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心理课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生活中的心理学》课程为例

2020-01-11贺子菡邓桂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课程

贺子菡 夏 璇 邓桂林 戴 吉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5)

1 背景

这次突发事件给社会各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月26日起,国家卫健委、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先后发布了特殊时期的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和相关指示精神,明确了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外,它还是重大心理危机事件。

已有调查显示,长时间宅家的大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不良心理状态,包括疑病、焦虑、恐慌等。现阶段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均高于一般情况下对大学生的调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响应教育部关于“推迟开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同时,以《生活中的心理学》全校性选修课线上教学活动为例,对线上教学活动的思考进行总结,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发生,如何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协同起效进行探索。

2 心理课线上教学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特殊时期背景下,教师们不得不放弃惯常的面对面教学方式,转而投向在线教学。在互联网+的时代,线上教学模式不可谓不多,比如,网络在线课程、网络直播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电视空中课堂等,但无论哪一种,“师生交互水平”、“社会临场感”这两项都是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以陈丽等学者提出的“远程学习教学交互层次塔”模型,在线教学应注重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学生与媒体界面的交互以及学生新旧概念之间的交互。基于此,笔者对线上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设计。首先,我们以“精心设计,声声入耳”为指导思想,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授课、用亲切有感的内容承载知识、巧用多媒体进行呈现、以扁平化方式开展互动,主要总结为三个字:贴、容、导。首先,“贴”是指内容要贴近学生。课程内容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编写的同名教材《生活中的心理学》为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广泛,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了解生心的终生发展,从精神分析视角解读潜意识,从那些年我们误会过的神经症揭开心理问题的神秘面纱,从觉察自我到调试自我,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教师会根据大学生生活现状对各专题下的内容进行再开发。一是,要做到设身处地引发共鸣与思考,促进心理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比如,我们从部分同学正面临的关系紧张问题;居家学习而产生的对学习任务的恐慌情绪;从特殊形式下就业困难的忧虑等现实处境提取素材;二是,要结合时下热点和学生关注点,激发学习兴趣,让抽象的知识可视可感。比如,长时间居家,大多数同学会选择观看影视作品作为娱乐,因此,我们结合他们的关注点:以韩剧《forest》中的情结为例说明潜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用美剧《现代爱情》中的片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双向情感障碍;用美剧《扪心问诊》的片段说明情欲型投射。还可以结合当红的演员的作品或经历:借《琅琊榜》情节和主演胡歌的经历说明性格的可塑造性;从韩国明星抑郁的采访谈如何共情和关怀。还可以结合热门游戏:借王者荣耀的游戏体验对潜意识和释梦进行讲解。其次,“容”是指视野要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尽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多角度地、积极地看待生活事件,学会理解和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有效地减少因长时间不外出而导致的视野狭隘和过度关注,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可以访古论今,讨论国内外热点事件,分享文学、体育、IT、金融等各界人士的经历,可以聊生活琐碎、谈人生规划。比如:选取古代帝王对自己的称谓“孤”、“寡人”引发权力与幸福的关系探讨;从倒塌的隔离酒店中被救出的小伙,用他的幽默言语展示高级自我防御机制;通过美国林肯总统应对抑郁的方法说明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看待心理疾病。最后,“导”是指教学态度要因势利导。教学中要尊重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他们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健康、积极的,具有乐观自信、自主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表现自我、不惧竞争等特点。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尚处在青年初期,社会阅历尚浅,因此也比较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心理韧性不强等状况。而心理健康课和传统的文化课相比,更加注重心理的体验与感受,而非一味地知识传授,所以会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更加注意提供适当、适量的交互机会,比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设置举手抢答、连麦、提问、反馈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有更多的碰撞机会。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带着问题开展学习,还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提高与他人联系的感知程度,提升社会临场感。但是,在提高交互频率的同时,意见分歧、挑战权威、答非所问等情况也会随之出现,如果教师经常进行价值判断,容易导致学生不再愿意进行思考或者参与讨论,或者完全将心理健康课等同于思想政治课,那就背离了这门课的初衷;如果教师不回应,学生会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导致课堂阻抗现象的出现或加重。因此,在课堂教学和互动交流时,教师的价值中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创设安全、包容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科化、知识化倾向,尽量避免在互动中直接给到学生否定的反馈,并且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思考,创设矛盾场景推动认知调整,采取随机提问、班级讨论打开言路,拓宽思路,以“扰动”的方式,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获。

