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探析
2020-01-11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闵琰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闵琰
1“三全育人”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现实意义
1.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的问题
1.1.1 科学性不足
第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沿用了传统方式,比较保守,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心理问题,解决起来效果不明显。
第二,一些研究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调查停留在浅层次上,未能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甚至有人误把调查也看作干预心理危机的方式之一。
第三,心理危机干预有时还存在惯性思维,考虑问题片面,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全程的监管,只是在某个环节上进行部署,对于干预结果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查了解,过分地看重形式,反而忽视了效果,中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并未衔接到位。
1.1.2 针对性不强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家庭和学习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但学生不愿意倾诉,问题也较为私密,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由于班干部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观察力不强,缺失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因此很难发现同学埋藏较深的心理问题,不能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排忧解难。一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和有针对性的干预,造成了不良影响。实践工作缺乏了理论的指导,就很难落实到位,更不用说达到工作目的。因此,学生干部需要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以此指导工作实践[1]。
1.1.3 制度建设不健全
第一,在保障体系方面,一些高校不重视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未设立专项资金,缺乏工作开展的经费。
第二,缺乏自上而下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管不到位,在心理干预标准和治疗等方面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导致部分学生对具体工作缺乏控制,缺乏开展心理干预工作的充分依据,不能把握工作方向。
1.2“三全育人“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模式。高校育人工作是核心,应该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真正落实“三全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除设立专门的心理课程外,还应当从环境优化和资源统筹等方面进行考虑,与“三全育人”理念相结合。此外,高职院校设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时较少,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不多,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既需具有理论性,更需具有应用性。
2“三全育人”模式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相应对策
2.1 抓好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建设
依据“三全育人”相关理论,完善制度体系,可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力度。首先,扩大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的熟知范围,可通过相应平台传播该制度内容,确保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制度的存在,并且学生干部要身先士卒带动制度开展,引导其他学生按照制度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其次,要规范制度创新性,面对时刻发展的教育改革,学生干部要坚持育人根本,依据“三全育人”模式更新制度,保证制度符合校园教育改革,并促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最后,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要在实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以身作则提高制度执行力,一级带动一级相互贯穿做好制度落实工作。总之,面对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学生干部要参照全方位育人要求的落实,在“三全育人”模式下,抓好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的建立,保证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时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符合育人要求。
2.2 抓好心理危机干预监督制约
在“三全育人”模式下,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监督制约工作,可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进度,营造氛围。第一,参照“三全育人”相关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学生干部要时刻树立全心全意为全体师生服务的意识,把全校师生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建议,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学生,并依据建议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特别是对特困学生,要充分发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时作用,实现与全过程育人理念的共鸣。第二,增强服务能力。要想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学生干部除了强化服务意识外,还要增强自我服务能力,如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专业能力、领导能力、心理危机干预控制能力等,从而保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可持续发展,有人才可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要想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发展,就需坚持育人理念,参照“三全育人”模式,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制度,抓好心理危机干预监督制约,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最大化联系社会各界相关专业心理危机干预力量,从根本上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切实为“三全育人”模式的落实和高职院校的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