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听障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分析

2020-01-11

中文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常人手语理解能力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000)

引言

存在生理缺陷的人们也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近几年,部分高校面向听障学生设置计算机专业,整合特殊教育与计算机专业,使听障学生也有一技之长。但由于其与常人不同,因此,在教学推进期间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一、面向听障学生开展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的挑战

在开展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活动期间,存在听力障碍的学生对相关理论以及实践操作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若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讲解“内存”、中央处理器等名词,听障学生以其习惯性的形象化思维往往难以理解。而在实操教学中,此类学生对大部分软件程序的学习,所消耗的时间成本较多,还未必能够得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由此要求教师可以拥有足够的耐心,不断重复相同的教学内容。此外,对于较为抽象的理论内容,听障学生理解效率极低,对此,教师需要将理论内容以更为具象化的状态展示出来,因而,让存在听力障碍的学生正确理解专业知识并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程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困难。

二、面对听障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困难的原因

听觉是人感知周边事物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存在听力障碍的学生在认知方面有所欠缺,各类信息大多仅能通过视觉传输给大脑,长期处于无声的状态,会使听障学生的语言系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对此类学生而言,感觉和思维难以达成统一,造成其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与常人存在一定差距。在实际教学期间,由于听觉的缺失,使其长期处于“无声世界”中,造成语言中枢发育不健全,抽象理解能力不足,但计算机专业中大部分内容偏向于抽象。此外,沟通效率较低,听障学生在视觉方面与常人相比更佳,但与他人交流通常采取手语的方式,而计算机专业的部分内容难以借助手语传达清楚。同时,单就内容而言,特殊教育使用的教材缺少侧重点,与常规教育使用的教材一般无二。而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应使用更为简明易懂的资料,减少文字的版面。另外,受到早期教育程度的影响,导致此类学生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自主阅读能力不同,提高教学的难度[1]。

三、面向听障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的开展方法

1.调动听障学生对文字的兴趣

听障学生由于本身的生理缺陷,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此,可通过激发其对文字的兴趣,以强化其对阅读及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可鼓励学生使用通讯程序展开文字交流,例如,微博、微信或电子邮件等,有助于转变其思考事物的方式,通过阅读促使听障学生进行思考,并借助与其他人的文字交流,锻炼其逻辑思考水平。若听障学生的逻辑水平有所提升,可以提高其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2.增加手语传达的信息量

由于听障学生在文字理解方面与常人有较大的差距,而计算机专业中有大量的抽象化词语。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切忌不可采取直译的方式,极易使以形象式思维为主的听障学生不得要领,长此以往,会形成抵触的心理。对此,教师应根据词语代表的事物特点及功能转换表达方式,例如,“中央处理器”可用手语翻译成“计算机的心”“内存”可翻译成“计算机的记忆”等。通过形象的表达,使听障学生可以理解各名词代表的意思以及部分程序的功能,由此增加手语传达的信息量。

3.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环节

听障学生因为听觉方面的缺失,使其在与其他人交流时需要借助肢体进行表达。另外,其形象型的思维相对较好,而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尤其是先天的听力障碍者。此类学生的视觉能力极为敏锐,其联想能力较好,对周边事物的感知往往通过视觉完成,因而,为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即听障学生的理解程度,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视觉方感知方面的优势。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提高演示环节的占比,将理论内容完整地融入实操环节中。此外,还需合理运用多媒体工序。教师在前期备课时,应合理划分有限的课时,尽量降低文字的直接传达占比,尽量使用肢体进行演示,以提高听障学生的理解能力。

4.教师需时刻保持极高的耐心

听障学生在生理上存在缺陷,无法与常人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但其对知识的渴望是相同的,而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难以快速理解。因此,面对听障学生,教师需具备一定的耐心,同样的内容往往需要讲多遍,与面对正常学生开展教学的教师相比,需要付出更为的精力及时间。通过重复教学刺激学生的记忆,有助于加深其对某知识点的印象,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对学生时刻保有爱心,同时还需对听障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此类学生自身与常人不同,心理往往较为脆弱,且较为敏感,教师在与其接触过程中,需注重交流的表达方式,以平等的角度沟通。

5.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及课后活动

在特殊教育中,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保证,且最终呈现的教学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学内容以及课后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学内容应更为直白易懂,且借助课后活动开展小组学习,根据学生的理解效率进行分组,由表达交流以及理解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更为顺畅,教师可直接与各学习小组的组长沟通,布置课后交流的内容,并由组长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随机参与到某学习小组中,加以引导提供帮助。借此,有助于培养听障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共同进步的意识[2]。

结语

听障学生无法通过听觉感知世界,因而理解以及表达能力较弱,仅能通过手语进行交流。对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综合考量此类学生的特点,注重其思维方式以及心理状态,帮助其形成与常人无异的心态,给予其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猜你喜欢

常人手语理解能力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THE BEAST IS 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