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如何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2020-01-11文德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2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阅读教学

文德泰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近年课改的主题,我们探索实践这一理念的抓手是“转教为学”,本文以三节比赛课课堂教学为例,展示了我们的尝试的和思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  以学定教   转教为学

教案,这个教学上曾几何时的高频热词在近几年不约而同地被弃之若敝履,代之而起的是“教学设计”或“导学案”和“学案”。究其原因,“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已经成为新一轮课改的共识。对于这一课改共识,我们努力践行,并在课堂教学探索上初见成效,在近三届江门市高中语文优质课例展评(赛课)活动中,连续三次抡元,下面,笔者以这三堂比赛课为例,分享我们在转“教”为“学”的一些心得。

一、《短歌行》学会诵读诗词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篇目,是一代枭雄曹操的代表作,以“梗慨多气”著称,我们以学会诵读作为学习本文的切入点,以读促悟,读出曹操忧思、昂扬、慷慨、铿锵之调,悟出曹操的宏图大志、英雄怀抱;以悟促读,感悟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形象,读出“治世能臣”的三忧两叹、壮志豪情。

拓展延伸,活学活用:诵读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

课堂教学片断:

师:谁来说说曹操形象?

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贼”!

师:这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形象吧?有谁能还原历史真实的曹操?(提示:不妨从我们读过的《观沧海》《龟虽寿》里小组讨论探究一下,用PPT展示两首诗)

生:是一个胸襟开阔、志向远大、建立不世之功业的“烈士”。

师:好!那就请一位诵读好的同学读前半部分,注意,要读出曹操的慷慨和忧思,更要读出胸襟开阔、志向远大的“烈士”形象,简而言之,你当自己就是曹孟德!

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加点字为重读)

师:读得怎么样?达到我们刚才的要求吗?

生:还可以,但感觉还是有点欠缺。

师:“可以”在哪里?哪些地方有欠缺?小组里讨论一下,请代表发言。

生:可以得地方是基本把握住了輕重音,突出曹孟德慷慨、激越、王霸之气!欠缺的地方是语调的缓急停连还不是很准确,未能传达出曹孟德的“忧思”和“渴望”(忧人生苦短、渴望贤才来归)。

师:好!现在老师范读前半部分一遍,大家揣摩品味学习,待会找同学再来诵读一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师:先请一位同学学习我刚才的情感和语调诵读一遍!大家也一起来诵读一遍。

师:现在,按照我们学习前半部分的办法,在小组内讨论诵读下半部分要注意把握好怎样的情感,如何处理好轻重缓急,小组内各位同学轮流读一遍,待会各小组推一名代表诵读,我们作一个评比,看哪个代表读得好!

小组内诵读交流,教师巡视课堂,相机指导诵读。

……

教学后感悟: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其实也是学习古诗文好方法。在精讲和赏析还是课堂主流之际,我们以诵读作为《短歌行》学习的突破口,看似是回归传统,却起到了推陈出新的效果。

二、《故都的秋》学会评注赏析

在《故都的秋》的教学里,我们摒弃了“精讲精赏”的俗套,采用了教师指导圈点勾画评注赏析的学习方法,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然后班内展示的方式进行,尝试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收获了生成的课堂。

教学实录片断:

(一)课前预习指导

1.简介郁达夫及其创作特色。

2.简介圈点批注式阅读方法:初读时,圈点的重点是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目的是读通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读时,圈点的重点是文章的精彩的、有欣赏价值的佳句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三读时,对再读过程中圈点的内容作批注、写感悟。

3.简介批注方法:(1)感想式——情动于中而发于言,直接把阅读感受写出来。(2)联想式——触类旁通,把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相联系文学作品作为批注写出来。(3)评价式——对文本的艺术价值、价值观人生观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评论。

(二)布置预习(课前自主学习,先学后教)

三读《故都的秋》,用学习指导的三种方式作批注。

(三)课堂交流展示

师:第一段作者写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在全文有什么作用?看看我们圈点了哪些重点词语?作了什么批注?

生:我圈点了“清”“静”“悲凉”,我作了“总领全文”的批注。

师:作者在《故都的秋》里描绘了哪些场景?可否用四字词语作批注?

生:(展示批注情况)我的批注是:小院清秋、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秋雨话凉、清秋佳果。

师:小组内交流自主圈点勾画评注赏析学习情况,根据组内同学意见修改自己的评注,待会我们按照作者描绘的场景,请各小组代表轮流展示。(教师巡视各小组交流情况,初步了解班内同学批注的亮点和存在问题,用手机拍摄作展示点评使用)

师:(指名批注存在问题的学生和亮点突出学生各一)用实物投影或手机相片形式展示秋院(秋晨)的批注,请其他同学点评(提示点评的同学,看看展示者圈点勾画评注到要点疑点了没有,如果没有,可作补充)。

生:原文“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中的“破屋”“破壁”他没有圈点批注,我为这些“破”批注“破落悲凉”!

