有研究在内容、视角、方法等方面都还需要后续改进。
首先,研究内容有待深化和拓展。一是党的政治建设相关概念的区分度不够。研究政治建设是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前提条件,目前学者们用以表述党的政治建设概念的词汇多达几十个(如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任务、政治领导、政治意识、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政治功能、政治品质、政治属性、政治定力、政治能力、政治责任、政治担当、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但并没有划清这些政治术语的界限,存在简单堆砌、循环论证、相互说明的现象。同时,把党的政治建设的目的和实践要求相提并论,把党的政治建设的问题和原因混为一谈,把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容与内涵等同起来,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二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内涵的研究不足。学者们对党的政治建设内涵开展了研究,但很少有学者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内涵进行专门研究,只是在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时偶尔有所提及,没有反映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特殊性。三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历史脉络缺乏深入研究。当前的研究成果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历史逻辑的研究不够深入,未能成体系地总结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四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对策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学者们就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提出了各种建议,但多为原则性、普遍性的思考且重复论述较多,具体实践应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导致提出的思路及对策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其次,研究视角有待调整和创新。一是政治与理论结合不够。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在党中央的重要论述与党的建设的理论框架内展开的,侧重对党的领导人讲话、党中央文件、党的战略政策的解读,解释性、描述性与宣传性的研究较多,运用政党政治原理与乡村治理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学理性分析不够深入。二是历史与现实结合不够。学者们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现实问题的关注度比较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历史演变关注较少,且没有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纳入党在农村工作的历史进程进行研究。三是宏观与微观结合不够。既有研究偏重于从党的政治建设的战略全局进行论证,对基层如何贯彻落实党的政治建设总体要求缺乏更加精细化的思考。四是国际与国内结合不够。政治性是现代政党的基本属性,国外主要政党积累的政党政治建设经验也值得研究与借鉴。学者们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国内,对世界上其他政党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实践的研究不足,尤其是对苏共在政治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研究不足。
再次,研究方法有待丰富和完善。一是存在重规范、轻实证的研究倾向。现有研究大多数采取规范分析方法,挖掘相关经典文献、重要著述的文本内容,并根据时代特征对这些文本内容的理论观点、重要命题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回答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规范研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的基本方法,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题,自然涉及对多个实践主体(农村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党员)及其行为现象的研究,因而需要兼顾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学者们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证研究不多,且个别调查对象不具有代表性,调查问题不具有针对性,调查结论不具有普遍性,难以为经验总结提供足够的材料支撑。二是缺乏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历史学有直接关系,而且与社会学、传播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但目前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学科属性仍较为单一,缺少深度的融合。三是没有充分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没有对比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其他建设的异同,没有对比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践特色;另一方面,没有将国内外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进行对比研究。
三、研究展望:原则与方向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农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对农村事业以及国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处于统领地位,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向的指南针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效果的试金石。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的原则与方向,以更加有效地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向前发展。
(一)研究原则
把握好问题与目标、学理与实践、普遍与特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的方法论要求。
其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的原则。推进党的政治建设,需要把握好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辩证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迈向既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38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建设被放在了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其目标在于保持党的政治纯洁性与政治先进性,为党自身发展及治国理政提供政治保证。在此目标引领下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需要集中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一是要从党的执政规律角度,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对农村基层党建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思路,由此回答党的建设重心转入政治建设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意味着什么的问题;二是要从经受“四大考验”、应对“四种危险”的高度,着力研究和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政治问题,从而回答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什么的问题;三是要在全方位阐释政治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建设什么”“怎么建设”等重大命题,进而回答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只有把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统一起来,加强对价值问题、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的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彰显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其二,坚持学理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放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理论框架中去研究。研究者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深入追溯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理论源头,并根据时代变迁与实践发展进行新的思想总结、理论概括,构建丰富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理论体系,为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奠定理论基石。另一方面,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放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實践中去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必须把理论认识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39 〕。研究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原则,运用实地调查、案例收集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借助一手资料全面总结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使研究结论更具现实说服力。
其三,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总体属于党的建设范畴,必须遵循党的建设的一般规律,自觉接受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执行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以保证党在整体上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研究,要以党中央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意见为基本遵循,服从和服务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具体属于基层党建范畴,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因地制宜地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创造活力。所以,要细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研究,不同地方的研究者就要结合当地实际,具体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决策部署的方法,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与强化政治建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其四,坚持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研究者要深入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就必须深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使党的政治建设在理论上一脉相承、在实践上有据可循。另一方面,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成果,其中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新思想与新举措,是一个事关党的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奠定了新的基调。因此,研究者要结合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背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及其他建设展开新的理论概括,开辟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学说的新境界。
(二)深化方向
