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经纪人、农村信息化与农业可持续生产
——以自贡荣县为例
2020-01-11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0 前言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然而,大部分农民对可持续农业生产重要性的认知度低、对技术本身的掌握程度浅,政府通过农民经纪人这一中间媒介帮助农民与市场深层对接,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等高端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户的收入。同时,我国近年来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也可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1 文献回顾
已有文献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量性评价法、测分评价法、二维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徐祥华和杨贵娟,1999)。发现资金问题、政府策略、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环境认知等因素都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李化,2017;冯逃,2013;万宝瑞,2014)。农业政策可操作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农业政策的贯彻执行,而信息传播的及时度和强化程度影响农业政策的执行和落实(谭英等,2005)。我国农村信息化存在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农民信息素质不高(钟永玲,2005)、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服务主体结构单一(夏义堃,2009)等。李瑾等(2012)指出农村信息化存在多头建设、分散管理等问题,政府部门、IT企业、农民组织等都是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对各类涉农网站、数据库、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管理。
已有关于农民经纪人的文献肯定了农民经纪人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农村经纪人是指活跃在农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领域,通过一定的途径收集、分析、运用信息,从事撮合交易或直接组织交易,并从交易中获取一定收益,推动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李胤珠和肖云,2010)。曾桢等(2014)认为加强对基层农户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除进一步建设农户与农业学科专家的信息通道,也应充分利用现有基层信息交流的核心节点,对农村经纪人(主要是农药、化肥经销商等)进行农业科技信息培训,再由其向农户进行信息传播。目前农民经纪人建设还存在问题,俞敬忠(2000)和王玉莲(2004)发现农民经纪人队伍存在人员素质不高、组织规模小、行业分散、无序流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自贡荣县的案例分析,研究农村经纪人与信息媒介对农业可持续生产行为的影响,以期探讨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村经纪人市场模式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一般规律,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2 荣县情况概述
2.1 农民经纪人发展现状
2012年10月,荣县在全市率先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有会员115人。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荣县整合农科院、川农大等高等院校和县内新兴农民学校等资源,在四川绿食佳农业公司、宜宾高县蚕桑科技示范园等105个实训基地,对农村优秀人才进行较为系统的农业现代化培训,培育以农民经纪人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2317名。
2.2 农村信息化现状
截止目前,荣县已实现广播电视户户响、乡村马路村村通,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依托电商企业开发出“大农汇”、“荣州淘”、“邮乐购”等农产品产地直供平台、“大农和云”等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户提供农资购买、农产品交易、智能化农业服务、贷款等服务。这些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传递市场信息,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支持。
2.3 农业可持续生产现状
荣县作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拥有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鼎新镇、四川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留佳镇、茶叶之乡来牟镇等。截止2018年,培育了21个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拥有龙都香茗、荣县油茶、新桥枇杷等多个“三品一标”。在农业资源可持续方面,数据显示其农业灌溉水质合格率达100%,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41%,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3 案例分析——罗剑华
3.1 案例介绍
3.1.1 与“农”紧密相连
罗剑华,出生于自贡荣县来牟镇农村家庭,学习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因此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经营有清楚地认识,并且掌握了一定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能够与农户建立信任基础。获评2020年度四川省“优秀职业农民”,兼职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拥有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专业合作社。
3.1.2 以发展水稻、玉米等谷物生产为主,流转百亩柑橘园为辅
水稻、玉米是荣县的主要产业之一,罗剑华现有规模化、标准化栽培基地面积4000余亩,密切联系550多个农户,主要分布在新桥、观山、雷音三个乡镇,带动周边谷物、玉米、土豆等粮食科技耕种近3万亩。其自身眼界开阔,注重引导农民科学耕种,也知循序渐进,尽量避免减小种植风险,在推广“C两优华占”优质水稻时,前四年就在荣县1000亩的基地上进行了试种示范,改施了近1000吨“碧护”有机肥,降低化肥施用500余吨,不断改善土质,使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获得丰收后才规模化推广。2015年流转双石镇长冲村100余亩柑橘果园,打造水果栽管示范基地,引进无人植保飞机2台,实行绿色防控,既降低了劳动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3.1.3 注册多个知识产权商标,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销售
罗剑华注册“众星、农高兴、金剑华、除草似仙、剑优香粒、碧绿青颗、剑优味”等7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商标,相较于普通农产品,有品牌的农产品更易受到消费者的认可。疫情防控之下,他利用稳定的企业资源,通过微信和QQ订货,再安排车辆集中配送,平均每天销售化肥、种子十余吨。从农户手中回收水稻后,罗剑华委托县内一家加工厂加工,经微商销售卖到了北京、西藏、广东、重庆、成都等地,近两年网销量达到60多吨。
3.2 存在的问题
3.2.1 经纪人之间信息分享不足
荣县当地虽然成立了农民经纪人协会,但协会会员之间交流较少,主要实施订单农业,大多数农民经纪人对全国宏观市场仍缺少整体把握。当地大型合作社也会聘请农民经纪人,通过服务面积和完成订单的质量来支付薪酬,这种依托于专业合作社的农民经纪人接受培训次数、服务质量高于单打独斗的农民经纪人。
3.2.2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户依旧保留着传统的人畜力耕作,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农业机械缺乏有效认识,现代化农业意识不足。而农业机械化技术需要可靠地推广机制,农民经纪人尚未重视机械化技术的引入,购买的农机数量有限、覆盖面较窄,广大普通农民存在农机买不起、不会用的问题。
3.2.3 可持续型农业技术落后
访谈中,大多数农民经纪人所收购的农产品均施用有机化肥、农家肥料及无公害农药,将机械杀虫与物理杀虫相结合,但是由于多年来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病、虫、草耐药性增强,土壤肥力含量低。此外,极少有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深耕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或综合害虫防治技术。
4 对策建议
4.1 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农民经纪人、“大农和云”等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传递市场的信息,帮助农户与市场深层对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等高端农产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农民经纪人为农户传授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网络,提高了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效率,可通过影响农户的可持续生产行为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4.2 大力推广农机使用技术
政府应当有组织、有规划地培养一批农机专业户,使他们发展为农机科技带头户,下到田间地头去示范使用方法,确保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讲座、技术咨询等多种宣传手段,提高农机使用率,通过“大农和云”等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助力农民便捷找到农机服务,农机手及时获取需求信息。引导农民经纪人、农机合作社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将农机使用技术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
4.3 注重培养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
农民经纪人与农村信息化共同作用于农业可持续生产,即农村信息化有助于农民经纪人及时察觉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国家对农业可持续生产的要求,从而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意识。然而单纯依赖农业信息化或农民经纪人都无法产生效果,应注重培养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建立对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多方面提高农户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