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航海类学生的海员素质
2020-01-11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 辽宁·大连 116026)
0 引言
世界贸易90%的运输量是由海上运输来实现的,国际航运业为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海员作为航运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贸易运输繁重任务不可替代的有力支撑者和最终实现者,是海运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洞悉海员培养新形势再造海员教育培训体系孙玉清)海员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它需要人员具备优秀的海员素质,既扎实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海员素质是决定船员能否长期健康的在船上工作和生活的关键因素。高校对于海上专业学生的海员素质的培养必须结合现代海员的职业特点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要将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案。但目前我国航海类高校对于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上不够系统,学生在上船之前没有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对船舶工作的特殊性和艰苦性估计不足,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刚上船工作不久就放弃这项职业。
1 我国目前海员素质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2010年,STCW78/10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了海员体能和健康标准的原则条件、海员的沟通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团队工作等方面的新内容,对我国的海员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2012年,国家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注重航海类专门人才的海员素质养成教育。航海院校应积极营造校园航海文化氛围,加强学生航海体能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强化学生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应采取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行半军事管理等有效措施,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海员素质的全面养成。”可以说,海员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认可,它是评判海员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海员的工作特点要求海员长期在海上进行工作,晕船、作息时间不同、饮食结构单一和缺乏娱乐活动等决定了海员职业的艰苦性,需要海员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意志力;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工作和生活,独立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复杂水域等自然环境和船舶碰撞、人员落水、海盗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威胁,决定了海员职业的风险性,需要海员具备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高度的服从意识和团队协同意识;海员的职务构成虽有高级船员和普通船员之分,但船上的许多工作都需要进行动手实践来完成,例如:船体保养、系泊作业、抛锚作业、消防求生设备维护等,尤其是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必须要求所有人员通过熟练的技能来完成应急工作,这就需要海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上述这些海员职业特点表明,海员职业对于海员综合素质的高要求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
目前,我国航海类院校培养学生海员素质的问题如下:
(1)半军事化管理的航海文化氛围不浓。航海文化是航海活动者在航海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航海文化建设初探孙福胜)特色的航海文化是培养学生海员素质的关键环节,半军事化管理历来是我国航海类院校作为培养学生海员素质和军政素质的重要方式。自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对学校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行半军事管理以来,我国近30多所航海院校都陆续建立了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作为首个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航海院校,几十年来,培养了大批具备一定军政素质的航运人才,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通过半军事化管理确实可以使学生强健身体和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精神风貌,但我国的航海类院校的半军事化管理都是参照陆军的管理模式,对海洋文化的涉及存在明显不足,而且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内陆地区,很多人没有接触过大海,而且中国一直以来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习惯在陆地生活,对海洋有天然的恐惧。因此,在陆地上养成的良好的素质,一到海上就会大打折扣,再加之晕船、远离亲友、环境封闭和作息时间改变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就会进一步对刚毕业学生的身心造成冲击,很难把学校里面锻炼的军政素质成果完全体现在船舶工作上。
(2)海员体能素质培养的内容过于平面化。强健的身体是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未来从事海上职业的基础保障。STCW78/10公约第B-I/9节表B-I/9中分别从船上日常活动、船上的日常任务和船上的应急职责三方面对海员最低体能要求做了指导,只有达到健康标准才能成为海员。为了满足国际公约和我国交通运输部对于航海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全国航海类院校对海上专业都开设了航海体育课程,但都是以游泳为主。对于海员来说,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求生技能,它既可以保证人员不慎落水后能在一定时间内避免出现溺水死亡的情况,又能削弱人对于水的天然恐惧和强健体魄。但众所周知,船员在海上工作是以船舶作为载体,几乎不予海水接触,即使在进行弃船逃生时,也是通过专业的逃生工具(如救生艇、救生筏等)快速离开难船,实现干着陆求生。 而且船上为每位海员都配备了至少一件救生衣,当穿着救生衣时,即使不会游泳也可以长时间在海上待救,海员能够运用到这项技能的机会少之又少。反倒是平衡能力、攀爬摸高能力、提起和拉动负载的能力以及长时间站立和行走能力是海员在船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因此,仅仅开设游泳课程不能满足国际公约对于海员准入体能和在职体能的要求,而且仅在大学的前两年开设体育课也不能保证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以满足船舶工作的需要。