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既要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的理论深度,又要注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的历史厚度,還要反映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的现实温度,以实现这一研究课题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其一,要深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基础理论的研究。一是要科学界定和阐释核心概念。“党的政治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这两个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工作,研究者必须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辩证地把握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内涵的共性与特点。二是要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功能定位。研究者既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全面从严治党现实要求等宏观层面回答为什么要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这一理论问题,又要从推进基层党建、优化基层治理等微观层面阐释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是要厘清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与其他建设的辩证关系。党的建设体系庞大,除了政治建设之外,还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内容,这就需要研究者在理论上探析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内容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明确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缘由及方式。四是系统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逻辑框架。研究者要全面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生成机理、作用方式、影响因素、长效机制等问题,形成一套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格调新颖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理论体系。
其二,要深化对政治建设思想渊源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继承者对于政治领导、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纪律、政治生活、政治文化等概念作过深刻的论述,这对党的政治建设及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论述政治建设,但他们在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发挥领导功能、进行自身建设时涉及了有关政治建设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论权威》《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等重要篇目和系列书信中,对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列宁提出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对政治的领导、布尔什维克执行着独立的政治路线等论断,直接指导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在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过程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问题,并根据实践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因此,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研究,必须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继承者关于政治建设的文本及思想,为推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提供思想源泉和行动指南。
其三,要深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经验与教训的研究。研究者要通过文献梳理与历史调查,全面考察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演进过程,深入总结思想与实践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一方面,要总结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国内经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都积极进行党的政治建设实践,提出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始终保持党的本质属性、维护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科学制约监督公共权力等一系列政治建设思想,对于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要总结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国际经验教训。研究者要关注国外典型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关于政治建设的思想与实践,重点考察一些大党、老党是如何取得政权、巩固政权或丧失政权的,探寻其中与政治建设有关的因素并总结其经验教训,通过借鉴吸收优秀国外政治文明成果,为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拓宽国际视野。
其四,要深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思路与对策的研究。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现实目的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与对策,研究者可以采用三种方式展开研究。一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内容寻找对应的路径,即分别从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等维度展开探讨,增强思路与对策研究的具体性、针对性。二是采取“整体联动”的方式,从宏观上把握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践体系,依据农村实际(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队伍构成、政治素养、文化层次等实际情况)保障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地位,探寻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原则、方法,进行制度设计,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对其他建设的统领作用,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融入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制定和执行全过程,从而保证思路与对策研究的方向性、系统性。三是采取“贯彻落实”的方式,深入研究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把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贯穿于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增强思路与对策研究的权威性、时代性。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57.
〔3〕刘宗洪.政治的逻辑与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04):5-13.
〔4〕王炳林,房 正.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02):32-3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0.
〔6〕杨凤城.党的政治建设与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笔谈一)〔J〕.理论与改革,2019(01):1-19.
〔7〕彭正德.准确理解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2):32-39.
〔8〕胡柳娟.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的政治建设逻辑问题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8(03):25-29.
〔9〕黄红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理论架构〔J〕.学习与实践,2018(01):56-63.
〔10〕习近平.习近平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 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 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民安居乐业〔N〕.人民日报,2016-04-09(01).
〔11〕李桂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政治逻辑〔J〕.党政研究,2019(05):42-48.
〔12〕王 超,张红霞.农村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突破〔J〕.理论学刊,2018(06):32-38.
〔13〕吴成林.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J〕.长白学刊,2019(01):16-22.
〔14〕段鹏超.乡村振兴中的基层党建工作如何抓〔J〕.人民论坛,2018(16):188-189.
〔15〕朱 哲,姜广博.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J〕.理论探讨,2020(03):136-141.
〔16〕田 莉.为何要把政治建设摆在农村基层党建首位〔J〕.人民论坛,2018(12):68-69.
〔17〕邱秋云.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局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2(07):175-177.
〔18〕刘子平.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影响力建设的现实梗阻及逻辑进路〔J〕.探索,2016(05):108-112.
〔19〕佟 磊.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问题、成因及思路创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03):36-39.
〔20〕王晓荣.农村基层党组织边缘化及其权威重建〔J〕.理论探索,2014(05):13-17.
〔21〕胡柳娟.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若干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11):48-54.
〔22〕李金哲,郭文亮.新型城镇化視域下农村基层党建研究〔J〕.探索,2015(06):51-55.
〔23〕孔 娜.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02):96-99.
〔24〕于晓娟,钱守云.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J〕.探索,2016(06):125-129.
〔25〕赵大朋.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与村级党组织的应对〔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04):78-84.
〔26〕聂继红,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J〕.江淮论坛,2018(05):39-43.
〔27〕祝奉明,陈 伟.新时代农村党组织群众组织力的研究范畴及建设路径〔J〕.东岳论丛,2019(12):19-25.
〔28〕杨根乔.当前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问题调查与思考〔J〕.江淮论坛,2017(02):93-98.
〔29〕王同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J〕.中州学刊,2018(08):15-19.
〔30〕周忠丽.“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研究〔J〕.探索,2016(01):105-109.
〔31〕唐晓清,钟宪章.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重要内涵〔J〕.毛泽东研究,2017(05):21-27.
〔32〕吴林龙.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6):36-41.
〔33〕孙柏瑛,蔡 磊.十年来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的行动路线——基于多案例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08):57-61.
〔34〕周忠丽,周义程.资源下乡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弱化困境及其排解〔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60-68.
〔35〕朱 宜.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现实路径〔J〕.人民论坛,2019(22):100-101.
〔36〕田 骄.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何以协同并进〔J〕.人民论坛,2018(29):112-113.
〔37〕崔海波.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增强凝聚力〔J〕.人民论坛,2019(11):102-103.
〔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97.
〔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3.
责任编辑 王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