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0-01-11王伟
王伟
我们想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的目标。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在其著作中提到:数据资源的多少和数据资源利用的好坏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软实力、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未来,数据如何为新型智慧城市继续赋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四方伟业如何助力智慧城市项目落地应用。
我们在落地智慧城市项目的时候,一直在思考如何为政府领导者提供辅助决策的能力。在落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智慧城市落地有几个关键痛点:一是数据孤岛问题较多,在数据信息化过程中,信息系统是由多方建设的,因此数据重复录入的现象较为严重,并且数据标准和架构体系多样,导致数据汇集、治理、共享、融合较为困难。二是赋能支撑不足,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数据管理难度大、利用率低;AI赋能支撑弱,无法针对特定的应用需求进行高效的数据挖掘;应用大多停留在可视化层面,没有形成有效闭环,未能从根本上优化或者解决业务问题。三是生态化建设缺失,从底层到应用的建设内容自成体系,应用之间的数据不仅无法打通,而且逐渐形成应用孤岛;大数据平台开放性不足,其他系统不易接入,导致生态严重缺失。
智慧城市在IT能力方面的建设目标包括数据及服务融合、计算与存储、网络通信、物联感知、建设管理、安全管理和运维管理。在业务单元方面的建设目标分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教育、平安城市、指挥决策等。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我们想进行数据的融合和业务的交互,并以此支撑决策、进行业务协同,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的目标。
目前,我们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整体规划如下:一是通过基础平台,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整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我们实施了将近50个智慧城市项目,在各项目落地应用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建立了平台,数据却没有真正打通。
二是构建一个监测中心,在日常监测发生应急事件时,我们需要第一时间让领导了解整个事件,这需要一个完整的监测路径来满足日常的业务监测。此外,我们要建设指挥中心,包括会议系统等一些硬件,以便于在感知突发事件后进行相应的指挥和协同。
三是运用数据进行决策。事件发生后,数据如何支撑决策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是构建指挥平台。系统建成之后,如何转化成对外的服务也是一个重点。
五是设置保障中心,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软硬件管理制度实现对整套体系的保障。
然后是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四方伟业整合了智能识别、AI技术对城市不同角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智能感知,并自动推送到指挥中心进行预警,同时自动生成智能工单,实现对各个业务系统、业务部门的联动。基于管控平台我们可以实现设备的关联,进行事件、事物的感知,宏观呈现感知数据,把各个业务领域,如智慧停车、智能环保、智慧城管等其他业务进行整体叠加,和后台的业务系统进行强关联,实现从预警到处置的全流程闭环处理。
重庆两江智慧城管综合管控平台是四方伟业智慧城市业务的一个落地案例,该平台在经济效益方面实现了降低成本促发展的目标,降低了重庆市两江新区的人员支出成本、车辆使用费用,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该地区重大事故发生率和城市部件投入成本。在社会效益方面实现了善证、兴业、惠民,加快了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合理管控了各类舆情,提升了人民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创新了城管工作模式,加强了行政和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了城市信息化、智能化,满足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效解决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
在技术能力方面,四方伟业能给客户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帮助:一是打造统一城市数据中心,用大数据采集技術实现数据的聚和通,整合社会数据资源,构建基础库、信用库、电子证照库和社会治理库。二是以大数据治理支撑社会治理,统一数据标准,构建城市数据中心标准体系,提升数据质量,展示数据资产目录与数据资产可视化,实现数据管理的智能化。三是城市数据可视化,通过2D和3D的可视化效果,叠加数据和业务应用场景进行最终展示。四是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实现跨部门的互动、联动,帮助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在不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基础上,由指挥平台进行驱动。五是以智慧化应用为目标,开放人工智能平台的能力,支撑各行业智慧化应用。
四方伟业主要为各大企业提供大数据基础平台和人工智能服务,目前我们的产品集中在数据采集、存储计算、数据治理、商业智能、挖掘平台、可视化和3D可视化方面,涉及政府、能源、交通、金融、军工、企业、运营商等行业。如今,四方伟业的客户已经覆盖了70多个国家,上千家客户。未来,希望在智慧城市的项目中,我们能够为临沂市提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能力,服务于临沂市。
(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