(3)海员职业技能培养的形式单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能力素质更贴近船上工作的实际需求,很多航海类院校都组织海上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比赛。例如,大连海事大学航海专业的航海技能大比武和轮机专业的金属工艺大赛。它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激发学生们专业学习的热情,但是由于我国航海类高校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实验学时不足、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学场地不真实以及老师和学生不够重视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该项实践技能或根本没有学过该门课程的情况下就来报名参加比赛,造成很多学生因对比赛内容生疏导致信心不足或不感兴趣,从而放弃参加比赛。虽然在赛前会有专业老师进行集中的培训辅导,但也仅针对报名参赛的队员,而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对于整个航海类专业来说,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他们在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只能体现出学生个体的素质优秀和我们高校的教学训练水平高超,不能代表海上专业学生整体的专业技能水平。因此,除完成专业技能课程外,仅仅靠组织专业技能比赛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海员职业技能的要求。
2 对策研究
海员素质应由心理特征、体质特征、专业技能3个部分组成,其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心理、体质、技能各为1个圆环,其三者的核心部分构成海员素质,如缺少任何一环,都不能构成海员素质。心理是主导,体质是基础,技能是保障。(浅析海员素质的构成,刘书平 赵闯)想要具备海员素质,必须让学生的心理接受海洋;身体适应海洋;技能应对海洋。而培养学生海员素质的过程,就是使学生接触大海、了解大海从而适应大海最终热爱大海的过程。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海员素质,就不能脱离大海,更不能脱离离航海文化。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航海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将航海文化融入到日常半军事化管理之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是航海类专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很多航海类高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通过规范行为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满足航海事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航海类专业半军事化管理的误区与思考_郭锡年)现行的半军事化管理基本是在部队的军事化管理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将一些管理方法纳入到学生日常管理当中来,强制实行的一种管理办法和手段。但由于新入学的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缺乏了解和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后会对半军事化管理存在抵触情绪,不能理解半军事化管理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处,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在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航海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入学之后尽快了解海员职业。指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直接执行者,本身应具备一定的海上任职资历,能够将船上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和学生进行分享。可以将刚毕业不久的优秀航海毕业生请回校园,让其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分享在校学习和毕业后上船工作的心得体会,由于年龄差距不大,沟通上不容易存在代沟,容易产生共鸣,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可以经常举办讲座,让国内外优秀的船长、轮机长以及航运企业的高管就航运发展、职业特点和职业规划的问题为学生进行系统的介绍,让学生能够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使其在校学习和生活更有目的性。
(2)大力发展海上活动,使航海体能培养立体化。学生想要了解大海、亲近大海,必然要与大海进行亲密接触,而参加海上活动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驾驶帆船、操纵帆板或皮划艇等方式在海上乘风破浪,既可以增加学生对海上风、流的理解从而熟悉大海,又可以在海上相对艰苦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锻炼出强健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掌握航海体育技能和专业素养从而克服对海洋的恐惧,以达到航海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帆船、赛艇队,在国内的相关赛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大多都是在赛前集中选拔队员,学生在选拔之前对于该项运动大多属于零基础,老师的选拔依据也基本上是看其基础条件是否满足要求。这就导致比赛的目的偏离了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初衷。发展海上运动是航海类高校构建航海专业特色、创建航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社团为形式,专任老师为指导,学校统一管理的航海俱乐部,可以让学生在大学四年一直接受航海文化的熏陶,克服对海洋的恐惧,加深与大海的情感,提高对于未来从事职业的认可度,使海员素质在潜移默化之中自然形成。
(3)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保障海员素质的形成。航海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职业,海员职业不但对心理素质和体质状况有很高的要求,同样对所掌握的知识面和专业技能都有特殊的要求。海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海员素质中是保障、是手段。(浅析海员素质的构成,刘书平 赵闯)目前我国航海类高校对于如何提高海上专业学生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一直是各大院校的重点工作,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从课程学时设置还是重视程度上都有待提高。但现阶段想要彻底改变目前课程设置结构,找到完全合理的办法,还很难实现。因此,可以考虑在现有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实验基地,学生可以在上完相关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在专门的老师指导下,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专业技能进行长期深入学习,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并在长期连贯的学习过程中,启发其创新性,提高创新意识,最终产生创新成果,既掌握了技能又培养了能力。相关老师也可以在对学生连续四年实践指导和对其毕业后的跟踪调查中,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最有利的支持。
3 结束语
海员作为船舶的操纵者及管理者,是保障航行安全,减少海上交通事故的关键因素,提高海员素质是整个航海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论提高海员综合素质的对策_刘桂云)各大航海类院校必须根据海员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从实际出发,找到海员素质培养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真正具备成为一名高素质海员的基本条件,为其今后能够在海员这项职业上健康发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