线上学习是一种无法时刻关注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为了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我们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自主学习,字字入心”为指导,设计了系列带有时间节点的学习任务,敦促学生基于学习生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度开发,自选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呈现。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进行。首先,个人作业形式。比如,撰写观影心得,通过观看心灵捕手、浪潮、奇迹男孩、吮拇指的人等经典心理影片,结合课上的心理学知识,写下自己的观影体会;记录情绪日记(一周),记录当天的心情及发生的重要事件,一周后进行回顾和整理,写下体会和反思;改写人生故事,选择一件负性生活事件运用叙事疗法对其进行改写,实践认知情绪疗法解开自己的心结;设置贴近生活实际、与当下生活产生联系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心学习生活、积极关注社会,将危机转化成生动的教育资源,促进深层次思考和成长。比如,要求与家人(或隔离期间共同居住的人)合作完成一项家务并拍照打卡,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小的功能组成单位,会对个体的心理状态有着重大的意义。发现身边的“小确幸”、“正能量”,并以系列照片、小手册、vlog等自选形式进行呈现,当注意力关注的取向不同,会一定程度地影响知觉形成,从而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看待生活,同时,其优秀作品也能在线上推广,将向上、向善的能量传递出去。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第八章《心理学之眼看社会》的内容,对社会现象进行心理学的观察与解读,并以演示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呈现,待教师检查、点评,和进一步完善后,将优秀作业上传至班级QQ群进行共享与展示。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性和团队协作力,还能促进彼此的联结,提供更多的心理资源和社会支持,减少孤单的感觉。此外,萨里大学和布鲁内尔大学的金伯利、史密斯(2020)在《神经科学与生物行为评论》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指出:孤单、社交孤立与炎症反应存在密切的关系。那么,以合作学习为契机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互动,能帮助其释放内部动力,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有效缓解孤独、焦虑、自卑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生理炎症的发生概率。最后,拓展学习模式。有不少同学是为了更进一步走近心理学、探索心理知识而选择了这门选修课。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如何均衡学生之间的需求差异,成了教研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们以“课后拓展”为思路推进此项工作。比如,将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并且按照主题各就各位,上传至学习平台,构建一套完整的、层次分明的电子课程资源,同时,将配套录制的网课音频进行分享,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方便他们对知识进行回顾,更好地指导生活实践。此外,教师还会组建兴趣小组,提供书籍、电影、演讲、文章等免费在线学习资源指导,以定期线上沟通与答疑为主。这部分内容不对所有同学做要求,而是请感兴趣的同学自主选择。在师生异地分布的状态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成本较低、落实较快、灵活性高,对学习动机强、自制力强的同学而言是一种不错选择。

3 构建联动机制

组织筹备方面。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教务处在正式上课前将课程安排、任课教师信息、学生信息通过网络中心导入,并由任课教师建立课程QQ群,在群里引导大家加入远程教学网络平台中的相应课程。课堂管理方面。自《生活中的心理学》正式上线,学生主要通过网课平台进行学习,同时,辅以QQ群对教学组织、互动答疑、学习资料分享这些功能进行同步补充。通过选拔课代表对上课纪律、日常事务进行辅助管理,充分发挥朋辈之间的沟通优势,畅通传达机制,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加速形成,推动教学管理落到实处。教学研究方面。首先,为了保障教学的质量,尽可能降低远程教学不利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学团队提前对教学平台进行筛选和功能探索,组织教研组进行线上课程打磨。确定一名专职心理教师作为远程教学指导,开课后以助教身份进行随堂听课,以便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团队教学督导,还能及时应对课上的突发状况。其次,教学团队在课前向所有学生发放课程调研问卷,对大家的选课初衷、课程期待、情绪状态、家庭动力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学校线上心理咨询以及社会公益心理咨询服务中青少年集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旨在将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共筑心理战线。最后,在符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心理测试、课堂反馈、课后作业等情况进行梳理,建立需要关注的学生档案,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相互补充促进,形成联动。

4 反思与总结

形成和铸就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作为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主渠道和途径,需要我们更加关注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关注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关注课堂的“学”与“教”。在社会形势的倒逼之下,在线教育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心理健康线上教学的实践探索中,直观地体会到这种“互联网+”模式有着天然的学生基础,通过移动客户端开展线上学习、互动答疑更符合当代学生对于互动指导的学习需求,它能够正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非面对面的教学互动,能够促进学生更真实、自在地表达,更利于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一人一端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沉浸式的学习和思考,等等。但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线上教学的难处,比如,教师如何增强课堂互动、如何获得实时反馈、如何保障教学效果、如何开展教学评估,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课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