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和“归纳性”

2020-01-11

中文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我会趣味性

(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二中学,吉林 德惠 130300)

生物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它所研究的都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东西。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学生们一学生物就头疼,把这门学科看作是很难搞定的学科。的确,生物这一学科虽然研究的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东西,可一旦进入微观世界,可不像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那样,能带给人强烈的主观感受。在微观的世界中,原本生动的物体变得抽象了,还出现了许多专有名词和概念原理,学生们在理解上确实有难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借助各种教具和活动让生物这一学科变得有趣。

一、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可感的实物

生物学科本身有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动手做实验,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等,这些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能够加深记忆。在课堂教学时,我会把这些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胞“具体化”。我找到一个透明的球状玻璃容器,把它当作细胞膜,我一边讲解细胞的结构,一边往这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加入用泡沫做成的模型——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高尔基体、叶绿体等,最后倒入混合了胶水的水,这就是像果冻一样又稍有流动性的细胞质。

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他们虽然能够理解抽象的事物和事理,但视觉的冲击依然会给他们带来极其深刻的印象。在上了“组装细胞”的这节课之后,学生们不需要去死记硬背细胞里都有什么,只要回想一下当时的课堂,就能够瞬间回忆起我往透明的容器中装了哪些“细胞的组成”。

二、启发学生把生物学习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生物学习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要先理解再记忆。在讲解先关生物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带学生们去校园、公园、路旁去看一看,条件不允许的时候,我也会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或者自己拍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们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去讲解生物知识。

比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个知识点,我们会启发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家的植物,什么时候它会长得非常茁壮,什么时候会蔫,什么时候会枯萎?带着这些问题,先让学生们自己总结,那些环境因素会对生物产生影响,然后再将大家想到的知识点汇总,并补充同学们没有想到的知识点。最终总结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二是生物因素,比如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学习生物,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们理解生物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从而真正地启发学生们探索的兴趣。

三、把握生物学习的规律,运用对比记忆的方法

生物学习有自己的规律,特别是一些专有名词,看起来很像,但表达的意思却不相同。对于这样的词,我们需要进行对比记忆,从范围、内涵、外延,甚至文字、词义等方面进行辨别和比较,才能真正地将其区别开来。

对比记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会引导学生先把自己容易混淆的词挑出来,然后再从定义、范围、相关因素等角度进行对比。比如,实验组与对照组就是一对对比词: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能够实现了预期结果的对象组;对照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还有下面这对对比词,是学生们经常容易弄混的,他们是在范围上有较大的区别,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由兴趣到规律,从感性到理性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生物学科的起点,在有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们在阅读一本书后学会总结、归纳,梳理出知识的脉络和体系,找到生物学科的内在规律,是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从观察到实验再到比较。当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时,我会教学生将章节与章节之间的界限打破,把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

首先,掌握顺序。比如,将已经打破了章节限制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神经系统这一大块的知识点可以按照神经细胞到脑到脊髓再到神经的顺序进行学习。其次,将这些知识点链接起来,比如神经细胞和脑、脊髓神经联系的点在于神经细胞分为细胞体、突起两个部分,细胞体组成了脑、脊髓灰质等等。最后,就可以将神经系统知识网络作为一个知识体系系统地复习,把眼、耳以外的感觉器官或感受器一笔带过。

在梳理生物知识脉络的时候,我会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们自己去归纳和总结知识点,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们去理解、分析和选择知识的过程。画思维导图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但这个导图一旦画好,学生们就完成了初步的知识搭建的过程。

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分析,并把知识形成脉络的过程,才是生物科学学习的逐渐深入的过程。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我会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我会玩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