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廉臣“拌”法用药特色探析*
2020-01-11
绍兴市中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绍派伤寒是浙派中医独具特色的一支,以俞根初《通俗伤寒论》而得名[1],熔伤寒温病于一炉,兼容并蓄,创新发扬。何廉臣(1861—1929年),名炳元,号印岩,晚号越中老朽,浙江绍兴人,清末民初绍派伤寒名家[2],家学渊源,祖父即著名绍派伤寒医家何秀山。何廉臣一生校订、编纂、撰著医书颇多,对温病学贡献巨大。笔者研读何氏著作,发现其遣方用药也颇具特色。何氏临证用药,喜用“拌”法,大部分处方中都有使用。现将何氏《时症录方》中“拌”法用药特色总结如下。
1 单品成药 形式多样
1.1 成药“拌”中药:最常用,使用品种最多。1种成药“拌”1种中药,共使用24种成药4种中药。木香槟榔丸、香连丸、保和丸等19种成药单独拌滑石,另5种为二妙丸拌蛤粉、旋覆花拌滚痰丸、天花粉拌当归龙荟丸等。1种成药“拌”2种中药,常用左金丸、香连丸、导滞丸等7种成药,单独与辰砂、滑石互拌。
1.2 中药“拌”中药:应用频率仅次于成药“拌”中药。共有18种中药两两互拌,其中苏薄荷、蔻末、川桂枝、旋覆花等8种中药单独与滑石互拌,另有牛蒡子拌栝蒌仁、苏子拌海蛤壳、玫瑰瓣拌炒丝瓜络等。3种中药互拌,常用旋覆花、蔻末、青蒿子,择其一拌辰砂和滑石。
1.3 成药“拌”成药:2种成药互拌,常用节斋化痰丸拌六味丸、桑麻丸拌磁珠丸、左金丸伴木香槟榔丸、竹沥达痰丸拌二妙丸等12种成药。这种搭配方便实用,如磁珠丸这类成药,通过“拌”法,可将不宜入煎剂的原材料以成药形式入煎,与其他药物一起,共同发挥疗效。
2 品种繁多 善用滑石
何氏应用“拌”法的药物繁多,不论是中药还是中成药,使用灵活,得心应手,疗效显著。其中,滑石是何氏应用频率最高的,不论是与中药互拌、与中成药互拌,还是以辰砂、滑石的固定搭配,或是以益元散(滑石、甘草)的成药形式使用,都彰显了滑石在“拌”法中的重要地位,也显示了何氏临证用药,尤其是治疗湿热病症时对滑石的偏爱。
何氏常用木香槟榔丸、香连丸、保和丸、朱砂安神丸、二妙丸、枳实导滞丸、越鞠丸、滚痰丸、十灰丸、麻仁脾约丸、桑麻丸、清宁丸、左金丸、半贝丸、竹沥达痰丸、磁朱丸、藿香正气丸、节斋化痰丸、宽膨散,此19种中成药,择其一种,与滑石单独互拌入煎;也常选用苏薄荷、蔻末、夜明砂、元明粉、川桂枝、旋覆花、青蒿子、辰砂这8种中药,择其一种,单独与滑石互拌入煎;还常用保和丸、左金丸、槟榔丸、香连丸、导滞丸、桑麻丸、清宁丸这7种中成药,或旋覆花、蔻末、青蒿子这3种中药,择其一,单独与辰砂、滑石互拌;二妙丸、木香槟榔丸、陆氏润字丸这3种中成药,亦均能与益元散互拌入煎。
3 寒热互拌 升降同调
何氏应用“拌”法,不仅能使性味功效类似的药物配伍加强疗效,而且常将寒热相反、升降相逆的药物互拌,起到相反相成、寒热升降同调的作用。
如在“湿温化疮”案中,患者寒重热轻,口淡而腻,胸闷胃钝,何氏以川桂枝一钱拌飞滑石四钱,热性桂枝拌以寒性滑石,既能温经发汗解表,又能清热利湿,与方中羌活、防风、姜半夏、新会皮、浙茯苓等众药联合,散寒清热、和胃利湿。又如在“湿热阻中”案中,患者胸闷肢懈,口腻胃钝,便闭溺热,舌红苔黄腻,脉右滞左浮弦,何氏以蔻末六分拌飞滑石四钱,温性豆蔻拌以寒性滑石,与藿香叶、佩兰叶、冬桑叶、淡竹叶等共奏开泄清化之功,同时避免寒性药物遏滞损伤中焦阳气。
如在“湿温兼风”案中,患者头胀且晕,咳痰不爽,身热口腻,胃钝,苔腻微黄,脉右滞左弦大,何氏使用苏薄荷钱半拌飞滑石四钱,薄荷性升散,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滑石性降利,清热利湿而下行,与方中光杏仁、藿香叶、佩兰叶等共行苦辛淡开泄之法,升降同调,气机得复。
5 一方多用 按需选择
何氏运用“拌”法,不仅大多数患者处方中都有使用此法,而且往往一张处方中运用了数种“拌”药组合入煎,不论急症还是慢性病症,按照实际临床需要进行选择,十分灵活机动,疗效显著。
在“陈右”案中,患者经前方治疗后,胃痛除,胸仍闷,便尚不畅,胃仍钝,舌苔淡根白腻而厚,脉右滞左弦滞。何氏予苏子二钱拌捣栝蒌仁六钱、莱菔子三钱拌捣春砂仁八分、蔻末八分拌捣郁李净仁六分,3种拌药组合同时使用,或捣或呈末状,搅拌均匀,提高药物煎出有效率,共同增强降气化痰、消食温中、行气和胃、导滞通便的功效,与方中川朴、炒车前、小枳实、冬葵子等一同仿前法再进一筹,巩固善后。
在“郭左”案中,患者湿热积滞,化赤白痢,腹痛胃钝。何氏以木香槟榔丸三钱拌滑石四钱、莱菔子三钱拌捣春砂仁六分,2种拌药组合同时使用,木香槟榔丸拌滑石,取其行气导滞、泻热通便、清热利湿之功,莱菔子拌捣春砂仁,取其消食导滞、温中理气之力,配合方中枳实、黄芩、延胡等,针对湿热积滞所致的赤白痢,用药少而精,苦辛通降,急症取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