师:好!切中肯綮!我们的圈点批注就是要像刚才同学那样,有敏锐触觉(语感),读懂字句的弦外之意,也领会作者围绕主旨突出景物描绘的特点。有没有同学为“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中的“蓝朵”批注的,下文特意提到“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

生:我圈点批注了,“蓝色”在英语是“忧郁”之意,蓝色白色都是冷色调,符合作者写“秋的静、秋的悲凉”的意蕴,所以,我批注为“突出悲秋情调”。

师:你可真是与作者“神交”、与作者“心有戚戚然”啊,各位,这就是共鸣!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得交流啊!下面我们以此为范例,重新审视修改我们的圈点批注,待会再请同学来展示。

……

教学后感悟:把圈点勾画批注作为本课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回归阅读的本源,是向传统的有效的阅读方法致敬。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得当,不但可以解决阅读课堂教学刻板枯燥、阅读能力培养低效等痼疾,还可以实现个性化阅读。因而,本次课堂学习是一次有益的实践。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会筛选与整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近年高考的热点题目,我市把它作为攻坚克难的对象,定做2019年高中优质课例展评的教学课题,经过反复的揣摩,我们决定用学习思维导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获得一致好评。

基本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指导

1.简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信息概括、筛选和整合的方法。

2.提供简易思维导图模板做阅读填空(自主阅读,完成2019年高考题全国Ⅰ卷的非连续性文本简易思维导图填空)。

(二)课堂交流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各位同学预习作业,互相讨论修改订正,推选代表展示修改后的作业。

2.选择两至三组代表展示预习作业,师生讨论订正如下:

3.在完成思维导图基础上当堂完成文本后练习题。

4.學生用实物投影展示堂上练习(或以教师巡堂拍下的手机相片展示),师生讨论订正。

5.阅读2019年高考题全国Ⅱ卷的非连续性文本,仿照刚才学习内容,自主完成简易思维导图。

6.小组内交流订正思维导图,推选代表班内展示。

7.班内展示思维导图,师生共同讨论订正。

8. 在完成思维导图基础上当堂完成文本后练习题。

教学后感悟:使用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呈现信息的息概括、筛选和整合,为完成文后练习作了扎实的准备,而且,本节课的学习按照预习、交流、展示、反馈的环节推进,遵循了先学后教原则,基本实现了教有反馈、学有所得的初衷。

四、实现从“教”到“学”转变的原则

(一)遵循“以学定教”原则。传统教学的误区是教师课上得很顺畅,能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推进教学,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内容主旨剖析一清二楚,细节品味入木三分,自我感觉良好!一到考试,却又责怪学生,明明“我”都讲过,为什么“你”就是不会?其实,这样教学就是忽略了学生的“学”,没有细究课堂上学生学到什么,收获什么。为厘清“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我们制订了两种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的区别: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在《短歌行》的教学设计里,针对学生古诗词的诵读水平不高,领悟能力不强这一情况,从传统的诵读学习方法得到启发,实施了“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古诗文学习方法;而在《故都的秋》的教学里,我们致力于圈点勾画批注阅读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批注往往给我们惊喜,足见学生都是“鱼”和“鹰”,关键是教师有没有给予“大海”与“天空”。因此,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教”得好,不如“学”得好。

(二)遵循“一课一得”原则。大而全,是语文课的大忌;面面俱到,实际就是失去了重点和没有突破点,因此,需要大刀阔斧,要有“弱水三千,我只取其一瓢”的勇气,要深谙“舍得”辩证法,有所不为,才可以有所为;我们的课堂,有所“舍”,才会有所“得”。我们的教学,要以学情为导向,以解决问题、形成能力为目标来设定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而言,一篇课文,“得”如何设定,我觉得,找到课文的特色与学情的交叉点就可以了。如果用一个坐标轴来说明的话,它的纵坐标应该是课文突出的写作手法(艺术特色),课程的标准、核心素养;它的横坐标应该是学生在当前学习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学情。因此,我们在《短歌行》里,重在学习古诗文的诵读;在《故都的秋》里,重在学习圈点批注、评价鉴赏;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里,重在学习利用思维导图概括、筛选和整合信息。

(三)遵循“守正与创新”并重原则。守正,就是坚守课程标准,坚持发展语文的核心素养;创新,就是教学策略上,在教学理念上要大胆创新。积累建构自己的语言运用,发展提升自己的语文思维,提高自己的文学审美能力,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在语文课里需要坚守的;而创新,就是转变观念、科学的调动手段,为了更高效地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鉴于此,我们既会大胆的回归传统,在《短歌行》里专注于诵读,在《故都的秋》着力于圈点批注;也会勇敢创新,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里引入思维导图这一直观手段,以使信息的概括、筛选和整合坐上快车,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的驶入解题港湾。我们的感受是:切合学情的就是好的,能够提升素养的而又契合学情的,就算是传统的,也可以是新颖的。

参考文献:

[1]语文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

[2]2019年语文高考试题全国卷.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