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的江苏实践

2020-01-11钱钢

群众 2020年22期
关键词:见面政务群众

钱钢

江苏在全国最早探索实施了“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针对审批事项多、审批时间长、中介服务收费乱等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在试点基础上,完成省市县“三级四同”标准化权力清单。2017年6月,江苏省政府下发通知,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推动形成“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的办事模式,构建“不见面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新型管理体系,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深入开展“不见面审批”“网上办”“预约办”,为促进经济循环畅通、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推动经济迅速企稳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审批事项网上办,变“面对面”为“键对键”。将65个省直部门和所有市县的政务网整合成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网,实现政务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2017年6月,江苏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审批(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截至2017年底,省市县三级行政机关大部分审批服务事项都已经实现网上办理。积极推行审批结果“两微一端”推送、快递送达、代办送达等服务模式。江苏邮政EMS快递服务已进驻全省121个政务服务中心,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全覆盖。疫情期间,省级部门和市县政务服务部门充分发挥“旗舰店”优势,全面推行“网上办、预约办、邮寄办”等非接触式服务。2月1日至4月20日期间,全省线上共办理服务897.5万件,网办率达58.3%。“不见面审批”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稳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许可事项集中批,变“堵点”“痛点”为“满意点”。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全省共有5个设区的市、17个县(市、区)、27个开发区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将市场准入、投资建设、复杂民生办事等领域的行政许可权划转至行政审批局行使,变多个主体批为一个主体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大力推行“3550”改革,即“3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登记、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打通投资建设领域审批中的“堵点”,解决群众不动产登记的“痛点”,最大限度利企便民,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省开发区、高新区、乡镇(街道)率先推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全程代办制度,提供“店小二”式专业化服务,由各地公布代办事项目录,组建专业化代办队伍,为企业提供无偿帮办服务。今年以来,为确保纾困惠企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江苏政务服务网和移动端开设“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专题”,上线“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服务专栏”,通过政策公布、在线办理、咨询投诉等,为全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目标事项精准、办事路径清晰的优质利企服务。在全省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服务专窗,开辟企业复工复产绿色通道,实行“预约服务、提前介入、即来即办”,直接受理办件约7万件。开设“‘苏政50条服务专栏”,提供政策发布、服务事项、咨询投诉服务,分批次发布《“蘇政50条”服务指南》,组织省市县三级部门认领并编制办事指南8166项,其中可网上办理4660项。

联合审图区域评,变“接力跑”为“齐步走”。在全省推广“五联合一简化”“多评合一”“网上联合审图”经验做法,大力推动可研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三书合一”,报告编制时间压缩2/3,支出费用减少60%。积极推动网上联合审图、电子踏勘等,实现“多图联审”的材料网上递转、网上审图、网上反馈、网上查询,全面开启了“线上受理、联合审图、集成服务、综合监管”的不见面审图新模式。出台《以“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取代能评环评工作机制试点工作的方案》,在环评、能评、安评等方面,探索开展区域评估,取代区域内每个独立项目的重复评价,变“独立评”为“集中评”。在开发区统一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地下水水质监测等区域性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开发区内项目全部共享使用,通过政府买单、企业共享,节约了项目落地时间,减轻了企业负担。

项目招标不见面,变“企业跑腿”为“数据跑路”。我省运用全流程电子化、纸质项目开标“现场网络直播”、远程异地评标等多种形式,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力推行“不见面交易”。疫情期间,开辟疫情防控物资采购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绿色通道”,将155种治疗新冠肺炎的药品直接挂网,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紧急采购;主动对接湖北宜昌地区,共享场地和专家资源,开展63个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保障湖北疫区交易工作有序开展。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项目36979宗(次),同比下降6.57%;交易总额为9359.9亿元,同比增长17.56%。通过“不见面”方式及时组织采购、招标项目12076个,其中线上“不见面”开标项目11527个,纸质标“不见面”开标项目549个。

在总结近几年我省推进“放管服”改革经验基础上,颁布施行了《江苏省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这个法规将“不见面审批”“集中审批”“告知承诺”等改革举措从法规层面加以固化,成为全国第一部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的地方性法规。总体来看,我省“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的实践探索,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也对做好今后改革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改革取得实效、得到群众拥护。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上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还存在不少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的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人民群众对此不满意、有意见,对改革有强烈愿望与呼声。因此,只有顺应人民的意愿,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请群众做改革的出卷人和评卷人,让群众对改革有更大的话语权、决定权,使群众从改革中提升获得感、满意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是在目标定位上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大局,才能充分发挥好改革的整体效应。任何时候都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有的改革由于在落实中对改革精神理解不透、对群众意愿了解不深,导致改革偏离了初衷,事后还要花更大的成本纠正过来。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趋势性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叠加,我国发展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新的动能极大释放出来,把蛰伏的潜能全面激活起来。

三是在动力机制上完善制度设计,才能形成鲜明的改革导向和激励机制。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的都是深层次问题,涉及的都是利益调整的难题。现在改革追求的不再是人人福利有所提高的“帕累托改进”,而是总体利益最大化的“卡尔多改进”。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利益受损的群体,如果改革的推进者本身就是改革的对象,就更容易出现动力不足、选择性执行的情况。对于这种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需要健全改革考核评价办法,既力求从纵向上撬动政府自身改革,破除部门利益羁绊,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又注重在横向上带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把改革动力持续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四是在推进方法上鼓励探索创新,才能不断总结形成制度性成果。改革进行到今天,各地在中央大框架下都探索出了一些成功做法经验,对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总结,形成制度性成果,进一步复制推广。用好“集成超越”改革方法,对基层探索的新路子新政策,加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通过更加彻底的改革实现超越。顺应新时代科技革命趋势,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创新,改进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拓展政务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全面网络化、高度信息化、服务一体化的现代政府新形态。

(作者系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省委党校第37期省管干部班学员)

责任编辑:贾潇潇

猜你喜欢

见面政务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秀逗蘑菇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你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